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8.23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第一次直奉战争 的原始碼
←
第一次直奉战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第一次直奉战争</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0%2F1111%2F20704052j00qjmjc80015d000j600a7p.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FR5T85220543IFQ7.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名称: 第一次直奉战争 发生时间 1922年 参战方: 直系军阀、奉系军阀 结果: 直军获胜 主要指挥官L: 吴佩孚,张作霖 |} 1920年[[直皖战争]]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并共推靳云鹏组阁。后来,[[张作霖]]又迫使靳云鹏辞职,支持亲日的梁士诒任国务总理。受[[日本]]支持的奉、皖两系开始重新合作,并联络[[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权,组成反直"三角同盟"。直系取代皖系,反映英、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扩张和日本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受挫;日本不甘心失败,扶植奉系,并促使奉、皖两系重新联合,对抗直系。在内阁问题、对待华盛顿会议提出的山东问题等,双方矛盾剧烈,导致关系破裂。 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设司令部于落垡,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以保定为大本营,分头抵御。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卢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日,奉军张景惠部第十六师停战倒戈。[[卢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10日,徐世昌总统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7日,在英帝国主义干预下,直奉两系停战议和,签订和约。双方自19日始将军队撤退,终结战争。<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FR5T85220543IFQ7.html 第一次直奉战争:12万之多的奉军官兵最后却只剩两万]网易</ref> == 过程 == 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奉系张作霖极力推荐亲日的交通系首领梁士诒出任内阁总理,导致了直奉翻脸。梁士诒与直系的关系不好,奉系借梁士诒而支配中央的财政交通,借日款来赎回胶州济南铁路,用日款来支持奉系的扩张计划,直系就不能容忍了,吴佩孚一再通电,揭露梁媚日卖国的丑行,梁士诒组阁近一个月,即于1922年1月25日托病请假离任出京。 张作霖决意武力对付直系,4月10日起,奉军就络绎不绝进攻,改名为"镇威军"。4月29日,张作霖到达军粮城,即日向部队下达了总攻命令,直奉两军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混战,吴佩孚亲到前线督战,令主力在炮兵掩护下迂回到奉军的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奉军是腹背受敌。 第16师于5月4日临阵倒戈,奉军暂编1师退出了丰台,造成了奉军西线崩溃。吴佩孚又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指挥直军且战且退,待奉军进入伏击圈后,秘密率部绕至奉军的侧面,发起猛攻,西线的奉军也全线的溃退。 当时第二梯队的战斗力比较强,是奉军的主力,司令就是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两年前[[张学良]]从东三省讲武堂毕业,这也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大规模的战役。当时吴佩孚在获胜以后,调了嫡系的第3师、第26师到东线,并亲自指挥攻击张学良的部队。张学良虽然率部英勇打退进攻,但是因为奉军整体败局已定,只好指挥部队有秩序地向后撤退。 在这次战争中,奉军各部几乎全线溃退,仅有的战而能胜、退而有序的部队,就是张学良和[[郭松龄]]统率的第二梯队。最终奉军在东西两线均失败,士兵牺牲2万,战败逃亡者万余,被直军俘虏了4万余人,总统徐世昌下令免除张作霖东三省巡阅使等职。 6月18日,直奉两方代表在[[秦皇岛]]海面的[[英国]]克尔留号[[军舰]]签订了停战条约,以榆关就是今[[山海关]]为两军分界线,奉军撤出关外,直军也大部分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战争宣告结束。 == 评价== 1、直系分为曹军和吴军,曹军一直在北京城里保持中立。 2、吴军侦知奉军由津浦路包抄保定南方的大战略意图,一开战就破坏了大段铁路,并在德州顽强阻击南下奉军,同时让东路新近归附的曹军26师主动侧击挑衅南下奉军,然后诈败,引诱奉军放弃原有大战略意图,改大包抄为小包抄,转而进攻保定东部,结果踏进吴军预先设置的地雷阵,而且不按军事操典,如剿匪般一味蛮攻吴军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地雷、铁丝电网、重机枪和炮火支援组成的现代化阵地,未能跳出吴军的如意算盘,导致锐勇尽失,中路和西路也同样中了吴军的挑衅诈败,猛攻地雷阵,结局相同。这是参谋长杨宇霆的失误。 3、奉军没有预先想出破解地雷阵的好办法,而且不按军事操典,一味浪费炮弹清理地雷阵,却没有步炮协同,往往是清掉地雷反而给直军的反攻清出了道路,步兵不擅长攻坚,攻而不克,依赖骑兵克敌,也不擅长快速构筑阵地火力点,克而不能守,阵地得而复失。这是老派将领如张景惠等的失误。 4、张学良军团虽然进行了包抄之类漂亮的战术,但是被夹在李景林军团和张作相军团中间,施展空间有限,不能左右大战略,主要被用于帮两个军团救火,只是在退却时,展现出熟悉军事操典的极强防御力。 5、奉军得到日本的武器资金援助,不缺钱,所以奉军官兵战斗十分顽强,但是连日进攻,损失惨重,预备队的几个军团来得太慢,也缺乏战斗力和战略上的新意,一味地填坑,最终导致崩盘。奉军后方只有蒙苏的威胁,比吴军有利很多,却不敢早些调动防御日本的吉林部队入关,从而未能形成兵力优势,是大帅张作霖自己的失误。吴军却成功联合了[[冯玉祥]],稳固了后方,而全力用兵于前方。 6、吴军转守为攻后,依然也无法突破张学良在山海关布下的现代化阵地,说明在吴军与奉军都缺乏重炮部队和伞兵空降的情况下,全世界此时的战争模式还是倾向于防守方的。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第一次直奉战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