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22.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紫湖镇 的原始碼
←
紫湖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紫湖镇'''隶属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位于玉山县北部,东毗浙江省开化县桐村镇,南邻[[双明镇]],西连南山乡,北接[[三清乡]]。 辖区面积163平方千米,下辖9个行政村。 2019年末,紫湖镇辖区有户籍人口2.33万人。 县城至金沙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境内长20千米。 2019年末,紫湖镇有工业企业19个,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1个。<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 紫湖镇] </ref> ==介绍== 紫湖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城北,信江源头,北进三清山7公里,南进三清山12公里,与浙江开化县毗 邻,距浙江205国道20公里,是三清山二级旅游服务区,北靠三清山,面向三清湖。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居住着2.3万纯闽南口音的福建移民,紫湖镇范围内分住为林、张、颜、吴、陈等五大姓氏组团。2005年开通的三清山旅游公路横穿紫湖,使紫湖成为三清山旅游人必经之路。紫湖镇辖:紫湖村、土城村、建设村、川桥村、程村、大举村、枫叶村、张岭村、仓畈村。林业资源 美丽的紫湖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紫湖镇范围共有23万亩山场,森林覆盖率为87%,毛竹2.4万亩,年销量24万根,油茶面积1.7万亩,年产油量25万斤,茶叶面积4000亩,年产名茶100担。三大产业构成了紫湖农民的支柱产业。区域内还有驰名中外的黄金茶、野生葛粉、红薯粉丝、盛产三清湖清水鱼干、石木耳等名贵土特产。紫湖境内已成功注册了三清土特产开发有限公司,为紫湖开发名贵土特旅游产品,已申请了6个土特产绿标。2005年引进年产值500万元的根艺工艺品厂,深度开发紫湖林业资源,为三清山游客增添新的旅游情趣,当前该厂产品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城市。富饶的紫湖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辖区内有着存量丰富黄石矿、高岭土、绿青石、铁等矿石,为保护旅游紫湖镇生态环境,采取稳步开发的措施,引进年产值1000万吨的三清萤石选矿厂对紫湖萤石矿的开采利用。<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介绍] </ref> ==旅游资源== 秀丽的紫湖镇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有美丽的三清湖,蜿蜒曲折的金沙溪、仙人潭、大岭谷、土城的溶洞等天然旅游景观,已计划或已开发旅游项目有三清户度假区、金沙谷漂流等,还有古老的林氏祠堂和颜氏祠堂,修缮雅致,纯朴大方,已经申报文化保护单位。还有等待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即方志敏烈士曾抵抗敌人的战壕等。青山环抱、溪流蜿蜒的紫湖镇政府所在地,2005年已被上饶市市里确定为三清山二级旅游服务区,为把紫湖建设成为"旅游重镇、休闲名城",2006年已在集镇区内规划了4.2平方公里的城市区域迎接三清山管委会入住,不久的将来,一座三清山旅游服务名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座依靠世界级旅游名山的一流服务城市将为世界各地旅游服务。 ==经济发展== '''三清山景区''' 2006年5月紫湖镇由南昌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了紫湖二级服务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为3.08平方公里。并于2007年7月由上海雅思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重点区块62.4公顷进行了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区计划投资15亿人民币,最终建成日接待游客5000人,以旅游交通集散,接待服务功能为主导,旅游功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特色旅游服务区。 