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250.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竹笋夜蛾 的原始碼
←
竹笋夜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竹笋夜蛾.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竹笋夜蛾&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3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91211422_100010739 来自搜狐]]] '''竹笋夜蛾''' 学名:Oligia vulgaris 类属:鳞翅目 夜蛾科 == 形态特征 == (1)成虫:体妊14~25毫米,翅展32~50毫米,体、翅棕褐色,前翅基部及顶角处各有一倒三角形深褐色大斑,内横线、外横线和亚外缘线隐约可见,后翅黄褐色。 (2)卵:近球形,长约0,8毫米,淡黄白色。 (3)幼虫:体长30~45毫米,头部橙红色。体紫褐色、背线细,白色,[[亚背线]]较宽,白色,但在腹部第二节前半段短缺。 (4)蛹:长15~26毫米,赤褐色,[[臀棘]]4根。<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09999915&ver=2813&signature=3MH*JncJA*10zVn2wR6*TIFv-2y3SAzeaTFHFf7dHz55MPZI0v9lZgzCXwFy5l6Dkb*gPsWH1LDc6xIqB-gC4QKzpql*ZlW5RkO2T9c0zmxccb3jMGRUA0BuROVTciBP&new=1 笋农注意:夜蛾危害高峰期到了,请及时防治!]微信</ref> == 发生规律 == 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禾本科杂草枯叶的边缘卷皱中越冬;翌年2月底开始孵化,此时竹笋尚未出土幼虫即钻入禾本科、莎草科杂草心叶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状。幼虫在草心中蜕皮2~3次,不再生长,至4月上、中旬竹笋出土,幼虫即由杂草转而蛀入笋中危害,先由笋尖小叶中蛀人,取食后再蜕一次皮,爬出小叶,转入咬破笋箨蛀入笋内危害,如遇小竹笋箨较薄,可直接蛀人笋内。幼虫在笋内蛀食18~25天老熟,笋小时可转笋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爬出笋,钻人疏松的土层中结薄茧化蛹,蛹期20~30天;成虫 6月上、中旬羽化,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当天或隔天交尾产卵,每雌产卵在380余粒;卵产于禾本科杂草下部枯叶边缘、叶卷内,即以卵越冬。故竹林杂草有无和多寡直接影响此虫的发生。<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8456580 请问这是什么昆虫呀?剥竹笋时发现的?]知乎</ref> == 分布与危害 == 分布: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区。 危害对象:毛竹、[[淡竹]]、刚竹、[[红竹]]、[[桂竹]]、[[哺鸡竹]]、[[石竹]]、[[慈竹]]、苦竹、[[紫竹]]、[[油竹]]等竹类及禾本科、莎草科杂草。 危害征状:幼虫蛀食竹笋,受害笋形成虫退笋,不能成竹。少数成竹者也断头折梢,虫孔累累,心腐质脆,影响观赏和竹材质量。 == 防治方法 == (1)人工防治:受害笋清晨尖端无露珠,无光泽,俗称“[[退笋]]”,可及早挖除,消灭笋内幼虫。 (2)园艺防治:翻耕除草,消灭草上越冬的虫卵,是防治此虫的关键。 (3)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竹笋夜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