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233.16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突隔梅花草 的原始碼
←
突隔梅花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突隔梅花草.jpg|thumb|40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2029.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tugemeihuacao.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突隔梅花草'''(学名:Parnassia delavayi)为虎耳草科梅花草属下的一个种。 * 中文学名: 突隔梅花草 * 拉丁学名: 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 目: [[桃金娘目]]Myrtiflorae * 科: [[梅花草科]]Parnassiaceae * 属: [[梅花草属]]Parnassia * 种: 突隔梅花草 * 是否中国特有: 是 *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 海 拔 :700-4200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12-35厘米。根状茎形状多样,其上部有褐色鳞片,下部有不甚发达纤维状根。基生叶3-4 (-7),具长柄;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2-4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圆,带突起圆头或急尖头,基部弯缺甚深呈深心形,全缘,上面褐绿色,下面灰绿色,有突起5-7 (-9) 条脉;叶柄长 (3-) 5-16厘米,扁平,两侧有窄膜;托叶膜质,灰白色,边有褐色流苏状毛。茎1,中部以下或近中部具1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有时较小,有时近等大,偶有比基生叶大者,常在其基部有2-3条铁锈色附属物,无柄半抱茎;花单生于茎顶,直径3-3.5厘米;萼筒倒圆锥形;萼片长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长6-8毫米,宽4-6毫米,先端圆钝,全缘,通常3-5 (-7) 条脉,有明显密集褐色小点;花瓣白色,长圆倒卵形或匙状倒卵形,长 (1-) 1.2-2.5厘米,宽6-9毫米,先端圆或急尖,基部渐窄成长约5毫米之爪,上半部1/3有短而疏流苏状毛,通常有5条紫褐色脉,并密被紫褐色小点;雄蕊5,花丝长短不等,长者可达5.5毫米,短的长仅1毫米,向基部逐渐加宽,花药椭圆形,顶生,侧裂,药隔连合伸长,呈匕首状,长可达5毫米;退化雄蕊5,长3.5-4毫米,先端3裂,裂片长1.5-1.8毫米,偶达中裂,两侧裂先端微向内弯,通常伸出退化雄蕊之外,偶有不伸出者,柱头3裂,裂片倒卵形,花后反折。蒴果3裂;种子多数,褐色,有光泽。花期7-8月,果期9月开始。<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FTcxJc6KTfyvS6sZtxDV0ug_Riva9FQfvX2gv2LUO-5YeuJzil7sX-v_2ry70s8z&wd=&eqid=e5b5e9010006a9b90000000260b346a3 熟悉却不熟悉学名的生物-----突隔梅花草之虎耳草科,突隔梅花草] </ref> == 本种提示 == 本种分布广,变异性大,但以叶片肾形,稀近圆形,退化雄蕊浅至中裂,裂片长度不超过1/2;花柱长,通常伸出退化雄蕊之外,偶有短者,而区别于本亚属内其他2种。 == 生长环境 == 生于溪边疏林中、冷杉林和杂木林下,以及草滩湿处和碎石坡上,海拔1800-3800米。沟边疏林中, 灌丛中, 河谷湿润草甸, 冷杉林缘草甸, 林缘灌丛, 林中, 林中湿地, 山坡草丛中, 山坡灌丛湿地 , 山坡云杉林缘, 石坡。 == 分布范围 == 产于湖北、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鹤庆(黑山门)。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突隔梅花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