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07.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秋山如画(启平) 的原始碼
←
秋山如画(启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秋山如画'''<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9117289/pexels-photo-1911728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秋山如画》'''是[[中国]]当代作家启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山如画=== 回家的时候,深秋向晚。过了隐真观,就是龙头坑。道路依偎在山脚,顺着小溪蜿蜒曲折。平时熟悉不过的山景,在峡谷里看起来显得尤为突兀。蓝色的天空,干净明亮,漫山遍野的绿树丛中到处点缀着深浅不一的红叶,整座山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绿叶没有春天的鲜嫩、蓬勃,远远望去,稳重而不失优雅。山也没有孩童似的稚嫩与顽皮,像一个中年人经历了许多磨难、痛苦,忧愁、悲伤,沧桑而沉默。我望着它的时候,它也静静地看着我,似乎要看透我的心思。山里的红叶煞是可爱,既不像春天花瓣红得热烈张扬,也不像路边野花红得卑微含蓄,给人自然[[舒适]]的感觉。红叶点缀在葱茏的树木之间,毫无规则,却那样恰到好处。然而正是这种闲适、自由给人最惊讶,最震撼的美。 这种美的感觉很多年前我就有过,眼前的景象似乎是一种久别重逢。那是我和朋友一起去北京香山公园,拜谒碧云寺后,便就近坐上了缆车。山脚下多是侧柏、油松,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与平常所看到的公园没有什么两样。缆车行驶在山腰的时候,我便被香山壮观的美景吸引住了。山上放眼过去都是坚硬的石头,低矮不一的黄栌,酸枣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灌木覆盖了山脊。远处的野长城,断壁残垣,早已没有了昔日烽火硝烟,群雄四起的雄伟与悲壮。大片大片的红叶,令人心生震撼,令人肃然起敬。这些树木是在向脚下坚硬贫瘠的土地昭示自己的坚强,还是倾尽自己的生命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人展现自己的美丽。我不自觉地伸出手,想摸一摸这可亲可敬的红叶,表达我的爱慕与钦佩。快到山岭的[[时候]],山里的石头越来越奇形怪状,红叶也越来越清晰透亮。你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叶上的杆茎,宛如勇士健壮的手臂上凸显的筋脉,遒劲有力。下了缆车,我直接朝最鲜艳的红叶奔了过去,用双手捧住一束,仔细地端详,生怕错过了一种美,一种经历,一种心情。回望故乡山里的红叶,我又有了这种久违的[[感觉]],[[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怪石嶙峋的山体,蓬勃向上的树木,同样是深秋里惊心动魄的红叶。瞬间,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为我出生在这美丽而充满活力的山村而骄傲,更为能和这般顽强勇敢的红叶生活在一起感到荣幸。 傍晚的[[阳光]]格外柔和,高旷无云的天空慢慢飘来几丛彩霞。一束一束带着不同颜色的霞光映照在山上,与已经没有阳光的地方斑驳相间,仿佛用不同的画笔点染了几下。微风吹拂岸边的芦苇,不时弹出几絮芦花。溪水在黑黝黝的石头上流过,顺着峡谷的走向朝山的更深处流去。我站在山脚下,用手可以触摸到头顶垂过道路的竹枝与空气里的凉意。我退后几步,爬到路边的小山坡上。我想把画轴再舒展开一点,舒展过我刚才站立的马路。画里多了一份流水的响声,间或有几声鸟叫,几声虫鸣。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候的岳麓山下。出岳麓书院后门,走过池塘,绕过爱晚亭,就是清风峡。那时候游客不多,更没有今天那么多拿着手机拍照的青年男女。我经常在峡谷口席地而坐,面对青山,侧耳旁听清脆的水响,任由思念与愁绪疯长,爬满山间。忽然间大梦初醒,十分熟悉的景象,为什么直到二十年后的现在我才发现两者的相似,两者的神秘秀美。我们往往沉浸在生活的忧伤与苦难,忘记了自己最初出发时的心境与理想。我们的生命应该为人的自由、任性、幸福、快乐而活,不能一味生活在别人并不相关的世界,生活在一场无休止的累。 秋山如画,我要把它永远挂在我的心间,挂在我人生的路上,时常看看,时常想象。再怎么痛苦的经历,再怎么繁华的都市,再怎么匆忙的未来,再怎么锦绣的前程,我都会如故乡秋山般稳重,淡定;如红叶般坚强,勇敢。 秋山如画,我要把这幅画悄悄背起,一路前行,背后永远是生我养我的故乡。 茶油拌饭 我走南闯北,吃过很多山珍海味,最难忘的还是茶油拌饭。那一定是家乡的茶油,妈妈的做法,才能吃出最香甜的滋味,最美好的记忆。 稻子收割后,满盈盈沉甸甸的田野变得空旷荒凉。村庄饱满的景象无意中发生了转移,从田里到了村庄周围的地里、山里。屋前屋后的红薯苗完全覆盖了黄土地,薯藤边偶尔可以看见一个比平时大很多的老鼠洞,给人无限的遐想。高耸的玉米像丰满的少女站在微冷的秋风,掩饰不住诱人的成熟。