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工业强镇、旅游旺镇、农业稳镇、科教兴镇"工作思路,牢牢把握 "山上游、山下住,景区游、城里住,山上游、水边住,山县联动,山水文章一起做"的旅游工作方针,统筹镇村协调发展,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提高紫湖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将紫湖打造成一流的三清山旅游二级服务区。紫湖镇GDP年均递增2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5%以上,确保5年翻2番,到2011年突破16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递增3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经济质量明显提升。 '''规划''' 紫湖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便捷紫湖、花园紫湖、休闲紫湖、产业紫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发掘,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呈现了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紫湖镇接待来三清山游客达3万人,旅游收入达450万元,财政收入在玉山16个乡镇中,率先提前一个月完成过半任务。构建路网,打造便捷紫湖。紫湖镇以三清山环山公路建设为契机,通盘规划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往东,投资700万元,拓宽改造紫湖到花山公路,与205国道相连;往南,投资500万元,新建一条长10.5公里张岭至八仙洞的张八公路,与环山公路相接循环。在4平方公里的服务区内投资680万元,新建泉州大道和步行街;规划投资200万元,长达8公里内环线和外环线及沿河大道。保护开发并举,打造花园休闲紫湖。紫湖镇一方面立足"信江源头第一镇,三清山下闽南城"的定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投资400万元对集镇所有的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和美化,并按照紫湖镇是泉州移民后裔的独特的闽南民俗建筑风格,请福建泉州市规划设计院按闽南风格建设一批居民住宅小区。 '''旅游景观''' 另一方面,紫湖镇着力打造休闲紫湖,按照闽南风情,在开发建设和保护好现有的"林家宗祠"、"颜家宗祠"、"九龙庙"等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着力封山育林,开发八仙洞、风叶等地的生态旅游基地。挖掘特色,打造产业紫湖。紫湖镇地处深山林区,有诸如高山黄金茶、云雾茶、油茶、笋干、菌菇等无公害无污染的旅游食品,有原生态的根雕、石刻等民间传统工艺品。为延伸旅游产业链,紫湖镇在通过扩大招商引进一批三星级以上宾馆建设的同时,加大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与江西省内外的科研机构联姻建立了总面积达20万亩的天然油茶、天然黄金茶、高山云雾茶、高山竹笋基地,有的还打响了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如紫湖的黄金茶和天然茶油,获得国家双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丰富的林木资源为原料根雕为民间根雕艺术品,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紫湖民间艺人余嘉城创办的紫湖根雕厂,年产值每年翻番增长,产品远销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一个平时不起眼的烂树根,经过匠人的精巧加工,高的竟卖到20多万元。<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 经济发展] </ref> ==城镇建设== '''紫湖镇城镇建设''' 做好集镇规划。配合三清山发展需要,在原来控制性总规的基础上投资70余万元做了修建性详规,为下一步区域分块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修建性详细规划一块,开发建设一块,将紫湖的开发纳入整体有序推进阶段。做好服务区环境整治工作。紫湖镇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在公路沿线全面开展了旅游服务区环境整治工作,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矿点企业进行了整治、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坟墓进行了搬迁、对沿途河流水面漂流物的进行了整治。