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58.8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窝阔台攻宋之战 的原始碼
←
窝阔台攻宋之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窝阔台攻宋之战</big>''' |- |<center><img src=https://p2.ssl.qhimgs1.com/sdr/400__/t015b8fc468ae960d58.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q=%E7%AA%9D%E9%98%94%E5%8F%B0%E6%94%BB%E5%AE%8B%E4%B9%8B%E6%88%98&src=tab_baike&correct=%E7%AA%9D%E9%98%94%E5%8F%B0%E6%94%BB%E5%AE%8B%E4%B9%8B%E6%88%98&ancestor=list&cmsid=e13b9d82a502b9d83fd8720be98b0865&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93#id=85c8f3c455702e9fe9f466871bf93dbb&currsn=0&ps=25&pc=25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名称: 窝阔台攻宋之战 地点: 四川、荆襄、江淮 时间: 1235至1241年 |} '''窝阔台攻宋之战'''是[[蒙古]][[窝阔台]]汗七年至十三年(1235至1241年),蒙古军进攻南宋蜀、荆襄、[[江淮地区]]的作战。<ref>[https://www.docin.com/p-1443233176.html 一生征战沙场,元太宗窝阔台的攻宋之战]豆丁网</ref> == 战争背景 == 1234年(金天兴三年)旧历正月初十,[[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军、蒙古军破城。哀宗自缢,承麟被杀,金亡。 宋乘蒙古军北撤之机,派兵北上收复西京、东京、南京(今[[河南]][[洛阳]]、[[开封]]、[[商丘]]南),被蒙古军击败。 蒙古灭亡金朝,为尔后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窝阔台以宋背蒙为借口,于七年夏遣军东、西两路大举攻宋。东路军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枣阳(今属湖北),西掠襄阳(今湖北襄樊)、邓州(今属河南)等地北还。十一月,西路军在攻占沔州(今陕西略阳)后,进围青野原(今陕西略阳北)、转攻大安军(今甘肃宁强西北),被宋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友闻率军击败。 ==战争过程 == '''蒙古南下'''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夏,蒙古窝阔台汗以宋背盟为借口,遣军分两路大举攻宋。东路由其三子阔出(曲出)及宗王口温不花、国王塔思等统率,攻宋荆襄、江淮地区;西路由其子阔端、都元帅达海绀卜等率领,攻取四川。战初,东路军沿汉水南下。 八月,先锋口温不花军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继而转攻淮西,掩护主力进攻襄、郢(今湖北襄樊、钟祥)。 九月,西路军分兵两路合击成都。攻占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兴元(今陕西汉中)、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等地。 十月,塔思率军攻破枣阳(今属湖北),阔出率军西掠襄、邓(今属河南),攻取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西北)。塔思率军一部南攻郢州,遭守城宋军顽强抗击,屡攻不克,掳掠北还。东路军主帅阔出病死,忒木台率军继续南攻江陵(今湖北荆州),破之。宋将孟珙巧施疑兵计,反复交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夜点无数火把,并遣军袭破24寨,迫蒙古军北撤。是月,西路军攻破成都,闻阔出死,主力退出四川。 十一月,西路军以巩昌总帅汪世显部为前锋,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南进。攻占沔州(今陕西略阳)后,进围方进屯青野原(今陕西略阳北)的四川制置使赵彦呐,宋差权利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曹友闻率军救援,击败蒙古军。