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5.2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章陵 的原始碼
←
章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章陵</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05c647ff329946f.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979152&sid=5202188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章陵 地理位置: 陕西省富平县 景点级别: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主: 唐文宗李昂 修建于: 公元840年 |} '''章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3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天乳山又名西岭山,海拔783米,孤耸而立于台塬上。章陵即修建于天乳山之阳,陵园封内22.5公里,下宫去陵1.5公里。陵东南陪葬有杨贤妃墓,封土早年夷平。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f>[https://www.sohu.com/a/216597422_703011 图说唐陵之唐文宗李昂章陵]搜狐</ref> ==唐文宗简介 ==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是唐穆宗[[李恒]]的次子,唐敬宗[[李湛]]的异母弟。继敬宗为唐代第十五任皇帝,827年至840年在位。 [[唐宪宗]]元和四年十月十日(809年11月20日),贞献皇后萧氏生于长安东内。 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封江王。 宝历二年十二月八日(827年1月9日),敬宗遇害,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伪造敬宗[[遗诏]],胁迫绛王李悟(宪宗李纯第六子)入宫为帝。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等率禁军入宫杀死绛王,拥立18岁的江王李涵即位,改名李昂,拈民"大和"(《旧唐书.文宗本纪上》卷17上)。 '''生平''' 文宗性格恭俭儒雅,躬亲政事,痛恨宦官,千方百计地想利用朝官抑制[[宦官]],任用李训、郑注等人,顺利地夺取了宦官的一部分军权。他励精图治,出宫女三千多人,裁汰官员一千二百余人。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经过周密安排,准备让文宗带领宦官去左金吾卫衙中取石榴树上降下的甘露,届时把宦官一网打尽,但因事情败露未果,李训、郑注等人反而被杀死,文宗亦被软禁。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忧郁成病,终于被宦官们杀死在大明宫中的太和殿,时年33岁,葬于章陵。 文宗在位期间,朝臣分为牛、李两派,各有朋党,互相攻击。官员调动频繁,政权以至于皇帝的生死废立全操纵在宦官的手中。文宗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便从下层分别提拔了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为心腹。文宗采纳郑注等人的建议,首先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这时,郑注已经被任命为风翔节度使,文宗决定由郑注挑选几百亲兵,趁下葬王守澄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将他们斩尽杀绝。李训为了抢功,乘郑注去风翔搬兵之时,又与文宗商定改变原有计划,先下手杀尽宦官,再逐走郑注。 '''事迹''' 公元835年的一天,文宗上朝,李训指使手下官员奏称,左金吾大厅后的石榴树上有甘露,李训说这是祥兆,就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道贺。文宗命李训率领百官去察看,李训回来又说这不象真的甘露,文宗故意表示惊讶,命仇士良、鱼志弘带领众宦官去复看。李训事先已经在左金吾衙门埋伏了了亲兵几百人,当仇士良等宦官在李训的党徒,禁卫军将军韩约陪同下走到左金吾门口时,韩约显得神情很紧张,脸色都白了,这使仇士良产生了怀疑。这时,一阵风吹动了门边的布幕,仇士良等见里面埋伏了许多兵士,知道不妙,退身逃回,将文宗推入软轿抬着就走,李训追上去拉住轿子不放,被一个宦官当胸一拳打倒在地。