投资35万元对旅游公路沿线进行了全面绿化。投入207万元对影响申遗的房屋进行了拆除,共拆除5312㎡,拆除沿线厕所127个,乱搭乱建2120㎡,对紫湖、土城、张岭三集镇新聘保洁监督员6人,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完成玉紫路沿线房屋穿衣戴帽工程。为了扮靓扮美旅游服务区,配合三清山申遗工作,紫湖镇对玉紫路和环山公路沿线的房屋进行了穿衣戴帽工程,改造坡屋顶2032平方米,投资为30.48万元;拆除有碍观瞻房屋3458平方米,投入121.03万元;拆除工棚45处,7.672万元、厕所198处,投入1.98万元,粉刷60519.4平方米投入189.3592万元。围墙建造843米投资10.116万元;工程总投资360.6万元。进行了半岭农民旅游服务小区建设。以安乐坑地质灾害移民工程为契机了,投资200余万元,按照房屋小青瓦、坡屋顶的建筑风格,将灾民安置区与旅游服务区建设相结合,是紫湖镇建设旅游服务区的示范基地。对紫花公路进行了路基拓宽改造建设。极大的改善了紫湖镇的基础设施,为紫湖镇的集镇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工程造价为1651419.07元。 "信江源头第一镇,三清山下闽南人"。 风景秀美的紫湖镇,坐落在玉山县城北,北靠三清山,南临清湖,区域面积16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居住着2.3万纯闽南口音的福建移民,全镇范围内分住为林、张、颜、吴、陈等五大姓氏组团。2005年开通的三清山旅游公路横穿紫湖,使紫湖成为三清山旅游人必经之路。 紫湖镇邮编:334702 代码:361123109。辖土城、建设、紫湖、川桥、程村、大举、凤叶、张岭、仓畈9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徐家店。 原有2万多人口,15个行政村,196个村民小组。2006年9月4日,八仙洞、双溪口两村划归三清山管委会管辖。全镇村民均是汉族,除干坑村和紫湖琴山邵氏外,其余都是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从福建泉州迁移上来的,至今仍说闽南话,保留闽南风俗习惯。紫湖可谓是信江源头第一镇,三清山下闽南人。原名徐坞 ,在闽南人来此之前,这里是徐氏聚居地。后来徐氏迁至徐家岭(现名张岭),再后来徐氏迁至双明(原名端明)的大徐村。紫湖人有光荣的历史,早在300多年前,有颜、林、陈、张、吴、王、苏、刘、黄、尤、郭等18姓在闽南结为异性兄弟,反抗清朝统治。后遭清朝政府迫害,18义士跑到紫湖定居。1934年,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在三清山开展游击战争,川桥的苏家坞、和尚山被开辟为革命根据地,不少参加了红军。1984年,解放军派游击队进驻紫湖,带领紫湖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解放后,紫湖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使紫湖旧貌换新颜。 紫湖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背靠国家级的风景名胜三清山,面对风景秀丽的 。交通发达,四面通衢。东与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开化县相邻,西与南山乡接壤,北靠三清乡,南连双明镇。去玉山县城可水、陆并用。现有环山公路通往镇中心紫湖,北通德兴、婺源,南达县城--上饶,西去南山、怀玉,东至浙江、上海,交通极是方便。 镇政府所在地紫湖,与土城、建设(原名璞石口)连成一片,有三、四千亩地,可发展成县城,甚至可建成县级市市区。 紫湖镇物产丰富,资源充足。盛产茶叶,全镇有万亩茶园,各村建了茶叶加工厂。还有产茶油、板栗、笋干、黄金茶等;有富足的毛竹、松木、杉树等用材木;还有磁土、石英、莹石等矿产。 紫湖地处信江上游,山林全部划为公益林。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没有污染,完全可以保证居民饮用水。原有茅岭水力发电站,又在茅岗山建成多级水力发电站,初中岭头下的大湾河等地还可建多个较大的水力发电站。 紫湖镇青山绿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有不少独特的景点景观,如川桥和尚山的四叠瀑、彩瀑,八仙洞的仙人潭、瀑布潭,土城的八仙洞、建设的茅岭石棺等自然景观;大举的文昌阁、土城的颜氏祠堂、紫湖的林氏祠堂、琴山邵家老屋、紫湖龙灯、枫叶汪坞的状元地等人文景观;八仙洞檀树坑洋塘寺的道教文化景观;还有土城西浆源头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地理景观。为发展旅游业具备良好的条件。 