蒙古汪世显率军转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又被曹友闻军击退,宋军北上扼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 '''攻占襄阳''' 窝阔台汗八年(1236年)三月,阔出率东路军攻降鄂北重镇襄阳,使南宋在长江中游的荆湖战略要地失去了屏障。 四月,阔出军攻克随(今属湖北)、郢二州及荆门军。 八月,破枣阳军、德安府(今[[湖北]]安陆)。 九月,阔端率西路军分兵两路合击成都。阔端亲率主力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攻取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击败宋将李显忠军,占领兴元(今陕西汉中);以一部猛攻大安军,主力攻阳平关(今勉西县西老勉县)。宋四川制置使赵彦呐,未纳曹友闻坚守沔州仙人关要隘的建议,强令其前往无险可守的大安御敌。数经激战,曹友闻于阳平关全军履没,蒙古军长驱南下。 十月,东路军破光州(今河南潢川),继而围攻黄州(今湖北[[黄冈]])、安丰军(今安徽寿县),不克而退兵。 宗王末哥率军攻克宕昌(今属甘肃)、阶州(今甘肃武都)后,挥军南进,攻取文州(今甘肃文县)。宋知州刘锐、通判赵汝向率军民固守,蒙古军久攻不克,后断城中水源,破城。继招降吐蕃18族,经石泉(今四川北川西北)等地,趋汉州(今四川广汉)。 十月,东路军主帅阔出病死于军中,窝阔台派忒木台率军继续南攻江陵(今属湖北)。为突破江陵东西防线,兵分两路,一路攻复州(今湖北天门),一路在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监利(今属湖北)编造木筏,准备渡江。 宋廷闻讯,急遣节制蕲黄光信阳四郡军马孟珙赴援。孟珙巧施疑兵计,反复变换旗帜和军服颜色,夜点无数火把,以少示众,并遣军袭击蒙古军,破24寨,夺回被掠军民2万余人,迫蒙古军北撤。与此同时,蒙古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军攻真州(今江苏仪征)也被击退。是月,西路军阔端攻破成都,大掠四川腹地。后闻东路主帅阔出死,率军北归,至汉州会末哥军,遂留部分兵力扼守沔、阶、兴元等要地,主力退出四川。 不久,所占州县均被宋军收复。 '''黄州之战''' 窝阔台汗九年(1237年)十月,蒙古东路口温不花、塔思军破光州(今河南潢川),继而进取随州、复州、蕲州(今湖北蕲春东北),围攻黄州(今湖北黄冈),宋守军迎战失利,孟珙率军救援,将其击退。口温不花率军东进,会史天泽攻安奉军(今安徽寿县)。蒙古军集敢死士强攻,遭宋守将杜杲率军奋勇抵抗,攻城失利,遂填平城濠,筑27坝,乘风纵火攻战;宋军反击,奋勇冲杀,夺取高坝;后池州都统制吕文德率军入城增援,合力守御。蒙古军屡攻不克而退兵。西路汪世显部袭掠武信城(今四川遂宁)、资(今四川资中)、普(今四川安岳)等州。达海绀卜部将郝和尚拔都及梁秉钧窥开、达(今四川开县、达县市)二州,进逼瞿塘(今四川奉节东)。 '''庐州之战''' 窝阔台汗十年(1238年)九月,窝阔台派察罕率东路军攻庐州(今安徽[[合肥]]),企图造舟[[巢湖]],以窥[[长江]]。蒙古军筑高坝攻城,守城宋将杜杲率军奋力抵抗,大败蒙古军。蒙古军遂转兵东下,克滁州(今属安徽),战天长(今属安徽),被宋军击败,察罕被迫引军退出宋境。西路蒙古军由达海绀卜率领复入蜀,攻克隆庆(今四川剑阁)后,四出掳掠。 '''宋军反击''' 窝阔台汗十一年(1239年)四月,孟珙乘东路蒙古军进攻淮西,对长江中游放松进攻之机,遣军收复京襄诸郡(参见[[京襄之战]])。 六月,阔端遣达海绀卜、率军入蜀,再战成都,四川制置使丁黼战死。汪世显部经开、达二州,进至万州,宋军守大江南岸,蒙古军以夜乘革舟迂回渡江之策,击溃宋军,东下破夔州(今四川奉节),抵巫山,企图出三峡,入两湖。 十二月,宋将孟珙分兵屯峡、归(今湖北宜昌、秭归)、施(今湖北恩施)诸州,控扼蒙古军东进之路,于归州大垭寨一举击溃蒙古军的进攻,收复夔州。宋廷旋以孟珙为四川宣抚使,加强[[四川]]防御。 == 结果影响 == '''战争结果'''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十一月,蒙古军复入蜀,破20余城,进围成都。宋制置使陈隆之固守10余日,其部将夜开城门出降,陈隆之被俘杀。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十一月,窝阔台汗病死。蒙古军主力北归,蒙宋战争暂告一段落。 '''历史影响''' 历时七年,蒙古军主力用于西征,攻宋的兵力较弱,且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无明确的主攻方向,加之深入汉淮河网和巴蜀山地,不便发挥骑兵优势,又缺乏水军,故未实现战争企图。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窝阔台攻宋之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