[[仇士良]]等便簇拥着轿子逃入宫内。李训见计谋败露,化装逃出京城。仇士良指挥神禁军大加搜捕,屠杀了朝官1千多人,并于终南山追杀了李训。郑注闻变,引兵退回风翔,也为监军张仲清所杀。这就是史称的甘露之变。 事变以后,文宗就被宦官软禁,国家政事由宦官集团专权。朝中宰相只是行[[文书]]之职而已。宦官气势凌人,威胁天子,藐视[[宰相]],欺凌朝臣有如草芥。文宗对此一筹莫展,只是饮酒求醉,赋诗遣悉,自叹受制于家奴,还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两个亡国君。 公元840年正月,文宗抑郁成病,不能下床,便命枢密使刘弘逸、薛季棱叫来杨嗣复和李珏二臣,嘱咐他们辅助太子监国。仇士良、[[鱼弘志]]得讯,于当天晚上就伪造遗诏,废[[太子]]为陈王,立李炎为皇太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并带李炎登上朝堂接见百官,文宗闻知也无可奈何,群臣更是没人敢反对。公元840年正月,文宗带着无限的惆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太和殿。 == 章陵介绍 == 章陵"因山为陵",玄宫凿于天乳山南麓。陵园平面近方形,东西约1350米,南北约1300米。陵园内城四面各辟一门,四隅建角阙。南门外设神道,长约500米,其南筑乳台一对。现残存城垣东南、西南和东北角阙基址。其中东南至西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40米,东北至东南角阙遗址相距约830米。陵园面积约65万平方米。四门之外原置石狮、石马、石人、[[华表]]等[[石刻]],其形制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狮1只(东门),残高0.95米;拄剑石人1件,残高1.75米,胸厚0.55米;华表1通,径1.01米,棱面宽度不等,残高2.60米;蕃酋像2件,残高0.64-0.80米,肩宽0.63米,其基座每边皆0.62米,高0.14米。其余石刻在"文革"中被毁。 '''历史变迁''' 章陵建制,因山为陵,与[[昭陵]]、[[乾陵]]、[[定陵]]、[[桥陵]]等陵寝制度相仿。整个陵园内分布有上宫、神道、乳台、鹊台及下宫等。这些设施于唐亡后,战争频仍,管理制度瘫痪,致使绝大多数唐陵被盗,陵园建筑破坏殆尽,章陵自然也不能幸免。 五代时[[朱全忠]]部下[[温韬]]任耀州剌史,盗发境内诸唐陵,章陵即在其中。这是一次最大的盗掘破坏行为,被世人唾骂为千古罪人。但也有保护修缮者,五代时唐庄宗于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下令对关中诸唐陵进行修葺,恢复守陵陵户及四时祭祀制度。 北宋太祖于开宝三年(公元970年)诏令关中诸州对被盗周秦汉唐二十七陵新制棺椁重葬,也包括章陵在内。清中期毕沅任陕西巡抚,对省内古迹倍加重视,对诸唐陵进行维修,对章陵曾招募陵户筑墙防护。但在历史长河中保护和维修总是胜不过自然的和人为的破坏,致使章陵和丰陵在唐十八陵中破坏属最严重的。 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后,对章陵的保护才得到重视,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于"文革"中又遭到一次严重破坏,玄宫羡道被炸,石条掘出,一片狼藉,阙址被耕地蚕蚀,石刻被砸,碑楼被拆。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文物部门才开始认真的采取保护措施。 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章陵的三级保护范围,即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及建设控制地带。 1995年成立章陵文物保管所,建立群众性保护组织。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项保护措施落到实处。这次调查得到了县文物局、章陵文管所的大力支持,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踏查各项设施遗址、实际测绘,对章陵陵区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基本上有所了解。 == 文宗的评价 == '''历史评价''' 历史上对文宗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评价: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就是说,文宗虽然能够勤勤勉勉、宵衣旰食,但自身缺乏治国的才干,最终也不能消除祸患。