紫湖离三清山的中心景区很近,是进入三清山的必经之地,无论去三清山的南部、西部,还是去东部、北部,都必须经过紫湖,而且距离差不多。 ==文教生卫== 紫湖的文教生卫办得比较好。各村有小学,紫湖有中心小学,初级中学。紫湖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至今已建校51周年。51年来,三迁校址。初办时,1个班,50名学生,2个老师。附设在土城中心小学内,借土城颜氏祠堂边的批屋做教室,称土城初级中学。1959年,在紫湖九龙庙上方新建校舍,1960年迁进新校舍(现在计生办),1967年,又在池塘坞山坡上(进三清山的环山公路旁)新建校舍(现校舍),1968年迁进。1969年开设高中班,始更名紫湖中学。吴德山、张守家、张栋梁、徐文胜等人先后在这所学校任教的。现任校长廖列强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到大学深造后回母校任教。51年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学生逐年增多。现在,校园面积有43.2亩,校舍总面积有7950平方米。设有语言室、微机室、实验室、等。学生800多人,教师56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力争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历年中考,成绩都名列全县前茅,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新生。从这所学校毕业出去,考进大学的为数不少,博士也有好几人。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为祖国建设大显身手。 紫湖已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各村办有医务室,紫湖有卫生院。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眼科、口腔科、放射科、妇产科等。有门诊室、急救室、B超室、心电图室、化验室、手术室,一般手术在紫湖卫生院就可处理。 紫湖2万多人口,基本是闽南移民,性格随和,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社会环境和谐,治安秩序良好。为了支持三清山的申遗工作,紫湖人民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停止了一切基建。今天,紫湖人民还在期待三清山的统一规划。 紫湖有着广阔的天地,英雄可大显身手。三清山管委会行政中心就设在紫湖镇。当前,三清山已经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我们预言,从三清山发展的趋势来看,紫湖镇一定会成为三清山管委会的辖区。也许将来还会在这里设三清山市,成为三清山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旅游接待中心。 ==人文历史== 清朝顺治、康熙年间,郑成功抗清,去了台湾,朝廷想困死郑成功,下旨福建沿海清边,搞沿海300里无人家,有些人就被清上来了。还有以颜辉良(应祯)为首的18个异性结拜兄弟(颜、林、陈、张、吴、王、苏、刘、黄、尤、郭等),反抗满清政府,不成功,遭到追捕,当时,圣旨下至福建石鼓县陈县令手里,那位陈老相公同情抗清义士,把圣旨压了三天,并暗中派人通知他们。那十八兄弟就带上家眷逃了出来。半路上一条大江挡住了去路,有个叫章三的船工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把十八义士连同家眷渡过了江,逃出了虎口,先后来到三清山下定居。后来,十八家把陈老相公和章三尊为恩公,都在厅堂上安奉了他们的神位,长年香火奉祀。 ==迁徒情况== 金沙、紫湖琴山邵氏:邵纪严于明朝嘉靖廿四年(1545年)从安徽古徽州的休宁县大沙滩迁至金沙定居。据《怀玉邵氏宗谱》记载:"纪严松公生于明弘治年戌申年(1488年)正月廿三,卒于嘉靖癸亥年(1563年)九月。公先世徽郡休邑人,生而颖异豪侠,疏财仗义,志在四方,不甘伏处,因而书剑飘零,客游玉邑金沙,爱山水明秀,景物宜人。羡曰:是所谓白云深处,堪养志焉。随携眷居之。后来" 后来,金沙邵氏人口发展,邵有肇于清朝康熙年间迁至紫湖琴山定居。琴山《怀玉邵氏宗谱》对此事也有记载》:"有肇公生于顺治甲午年(1654年)十一月初十,卒于雍正癸卯年(1723年)十一月十二日。遂于都内之徐家店河西(现名琴山)构屋居之。鼎革后,收垦荒废山业田亩。公承其绪余,更能拓大资产,自安乐坑口至夏家坂,几乎阡陌成连。"依上述,说明琴山老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原有人认为琴山老屋建于明朝,这不符合《邵氏宗谱》所记得事实。房屋是仿明制构建。(据琴山《怀玉邵氏宗谱》) 双溪口、八仙洞陈氏:陈朝暮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从福建泉州陈舍评迁至双溪口定居。