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8.149.16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竹赤团子病 的原始碼
←
竹赤团子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竹赤团子病.jpg|缩略图|[https://pic.sogou.com/d?query=竹赤团子病&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17899794_241554 来自搜狐]]] '''竹赤团子病''' == 症状 == 该病主要危害小枝上。发病初期,感病小枝叶鞘膨大破裂,产生灰白色米粒状物,肉质,后变为软木质。颜色逐渐变为淡黄色至赤灰色。以后,米粒状物继续膨大成球形、长椭圆形、不规则块茎状,粉红色,为病原菌的子座。小枝受害后,枝叶逐渐枯黄,小枝易折落。<ref>[https://wenwen.sogou.com/z/q724226176.htm 竹黄泡酒 不良反应]搜狗问问</ref> == 病原 == 病原为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 P.Henn),隶属于[[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 发生规律 == 病原菌的孢子借风、雨传播,病害多于春季发生。管理不善,生长衰弱的竹子易发病。此外,春夏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 分布与危害 == 竹赤团子病又称竹黄、[[竹肉病]]。在贵州、江西、上海、江苏、河南、安徽、福建、湖南、浙江、四川等地均有发生。寄主有刚竹、毛竹、[[桂竹]]、水竹、淡竹、苦竹、箭竹等。 == 防治方法 == ①减少侵染来源:及早砍除病竹,随时剪除病枝烧毁。 ②加强抚育管理,促使竹子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ref>[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amp=1610070692&ver=2815&signature=MpY*zm0mvYBDJR-ex*DIj743o4DrmNFKzsRh1TZMlhvCjX*1b8PsWF3kd9DzLropUt0WjP7prRa3lbEDqALOTNgFn-d2gSGE7vQQJT5KOL-p-UzGqvvAHKFAuW8e6vx4&new=1 竹黄又名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竺黄《本草纲目大全-木部》]微信</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竹赤团子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