似乎上天也不眷顾文宗,到开成(836-840)中,各地水旱蝗灾不断,彗星频频现于天际,百姓的房屋倒塌,田苗颗粒无收,文宗发出了存抚百姓实施赈济的诏书,但至于能够取得多少赈荒的实效,他已经顾不上了。 开成三年(838)正月初五,京城内发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袭击的严重事件。李石中了一剑,却是刺断了马尾,还中了一箭,人伤得并不重,但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第二天常参官入朝者仅有9人而已。 开成四年六月,久旱无雨,派往各处祈雨的使者却没有带来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一度对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这样不下雨,他就将退居南内兴庆宫,另选贤明之主,不再做这个皇帝了。十二月,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发生了大火,文宗的身体也出现了不适。 开成五年(840)的新年,文宗没有接受群臣的朝贺,正月初四,文宗在[[大明宫]]的太和殿走完了他33岁的一生。 文宗在位期间的行为举止,与敬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勤勉听政:文宗与敬宗每月上朝二三次不同,他每逢单日就上朝。每次上朝时间都很长,举凡军国大事,从朝廷用人到国库储藏,从各地灾情到水利兴修,他无所不问,从大政方针到具体措施,他都详细地与宰相大臣讨论研究。他要求把各种节假日或者辍朝的时间尽量安排在双日,以便不影响单日的上朝。文宗还比较重视发挥谏官的作用,太和九年(835)十二月,文宗令铸造"谏院之印",改变了谏官进奏表章还要在其他部门请印以造成奏事泄密的状况。 生活节俭:文宗不仅倡导节俭,革除奢靡之风,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即位之初,就下令放宫女、太常音声人,各地额外的进献和上供的奇珍异物基本上停止,五坊的鹞鹰玩物和游猎之事也都停废。他自己的饮食从不铺张,特别是遇到各地发生灾荒的时候,他更是主动地减膳。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这一天被立为"庆成节",文宗也不允许宰杀猪牛,只许食用瓜果蔬菜,他还特别诏令京兆尹暂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请百官和在宫中为他祝寿。文宗严禁臣下衣着豪华,有位驸马戴了很贵重的头巾,他提出批评。有位公主在参加宴会时穿的衣裙超过了规定,他就下令扣除驸马两个月的俸钱以示惩戒。有一个官员穿着桂管布做的衣服拜见皇上,桂管布是桂林地区生产的一种木棉布,布厚而粗糙,较之[[绫罗绸缎]]自然略逊一筹,文宗见他衣衫就认定此人是个忠正廉洁的臣子。他自己也做了一件桂管布的衣服,文武百官纷纷效仿,致使桂管布的价格上涨很快。文宗穿着朴素,有一次他对臣下说:"我身上的衣服已洗了三次了。"众人都赞誉皇上节俭的美德,只有[[翰林]][[学士]]兼侍书的[[柳公权]]认为,皇上君临天下应该选贤任能,使天下太平,皇上穿洗过的衣服,只是生活细节而已。不过,能够注意节俭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史书上也称赞他"恭俭儒雅,出于自然"。 喜欢读书:文宗不喜欢音乐、歌舞和游乐,不近女色,自己在听朝理政的闲暇,十分注意读书。文宗曾对身边的人说:"若不能甲夜(初更)亲自处理政事,乙夜(二更)观览图书,怎么能够做人间君主呢?"所以,他每当退朝处理完政事以后,就手不释卷。 '''功勋''' 文宗博览群书,见识很是渊博。他经常就经书诗赋中的名物询问大臣,结果宰相经常被他问住,回答不上来。有时候,他不仅读古典,也很了解当代人的诗文。有一次,他在内殿赏花,就问身边的人:"现在京城传唱[[牡丹]]诗,谁写的最佳?"前朝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师"是很有名的,侍臣告诉他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句极佳,文宗听了很是赞叹。文宗平时尤喜读史书,对于历史上的名君贤臣羡慕不已。他因为喜欢读《贞观政要》而仰慕魏徵,就下诏寻访到[[魏徵]]的后人五世孙魏謩,并把魏謩任命为右拾遗,也是属于可以对皇帝进谏的言官。文宗也很喜欢把他认为有学问的大臣召到宫中讲谈经义,评论文章。像当时的翰林学士柳公权就常常被他召来,一谈就是很长时间,有时候在夜里闲聊不自觉中蜡烛都燃尽了。他和柳公权留下过"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的联句。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90 中國遊記]]
返回「
章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