远处梯形的山土地上辣椒举着无数的红灯笼,给村庄增添了不少喜气。南瓜、冬瓜到处都是,挂在高矮不一的瓜棚好像为秋天写下了一段美妙的五线谱。最给人视觉上震撼的还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果,大的像苹果,小的像珍珠,看上去红亮发光,十分可爱。我似乎闻到了茶油的香味。那种源于自然的清香、油滑、甘甜,是我永生难忘的。 “你们快点帮着摘茶子,我给你们做茶油拌饭。” 茶油很香,摘茶子却是很辛苦的事。为了那一碗热切期盼的茶油拌饭,我和弟弟明明知道是累人的活,却总乐意往妈妈善意的陷阱里跳。家乡田不多,山多。山有杉木山、楠竹山、油茶山、柴火山……各种山各有各的用处。我家的油茶山与柴火山混在一起,油茶树分散在灌木茅草当中,摘茶子格外吃力。我个头不高,力气不大只能用空书包做袋子。为了快点摘满一袋,然后趁着往爸爸妈妈背篓里倒茶果的机会休息一会,我特意选摘个头大又容易摘到的茶果。现在想想,这样实际上是苦了爸爸妈妈。他们为了摘我摘不到的茶果往往要爬树,还要在陡峭的山壁上背着那么重的背篓。深秋的阳光依然火辣,狠狠地投射在父母身上,但他们从来不喊累,也不多说话,默默地摘干净一棵树再摘下一棵,任凭汗珠在他们沾满茶树灰的面颊流出一道一道的沟壑。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这番清晰的景象。30多年来,无论我遭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只要一想到父母的辛勤与坚忍,我的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坚强与执著。 摘完茶子,家里的稻谷正好已经晒干入库。晒谷坪又有了新的使命,晒茶果。茶果没有稻谷金贵,摘回来后放在晒谷坪,只要不遇上连续的秋雨,就不用收进来晒出去,省去了很多麻烦。等到茶果曝晒开裂大部分茶籽出来后,就可以用箩筐收集起来。茶壳只能烤火熏肉,茶籽才能炸油,因此选茶籽也是个辛苦活。秋冬的晚上,妈妈便会拿出大竹盘,让我们帮着选茶籽。我和弟弟选大板茶球,妈妈选小的珍珠茶球。我们一会儿可以选出半箩筐的茶籽,妈妈却选得比较少。我们便嘲笑妈妈不如我们厉害,吵着要奖励茶油拌饭。 妈妈不和我们争辩,打开家里盛茶油的陶罐,小心翼翼地舀出几汤匙黄澄澄的茶油。天气寒冷,妈妈要划几根火柴才能点燃潮湿的树叶。茶油放进锅里的响声是那样[[激动]]人心,我和弟弟伸长脖子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用舌头舔着嘴唇。等到妈妈把饭倒进锅里,我和弟弟就每个人拿着一只碗站在灶边,生怕谁少分了一点。妈妈十分公允,从来不多分给哪一个,一边分一边叮嘱我们慢点吃,别烫了。我们不懂得妈妈的辛苦,也不知道家境的窘迫,一边吃还要一边责怪妈妈油放得太少,吃起来意犹未尽。因为家里贫困,茶油其实只留一点过年过节吃,其它是要卖掉换钱贴补家用的。我和弟弟吃完便呼呼大睡,妈妈继续选茶籽。有时候我们半夜醒来妈妈还一个人在昏暗的灯下劳作。后来我们才知道,妈妈选的那种珍珠籽,虽然难选,但出油率比我们选的那种高多了。简单的生活让我懂得了许多。不要看不起别人的劳动,轻易去嘲笑别人的辛勤。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有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成绩。 最好吃的茶油拌饭,必须是妈妈用刚刚榨出来的茶油做成的。因此榨茶油成了我和弟弟儿时最向往的事情。村里只有一个油坊,茶籽选完晒干后,就要家家户户排队榨茶油。茶籽进了榨坊先是用火焙干。焙干后就是碎粉。村里最初是用一个很大的圆形水车,依靠水能带动树桩把茶籽捣碎。小时候我最喜欢一个人双手拖着下巴,坐在边上看水是怎么冲上去将轮子压下去,又怎么流走的。接下来就是水蒸,压榨。油坊工人会把碾碎的茶籽放进木甑里蒸熟,然后把它们盛出来放在准备好稻草的铁箍里,做成厚厚的圆饼。最后工人们会把这些圆饼叠加在一起放在一个简单的机械上压榨。一会儿,茶油就会从茶饼的四周溢出。你就可以闻到那熟悉、亲切,令人垂涎三尺的茶油香味了。这时候我和弟弟就会迫不及待地要妈妈给我们做茶油拌饭。 妈妈先从油坊工人的厨房给我和弟弟各盛满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米饭,然后用铁勺舀一点茶油放在米饭上,再用筷子搅匀。茶油冒着热气,间或还夹杂着茶枯饼上的稻草,金子一样的颜色,却比金子可爱多了。闻着是一股清香,吃起来微甜,丝滑,油而不腻,宛如人间难得的美味。这样的时刻太幸福了,可是每年只有一次。 吃过了茶油拌饭,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苦涩的茶果要变成香甜的茶油,需要经历人的劳动,火的焙烤,铁的压榨。一种成功也许都需要多重的磨练,一切的美好也许都有一段不容忽视的艰辛吧!<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70840274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苏启平,男,1977年12月出生,汉族,[[湖南]]浏阳人,高级教师。。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秋山如画(启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