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116.3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秦灭六国之战 的原始碼
←
秦灭六国之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秦灭六国之战</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3fac2221cdc427fb.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6048974&sid=6261992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秦灭六国之战 发生时间: 约公元前 230年 至 221年 地点: 中国北方、南方 参战方: 秦国、山东六国 结果: 六国亡国,秦国统一中国 |}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国]]统一[[战争]],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ref>[https://www.sohu.com/a/545064350_121258531 他是秦灭六国之战的最大功臣,因战前的坏习惯,嬴政对他非常放心 ]搜狐</ref> == 事件背景 == '''秦国崛起''' 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新兴地主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了秦王政即位时,关东六国都已衰败,唯独秦国越来越强。 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来长期的争霸、兼并,天下逐渐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六国日渐没落、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秦国统一天下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当秦王政刚即位时,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书中指出:秦国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了。这说明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关东六国衰落''' 齐国向为东方之强国。但到秦王政初年,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 韩国本来就是三晋中最弱的一方。到韩桓惠王时,韩就已臣服于秦国。秦王政初年,韩国的疆域更加缩小,只剩下都城阳翟与其周围10多个中小城邑,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了。 魏国虽然也曾经历过战国初期最强盛的时期,它据有河东、河西、河内、河外广大地区,疆域之内山河纵横,形势险要,但由于它阻扼秦东出函谷之咽喉,多年均为秦之首要对手,特别是自[[魏惠王]]以来,不断被秦战败,疆域日渐缩小。秦王政初年,正当魏安厘王晚期,国势更加衰弱。信陵君窃符救赵,联合各诸侯国合纵抗秦,取得河外大捷,大大提高了魏的威望,本应乘胜恢复魏国旧疆,然而安厘王昏聩无能,听信秦国离间挑拨,罢黜信陵君,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赵国地处中原之北方,方圆2000里,也是北方之强国。在[[赵武灵王]]时,倡导胡服骑射,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国势为之一振。赵国北拒[[匈奴]],南抗强秦,成为可与秦相抗衡之国。但赵武灵王死后,赵屡被秦兵攻伐,对本国良将[[廉颇]]、[[李牧]]等不予任用,竟听信谗言妄加诛黜,赵王的这种昏庸无能,使赵终于为秦所破。 燕国春秋初期尚属极弱小之国,到[[燕昭王]]时,励精图治,疆域扩大,国力日强,曾北至辽东,西至上谷,南与齐、赵接壤。到燕王喜当政时期,非但不与近邻赵、齐修好,且常常发动混战,劳民伤财,国力损耗巨大,成为六国之中略强于韩的弱小之国。 楚国自春秋至战国始终未失其南方大国之地位,领有疆域5000里,带甲百万,地大物博,粟支10年,为诸侯国中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国。但自秦将白起攻陷楚都后,楚国势力大大减弱,国都被迫迁于陈地,以后又再迁于巨阳与寿春。都城多次被迫迁移,大大挫伤了楚国的民心士气。楚考烈王当政的前后,楚国实际上已徒具强楚之名,远远无法与秦相匹敌。 == 准备 ==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政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秦灭六国的战略有两个内容,一是"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王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 ,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李斯建议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天下。在这种战略方针指导下,统一战争开始了。 == 过程 == '''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于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 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派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秦杨端和军进攻韩阳(阏与之北),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失去了屏障。秦桓齮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邺邑所属之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各路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秦王政将原来由南北3支攻赵部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齮统率。 秦王政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齮的新编部队再度向赵南部进攻。桓齮避开正面渡河,改由漳河下游渡河迂回赵扈辄军的侧后,攻击邯郸东南的平阳。两军于平阳展开交战,赵军被击破,被斩首10万人,赵将扈辄战死。 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率赵军同秦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沉重打击,只有秦将桓齮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 秦王政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 这样,六国之中韩国最先灭亡。 秦王政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攻赵。 赵军统帅李牧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先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李牧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风驰电掣,先给进攻番吾的秦军以沉重打击,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立即回师南进,声势所及,锐不可当,漳河沿岸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3次大举进攻失败。 虽然赵军在李牧的统率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国察觉到赵国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两国联合,孤立了赵国。 秦王政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特大旱灾。 秦王政十八年,秦国再次大举进攻赵国,[[王翦]]统率上地士卒,攻下井陉。杨端和统率河内士卒,羌瘣也率军攻打赵国,杨端和围攻邯郸城 。赵军则在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指挥下,继续对秦军作战。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秦王政和他的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秦兵闻李牧之名而夺气,既然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遂改用反间计。花费重金收买赵王迁宠臣郭开,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迁听信谗言,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李牧杀掉。 赵王迁误中秦国的反间计,错杀李牧,自毁长城,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赵葱、颜聚奋战数月,最终被秦将王翦击败。