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8.10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紅絨蓋牛肝菌 的原始碼
←
紅絨蓋牛肝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紅絨蓋牛肝菌'''<br><img src=" https://www.mykoweb.com/CAF/photos/large/Xerocomellus_chrysenteron%28mgw-02%29.jpg " width="280"></center><small>[http://www.mykoweb.com/CAF/species/Xerocomellus_chrysenteron.html 圖片來自Mykoweb]</small> |} '''紅絨蓋牛肝菌'''(學名: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原名''Boletus chrysenteron'' 或 ''Xerocomus chrysenteron'',是[[牛肝菌科]]的一種小型[[可食]][[野生]][[真菌]]。這種真菌具備[[菌管]]和[[菌孔]],而非常見的菌蓋下的菌褶。俗名為“紅色開裂牛肝菌”。 紅絨蓋牛肝菌被認為可食,但因味淡,質地鬆軟而不主張食用。。 ==生態習性== 紅絨蓋牛肝菌[[早秋]]至[[仲冬]]單生或小群生於[[針闊葉]][[混交林]]中排水良好的[[土壤]]上,與[[闊葉樹]](通常是[[山毛櫸]])形成[[菌根]]。廣泛分佈並常見於[[北溫帶]]。本種已在臺灣被記錄;<ref>[http://tai2.ntu.edu.tw/taiwania/pdf/tai.1980.25.166.pdf "The boletes of Taiwan"] ''Taiwania''</ref>亦已引入紐西蘭,於引進的[[落葉樹]]下群生。 本種可能並非像從前認為的那樣常見,因其經常與最近確認的''B.cisalpinus''混淆。 == 食用價值 == 紅絨蓋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個可以食用的野生品種,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差別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曾[[法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該[[蘑菇]]對[[果蠅]]有致命的毒性,但是對人體是無毒的<ref>[http://www.ifuun.com/a201802079822523/ 舌尖上的紅絨蓋牛肝菌,對果蠅有致命毒性卻對人體無毒!] iFuun.com </ref>! 採摘后應馬上除去其會迅速腐敗的菌管。幼小[[菌體]]味道可口且適合乾製,但在烹飪時變黏滑;成熟菌體淡而無味,且會很快腐敗。 ==分類和命名== 本種最早由著名[[法國]][[植物學家]][[皮埃爾·比利亞爾]](Jean Baptiste Francois Pierre Bulliard)於1789年作出描述,並命名為''Boletus communis'' 。 兩年後的1791年,皮埃爾給出了它的[[學名]]''chrysenteron'' ,來自 [[古希臘]]文的 ''khrysos''(意為 "黄金")和 ''enteron'' (意為"內部")。 約一百年後的1888年,呂西安[[尤利烏斯·溫岑茲·馮·克羅姆布霍爾茲|·]] 克萊(Lucien Quelet) 將其改分至新的''Xerocomus''屬下,並保留原學名''chrysenteron''。 大約一百年間,这種命名被普遍接受,直至1985年馬塞爾[[尤利烏斯·溫岑茲·馮·克羅姆布霍爾茲|·]]本(Marcel Bon )决定恢復其原學名''communis'' ,命名為''Xerocomus communis 。''如今,它被再次分至牛肝菌屬,其1791年的命名重新成為正式命名,目前被稱為'''Boletus chrysenteron Bull.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720010621/http://www.basidiochecklist.info/DisplayResults.asp?intGBNum=13558 ''Boletus chrysenteron'' Bull.] basidiochecklist 2011.07.20。 而最近的系统發育分析支持其作為模式種被分類至[[鳥塔拉]](Šutara)在2008年描述的新屬''Xerocomellus''屬''<ref>[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1026124356/http://www.first-nature.com/fungi/id_guide/Boletales/xerocomus_chrysenteron.htm xerocomus chrysenteron] First Nature 2007.10.26</ref>。 ==形態特徵== 紅絨蓋牛肝菌的幼小[[子實體]]通常表面色暗而乾燥。 [[菌蓋]]帶有[[絨毛]],易被誤認為[[褐絨蓋牛肝菌]],菌蓋完全伸展時直徑4至10釐米(1.6–4英寸)。 菌肉少而稍薄,輕輕切割或碰傷時變藍色 <ref>[http://www.mykoweb.com/CAF/species/Boletus_chrysenteron.html California Fungi—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 mykoweb </ref>。 老熟時菌蓋凸起至平坦;成熟菌蓋上的裂縫顯露出表皮下一薄層淺紅色菌肉。 [[菌柄]]全長4至8 cm,直徑10至15 mm,無[[菌環]],呈亮黃色,下部覆蓋珊瑚紅色纖維,[[截面]]總為橢圓形至紡錘形;奶油色的菌肉傷變藍色。[[菌管]]黃色,[[菌孔]]較大,有稜角<ref>[http://www.mtsn.tn.it/bresadola/gallery.asp?code=30&lang=eng Xerocomus chrysenteron] Gruppo Micologico </ref>。[[孢子印]]橄欖褐色。 紅絨蓋牛肝菌的[[子實體]]亦易被[[金孢菌寄生]](''Hypomyces chrysospermus'')侵染。 == 相似物種== 對紅絨蓋牛肝菌的[[宏觀]]觀察不足以確認該種,因為它與其他類群之間存在許多中間形式;尤其是某些形式的[[啞光牛肝菌]](''B. pruinatus'')和[[血色牛肝菌]](''Boletus rubellus'')若不藉助[[顯微鏡]]則很難與紅絨蓋牛肝菌區分。 [[多孔牛肝菌]](''B. porosporus'' )亦與本種相似,但由於其表層下呈白色,孢子為截形(形如被截去兩端),因此很容易與本種區分開。本種亦易與''B. declivitatum''混淆。 == 參考文獻 == {{reflist}} == 參考書目 == * Mushrooms By Roger Phillips - Pan MacMillan isbn=0-330-44237-6 * The Young Specialist looks at Fungi By Haas H. Burke 1969 isbn=0-222-79409-7 * The Boletaceae of New Zealand By McNabb RFR.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 1968 * Fungi of Northern Europe 1: Larger Fungi (Excluding Gill-Fungi) By Nilson S, Persson O. – Penguin 1977 isbn=0-14-063005-8 * Mushrooms (flexi bound) By Thomas Laessoe - Dorling Kindersley 1998 isbn=0-7513-1070-0 == 外部連結 == * ''[http://www.ipet.gr/mushroom/Xerocomus_chrysenteron.html Xerocomus chrysenteron]''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209081906/http://mushroomobserver.org/observer/show_name/9 ''Xerocomus chrysenteron'' (Bull.) Quél.]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紅絨蓋牛肝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