尔后分支迁至八仙洞定居。(据《怀玉陈氏宗谱》) 土城颜氏:颜必正派下的颜奇旭于顺治12年(1655年)从福建永春达埔迁至贵溪,住7年,又于顺治18年(1661年)从贵溪迁至土城定居。(据《怀玉颜氏宗谱》) 川桥张氏:张时夏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从福建安溪县湖头镇公卿坊华美山脚迁至川桥定居,后又迁至铅山。在铅山住了八、九年,扔迁回川桥定居。(川桥原名程溪,后因去紫湖的大道程溪上有座石拱桥,人们称它大桥,故又叫大桥头。大桥头岭原是一条小路,故叫小路岭。)(据《怀玉张氏宗谱》) 建设尤氏:尤能信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从福建泉州永春县达埔蓬莱村迁至紫湖蒋坑(现建设大垅)定居。:尤能佳于清朝康熙戌申年(1668年)从福建泉州永春县达埔蓬莱村迁至紫湖蒋坑(现建设大垅)定居。(据《怀玉尤氏宗谱》) 紫湖林氏:林长抒于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从福建泉州永春大卿迁至贵溪十四都,住了7年,于康熙元年(1662年)迁至土城,后移居紫湖(原名徐坞口)定居。 林长握、林长撰于清朝康熙甲辰年(1664年)从福建永春大卿迁至紫湖定居。 林应国于清朝康熙癸丑年(1673年)从福建安溪迁至玉山北乡大徐坞(今属于张岭村)定居。(据紫湖《林氏宗谱》) 东坑、大举吴氏:吴一翀于清顺治丁酉年(1657年)携妻、弟一懋、子启益、启业、启陶、启绪及弟媳、儿媳等人从闽永八都莲坪(现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莲壶镇联星村刘坪)北迁,先后在弋阳老鼠墩、玉山无里洋住过,尔后在土城东坑定居。一翀去世后,启益遵父遗命,返回莲坪老家安居。启业迁居大举定居。(据《怀玉吴氏宗谱》) 枫林街头、安乐坑、璞石口王氏:王子进派下于顺治、康熙年间(1644-1722年)从福建泉州永春达埔桃源章内迁至现址定居。(据《桃源王氏八修宗谱》) 玉坑、枫林刘氏:刘应洞于清康熙三年(1664年)奉母丁氏妈之命,偕叔伯兄弟从福建泉州永春德化迁至枫林东山边定居。(据《怀玉刘氏宗谱》) ==风俗习惯== 紫湖山民,都是汉族,凡从福建迁来的移民,虽历三百多年,但都保持讲闽南话。过去有些地方硬性规定,只有讲闽南话的子孙才能继承祖业。这样做,一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自己是从何处来的。二是闽南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比较大的语系,应用范围广。福建、广东、香港、台湾,甚至国外华侨都有相当一部分人讲闽南话。可是,现在也有极少数人,孩子学话时就教他们讲普通话,不让他讲闽南话。弄得孩子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孩子语言不相通,不能相互交往。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大合适。三清山下的闽南人不仅保持讲闽南话,而且仍沿用闽南风俗习惯,整个三清山下各个姓氏的风俗习惯都大同小异,基本相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酒席用的"三层楼"菜和方肉。何谓"三层楼"?就是每碗菜的主菜都是上面用点猪肝或猪舌、猪腰子、猪头肉等肉类,或青干、蛤干等海菜,中间用粉丝(番薯粉做的),底下用笋干或萝卜干,辅料用点葱和蒜、芹等香料菜,有的还放少量的豆腐干。本地人(紫湖人)叫它"三层楼"。方肉,就是猪肉二斤或者三斤一块,不切开,每桌一块。近年来,受本地人(紫湖人)影响,这种酒菜已经改革了。 '''逢年过节''' 过年 指农历一年中最后一天。这里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外出的人一般都要赶回家过团圆年。这里有句土话说:破扫帚都要捡回家过年。过去一过十二月十五,就开始忙过年了。舂冬米粿、胖油豆腐、胶冻米糖、芝麻糖、杀猪、办年货。农历12月23日晚饭后,要备办果子、茶叶、酒等祭品祭祀灶君,送它"上天言善事"。大门和大厅都要贴上春联,门上还要贴"福"字。除夕下午,各家各户备办三牲祭品。先到社庙请社公,再到自家厅堂祭祖先。这叫"谢年"。 年夜饭非常丰盛,有的人家在入席之前要放鞭炮。饭后,要放烟花。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叫小孩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吃过年夜饭后,又要备办果子、茶叶、酒、冬米粿等祭祀品祭祀灶君,接它"下地保平安"。不知什么时候,送灶君的事被免了,只在午夜饭后,接它下地了。 除夕之夜,室内外灯火通明,辞旧迎新,接财接福。要迟睡,这叫"守岁",说是为了长辈健康长寿。 正月初一是春节,要很早起来,放鞭炮烟花开大门。午夜过后,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断断续续,直至黎明。