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筲箕灣道 的原始碼
←
筲箕灣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筲箕灣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mapio.net/images-p/5301230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pio.net/pic/p-53012301/ 圖片來自mapio] </small> |} '''筲箕灣道'''(Shau Kei Wan Road)是[[香港]][[東區 (香港)|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西灣河]]及[[筲箕灣]],西接[[英皇道]]及[[太古城道]],東接[[筲箕灣東大街]]及[[工廠街]]。長約1200米。道路沿昔日海岸線而建,連接柴灣與筲箕灣一帶交通。在1980年代[[港島東區走廊]]通車前,是東區往灣仔及中環的必經之路。亦是[[香港電車]]路線的一部份。筲箕灣道從前亦被稱為筲箕灣西大街,以對應位於筲箕灣東面的東大街。 ==歷史== 184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已開始修建一條道路沿海岸線連接[[銅鑼灣]]及筲箕灣的道路。 到了1880年代,因應[[太古公司]]開發[[鰂魚涌]]成為工業區,便把該道路擴闊,並命名為「筲箕灣道」。當時的筲箕灣道包括現時的[[銅鑼灣道]]、[[電氣道]]、[[英皇道]]東段及筲箕灣道。當時的筲箕灣道為當時港島東的主要通道。 直到1935年,英皇道通車後,筲箕灣道縮短至西灣河及筲箕灣一帶,而這段筲箕灣道因位處[[筲箕灣東大街]]以西,故昔日也被俗稱為「西大街」<ref>[http://hkclweb.hkpl.gov.hk:8000/microfilm/l/Batch32/71AD5AB95E76095AACD41E0859492170.pdf 1991香港年鑑街道地圖] </ref>。 ==沿路著名地點== The Holborn *[[太安樓]] * [[欣景花園]] *[[西灣河文娛中心]] * [[西灣河站]] *[[樂融軒]] ==交匯道路== *[[英皇道]] *[[太古城道]] *[[太祥街]] *[[太富街]] *[[太康街]] *[[太樂街]] *[[太寧街]] *[[成安街]] *[[太安街]] *[[聖十字徑]] *[[海寧街]] *[[海利街]] *[[海晏街]] *[[海富街]] *[[興民街]] *[[愛秩序灣道]] *[[新成街]] *[[南康街]] *[[南安里]] *[[愛秩序街]] *[[柴灣道]] *[[工廠街]] *[[筲箕灣東大街]]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筲箕灣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