赵葱被杀,颜聚收拾残兵退回邯郸勒兵固守。郭开被秦国收买,多次劝说投降。赵公子嘉坚决反对,主张抵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了首都邯郸的保卫战。但赵王迁已丧失斗志,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 秦国攻下邯郸,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下代城,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灭魏'''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黄河、鸿沟之水冲灌大梁城,3个月后,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灭楚''' 秦国并韩、灭赵、破燕、灭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秦王政认为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曾以数千兵急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将领。于是便委以重任,并问李信说,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见,而同意李信的说法,当即说:"王老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王翦以言不见用,谢病告老,归还频阳。李信则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李信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鉴于秦楚接界多为平原,无险可扼,认为这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歼灭楚之野战部队。李信判断,当秦军向楚进攻时,楚军为抗御秦军之进攻,必将兵力集中于汝水两岸,即淮阳、商水、上蔡边界地区。进而决定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歼灭楚军。于是确定以部分军队由蒙恬指挥,沿汝河两岸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主力军由李信亲自指挥,从汝水以南,经过舞阳、平舆、新蔡、颍邑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秦军排除楚边境部队的抵抗,于汝河南北分向寝、平舆展开攻击,击破楚军,李信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寝城。秦军未遇楚军重大抵抗,进占两城后,渡过洪河东进。 楚军统帅项燕见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立即率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追击秦军于棠溪,给秦军以沉重打击。李信战败,率军往城父方向撤退。楚军乘胜猛追,3昼夜战斗不息。秦军连日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一级将领7人阵亡,李信军损失惨重,多亏城父蒙恬军的掩护,李信得以突围逃回秦境,才免被俘。这是秦统一战争中宜安之战后,又一次重大的挫折。 秦军遭受重大挫折,秦王政虽然感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但并未动摇灭楚之决心,仍然继续进行灭楚战争。李信失败后,秦军统帅一职只有重新起用王翦。秦王政移樽就教,亲往王翦家乡频阳邀请王翦出任秦军统帅。王翦谢绝说,身体不好,难以从命。秦王政则坚持请他出征,并问他有什么要求。王翦此时才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万人不可"。秦王政应允。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秦王政亲送王翦至京郊灞水之滨。王翦请求秦王政多赐给他一些田宅。秦王政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翦遂带兵东去。 王翦根据已往长期作战经验,知道楚军和赵军都具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是能战能守的军队。楚军新近击破李信指挥的秦军,锐气旺盛,斗志昂扬,对付这样的敌人,不仅没有胜利的把握,一旦行动不慎,还会影响整个战争前途。所以王翦进入楚国后,即令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进行固守,并令部队不许出战。休整待命,故双方相持数月没有大的交战。 面对秦军大举东进,楚也集中全部兵力应战。当时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物力的大量支援,能够打持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统帅项燕仍然集中楚军主力于寿春淮河北岸地区,等待秦军的进攻。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进攻秦军。项燕军只得向秦军进攻,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秦军又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引军东去。王翦立即令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秦军追至蕲南,平定楚属各地。斩杀楚将项燕,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寿春,楚国首都被秦军攻陷,楚王熊负刍被俘。秦军进军蕲南,只经1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便冰消瓦解。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派将军王翦、辛胜率军对燕作战。统帅王翦以直接攻略燕国首都蓟城为作战目标。同时判断燕军必然依托燕赵大道经过的各河川作抵抗,尤其燕赵界上较大河流易水定有重兵守备,不宜将主力投入正面进攻。易水下游,河流深广,渡河不易,由易水上游山地迂回包围易水正面燕军,可出敌意外,容易成功。于是,王翦决定以部分兵力由中山(今河北定县)北攻燕。燕军与代郡赵嘉部赵军,已组织了联合部队于易水北岸抗击秦军。王翦以秦军主力,迂回易水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右翼,双方在易水以西相遇,秦军击破燕军,赵军撤回代郡,燕军残部向蓟城退却。秦继续对燕进攻,击破燕军抵抗,进围燕都。燕无固守首都决心,向辽东撤退,使秦军轻取蓟城。王翦攻克燕国首都后,立即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太子丹率领的残部。此时逃到辽河流域的燕统治者,认为秦军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起,祸起于太子。赵嘉亦劝燕王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以求和。于是燕王杀太子丹,献首求和,但秦军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军事进攻。 秦军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即把兵力转用于对楚作战。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灭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燕国。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杀掉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 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 齐国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即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在齐相后胜的劝说下,齐王建不战而降 。齐王建被送于共,饿死于松柏之间。 '''后续''' 秦灭六国后,于公元前219年开始南征百越,称为"秦攻百越之战",该战是秦国统一战争中最艰难激烈一仗。据《淮南子·人间训》载:秦始皇派遣"尉屠雎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瓯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同时还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百越]]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 意义 ==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评价''' 秦王政用不到20年时间,并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50多年的战乱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古代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秦灭六国之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