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91.2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簸箕板 的原始碼
←
簸箕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Reflist}}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簸箕板 </big> ''' |- | [[File:100513000000v4bokA8B6 R 1024 10000 Q90.png|缩略图|居中|[https://youimg1.c-ctrip.com/target/100513000000v4bokA8B6_R_1024_10000_Q90.png?proc=autoorient 原图链接][https://image.so.com/view?q=%E7%B0%B8%E7%AE%95%E6%9D%BF&src=tab_baike&correct=%E7%B0%B8%E7%AE%95%E6%9D%BF&ancestor=list&cmsid=57f8d3e945179b90bf056699dd62f193&cmras=6&cn=0&gn=0&kn=21&crn=0&bxn=20&fsn=101&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82#id=c1c5701570738c63385335a56559ced9&currsn=0&ps=68&pc=68 来自 360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簸箕粄是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相传]]发源于武平县、[[长汀]]一带 簸箕粄--客家人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簸箕粄 外文名称; Dustpan bantiao 工具; 石磨 主料; 大米 配料; 肉丝、[[韭菜]]、长豆、茄子 =='''菜品特色'''== 簸箕粄 是著名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相传发源于武平县、长汀一带 簸箕粄--客家人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美食,因用米浆均匀摊在簸箕中蒸熟包肉(菜)馅而得名。 =='''制作工具'''== 石磨(现一般用磨桨机),簸箕(现一般用方形铝盘),[[蒸箱]]。 =='''做法'''== 将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舀入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圆形簸箕内(现大多数人用的是长方形的铁板),左右摇动使米浆均匀,再入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将蒸熟的薄薄一层米浆揭下,把炒熟的肉丝、韭菜、豆芽、鲜笋、虾米、香菇等馅放入,卷成筒状,与油条相似。簸箕粄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地方特色'''== 在闽西,连城人把簸箕叫"捆",说是连城的名小吃;到上杭县,上杭人把簸箕叫"卷筒米",也说是上杭的名小吃。 同许多地方一样,武平的簸箕只开早市做早点供应,过了上午10点便收市了。 正因为武平有那么多家卖簸箕的小店,营业时间又集中限时,于是,在清晨,人们便成群结队地赶去围住那热气腾腾的小店,或堂吃、或买回家去当早点。于是,便以小店为中心,组成了一道武平特有的晨景,这大概是宁静的小城最为热闹的一刻,别具一种古朴的风情。 在武平桃溪镇,几乎找不到一户人家不会做簸箕粄的。[[桃溪]]的簸箕粄以粄皮有韧劲而闻名,县城地区则菜馅比较可口。 =='''营养价值'''== 在闽西地区,一盘簸箕粄加一盅炖罐,[[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美味而不腻,成为客家老百姓最佳的早餐。 武平的普通人家在逢年过节或粮食丰收或有客人的时候都会做簸箕粄,以表达对大地的感恩,以及客家人的好客。 上杭人把簸箕粄也叫带子粄,以官庄乡带子粄有名。所以又叫官庄[[带子]]粄。 =='''相关传说'''== 以前,有一位中年汉子离别家人外出学艺,三年多来杳无音信。中秋节的前一天,汉子突然回到家来,一家人欣喜若狂,邻里乡亲闻讯纷纷前来祝贺。晚上,妻子向丈夫叙说了三年多来多亏从乡亲的帮助,才得以维持生活的情形。汉子听了感动不已。为酬谢乡亲们,他和妻子商量,决定第二天中秋节两人同心合力制作一种食品报答大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汉子就起床,操起柴刀径直向屋后的山上走去,不一会儿找回一[[根碗]]口粗的毛竹,劈开后剖成一片片的竹篾,用竹篾编织了一个圆圆的竹匾――簸箕。妻子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琢磨:怎样用丈夫制作的工具制作食品呢?看到丈夫做成的这个形如满月的东西,她想出了好办法。于是,赶紧将自己亲手种出的白花花的大米放进石砵捣碎,然后将碎米粉稀释成米浆,接着用小勺把米浆均匀地舀到簸箕里,再放入锅中,蒸至锅中的水开后,揭盖取出簸箕,趁热将簸箕上的"米浆"剥下。已熟的米浆又白又薄又柔软,像一轮圆月,再包上煮熟的配料,卷起来如玉带一般,她就随口取名为"带子粄"。 众乡亲吃着夫妻俩一起制作的新奇食品,个个喜笑颜开,赞不绝口,并请他们介绍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夫妻俩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大家,全村的妇女很快学会了制作。后来人们觉得"带子粄"不够妥帖,[[经过]]商定就改为"簸箕粄"。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节,不论粮多粮少,村里人总要蒸制簸箕粄来尝尝。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吃这种簸箕粄的人越来越多,称赞簸箕粄声音也越传越广,从此成了客家有名的风味小吃。<ref>[https://www.xiachufang.com/category/1041041/ 簸箕板], 下厨房 ,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27 飲食;烹飪]]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簸箕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