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5.22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篆 的原始碼
←
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篆 </big> ''' |- | [[File:T0175d2cad5809ac15d.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75d2cad5809ac15d.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402726&sid=5640412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篆(读作zhuàn)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本义是运笔书写。后用作动词时,指用篆书书写。后引申为雕刻。也用作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篆 注音字母; ㄓㄨㄢˋ 字级; 二级字(编号5959) 平水韵部; 上声十六铣 笔顺编号; 314314551353334 读音; zhuàn 五笔; txeu 统一码; 基本区 U+7BC6 部首; 竹 结构构型; 上下结构 总笔画; 15 =='''字源演变'''== "篆"字始见于《说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图1)。随后发展了[[两种]]字体。一种是汉代时期的文字(图2),其与《说文》中小篆字体相比,字形整体较为宽大,且上方的"竹"字头变成了像是中间一竖向内弯曲的两个"十"字,但此字形并没有继续发展了。另一种就是直接发展到了楷体文字,沿用至现代汉语。 "篆"字是形声字。《说文》中说"篆,引书也。[[从竹]],彖声。"竹表意,其形像竹叶,[[表示]]古时篆书大都写在竹简上。"彖"读作tuàn,表声。本义是运笔书写。后由本义引申指一种汉字的书体,篆体。后引申为雕刻,铭刻。宋·邵长蘅《阎典史传》中说"使县令摄篆旁邑。"这里的"篆"字是官印的代称,古代官印多以篆字镌刻,亦借指官职。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 持兖切 引书也。从竹彖声。 说文解字注 引书也。 引书者,引笔而箸于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书,而谓史籒所作曰大篆,旣又谓篆书曰小篆。其字之本义为引书,如雕刻圭璧曰瑑。周礼注:五采画毂约谓之夏篆。 从竹彖声。 特兖切。十五部。 宋本广韵 持兖切,上狝定 ‖彖声元3部 篆,篆书。持兖切。七。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 《唐韵》《广韵》持衮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柱兖切。$音瑑。《集韵》:篆书也。《尚书·序疏》: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及新莽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时有六书,三曰篆书,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法书考》: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变古文,或同或异,谓之篆。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汉·艺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制之,用之敎授,谓之史书,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增损大篆、籀文,谓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画如铁石,字若飞动,作楷隶之祖,为不易之法。其铭题钟鼎,及作符节,至今用焉。 又毂约也。《周礼·春官》:孤乗夏篆。注:夏,赤也。夏篆,五采画毂约也。 又《考工记》:钟带谓之篆。<ref>[https://guoxue.baike.so.com/query/view?type=word&title=%E7%AF%86 篆],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