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答到建安饷杖诗 的原始碼
←
答到建安饷杖诗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D2B48C" align= center| '''<big>《答到建安饷杖诗》</big> ''' |- | [[ File:T01fa8db78ff389fb1b.jpg|缩略图 |居中|150px|[https://p0.ssl.qhimgs4.com/t01fa8db78ff389fb1b.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360kuai.com/pc/9a79e5258f7eece7e?cota=4 图片来源]]] |- | align= light| 作品名称: [[《答到建安饷杖诗》]] 创作年代: 南朝 文学体裁: 诗 作 者:[[任昉]] |} '''《答到建安饷杖诗》'''是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任昉]]的诗词。<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41d8b86a0ffd.aspx 《答到建安饷杖诗》 ] 古诗文网</ref> 任昉很会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记叙文,才华横溢,当时王公的上书奏文,多请他代写。任昉下笔即成,不用修改。沈约堪称一代词宗,也很推崇他。齐明帝萧鸾去世后,任昉迁任中书郎。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 ==诗词正文== {{Cquote|<故人有所赠,称以冒霜筠。 定是湘妃泪,潜洒遂邻彬。 扶危复防咽,事归薄暮人。 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 复资后坐彦,候余方欠伸。 献君千里笑,纾我百忧嚬。 坐适虽有器,卧游苦无津。 何由乘此竹,直见平生亲。 >|<《答到建安饷杖诗》>|<古诗文网>}} ==作者简介==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梁著名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竟陵八友之一。 任昉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东宫书记。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 天监七年(508年),任昉在任上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ref>[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06ecfc44f228.aspx 任昉简介 ] 古诗文网 </ref> 任昉身高七尺五寸,从小聪明灵透,被称赞为悟性如神。四岁能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写文章,自己写出《月仪》,文辞内容都很美。褚彦回曾对任遥说:"听说先生有个好儿子,真为你高兴。正所谓有一百不算多,有一个不算少啊。"任昉从此名声更大。 十二岁时,他叔叔任晷善于识人,见到他叫着他的小名说:"阿堆,你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啊。"任昉对父母兄弟非常孝敬友善,每次侍奉父母的病,夜间从没有脱衣休息过,一开口就流泪,汤药饮食都要先亲口尝一尝。 ==视频== <center>'''纪录片《南宋》第三集 诗词流域 '''</center> <center> {{#iDisplay:b0177nyhps1|680|460|qq}} </center>.. ==参考资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qu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答到建安饷杖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