早晨起来,要泡一杯糖茶,给全家人喝,说是让新年的生活像糖一样甜。以往,这一天家家素食。现在已改成早餐一顿了。早餐要吃甜冬米粿圆,吃"长命菜"(用白菜或芥菜撕成长条)。早餐前,要备办茶叶、酒、果子、冬米粿等素食,祭天地,祭祖宗,给天地祖宗拜年。这一天,大人小孩从头到脚都穿新的。人们见面,要互相恭喜道好,晚辈要给长辈拜年。 从初一到初五,扫地垃圾不往外倒。 从正月初三或初六起,各地要闹灯。闹灯时,家家户户迎灯接彩,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接灯妖放鞭炮烟花,要给驮灯的人发烟,分糖果。等离开时,也要放鞭炮烟花送灯。每晚灯结束后,驮灯人要去喝灯酒。娶亲或生孩子的人要请灯酒,请灯酒的人家相互攀比排场,灯酒非常丰盛。西坑、安乐坑、璞石口、枫林有花灯、马灯,紫湖有龙灯(也叫板灯)。闹三夜六夜不等,元宵散灯。散灯时长辈对孩子们说:"谁先到家,谁先发财。"于是小伙子们和孩子们拼命往家跑。长辈们趁此人静之机留在社庙,向社公卜问新一年的年景好坏。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闹灯的地方,晚上散灯,不闹灯的地方,也要放烟花炮竹,热闹热闹。 整个正月,大部份时间都在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立春 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和厅堂上、猪栏、牛栏、鸡舍上,贴上用红纸写的"春"字,厅堂香火案上和大门两边要插春竹叶和梅花,有的人还在香火案正中用碗载一棵白菜,白菜圈在红纸上,写上"迎春接福",时辰到还要点香放鞭炮,迎接新春到来。 清明 清明节,家家户户都用艾草做清明果,置办三牲祭品,祭扫祖坟。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俗称五月节,要包粽子。但有亲人去世的家庭是不可包粽子的。说包粽子是包死人的脚。亲戚朋友们要去送节(送粽子和糖,近年大都改为送红包),主人要回扇子和面条。这天家家门前插大艾,室外四周撒石灰,这是为了防止蛇虫进入室内。小孩子手腕脖子要系五色粽记(红、黄、蓝、白四色丝线,加上扎粽子用的粽叶丝,凑成五色)。午餐要煮大蒜头吃,说是端午吃了大蒜头,一个夏天不中暑,还要煮藟头吃,说这是吃鬼子腿。以前,这天还要喝雄黄酒,并把雄黄酒涂在手上和脚上。这也是为防蛇,说蛇怕雄黄。近年来,医学上说雄黄有毒,这一风俗也就销声匿迹了。出嫁的女儿在家过端午节,午时(11时-13时)不可见父母。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是六月六节,要包粽子,祭祀土地公,祈求土地公保佑五谷丰登。往年,谁家生了男孩要请六月六酒,主要是请地方乡邻,去喝酒的人不必送礼。这天如天晴,家家都要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晒一晒。说是在这天晒过的东西,就不会生虫子,连土地爷都要在这天晒银子哩。 七月半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家家要蒸纸米果(灰碱米粿,也叫千层粿),要置办三牲祭品,祭祀祖宗。那个隆重程度仅次于过年。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家要买月饼,有的人家还打糯米糍。晚上赏月。近年来,更隆重了,称之团圆节,全家人团聚欢度佳节。 东至 家家要做糯米汤圆,叫做东至丸。凡有亲人去世的家庭,不可做糯米圆,说这是做死人的眼睛。邻居们送些糯米圆。有的还办三牲祭品祭扫祖坟,修缮祖坟。 '''红白喜事''' 男婚女嫁 解放前,这里的男婚女嫁全靠父母之命,仅凭媒人只言。从议婚、定婚、结婚全过程,婚配男女无权介入,全由父母和媒人包办。解放后,婚姻自主,自由恋爱。但谈好后,男方还得请媒人去跟女方父母谈,然后男方随同媒人送一笔彩礼到女方家,俗称"入门笑"。如女方不同意,彩礼退还。初步同意后,女方应男方邀请,携同父母及主要亲友去男方家相亲,叫看东家。基本同意,开出女方生辰八字,男方择日子送食物彩礼押八字(定婚,开礼单),男女双方都要摆酒席,到男方喝定婚酒,要送点鸡蛋、面条等礼物去。到女方家喝定婚酒,不必送礼。凡是去喝过定婚酒的亲友,结婚时一定要去送礼。再是男方请日子先生择日子、送日子单,女方复日子,最后定出佳期结婚。 出嫁 嫁女请酒,叫花粉酒,亲友送礼叫花粉礼。酒席三餐,头天晚上和第二天中午为正酒,酒席丰盛,早餐时闲顿,可以简单一些。 中午酒席结束后,新娘去化妆。以前,是由亲友中福分好、子女多的人为新娘化妆,先用一个煮熟的鸡蛋,在新娘脸上比划几下,口中念些吉祥语,然后用线为新娘开脸,再进行化妆。现在都到理发店化妆。解放前,有钱新娘坐轿,无钱新娘走路。解放后,有钱新娘坐车,无钱新娘走路。走路的新娘,新郎要给一点彩礼,俗称"走路工"。新娘在出门前要哭,叫哭"娘家旺"。给大辈亲友下跪,亲友给红包。新娘出嫁第二天下午,娘家要派新娘的第(或兄)到新郎家叫新娘。一般不叫姐妹去。第三天,新娘和新郎回娘家。叫"返三焦"。不可再娘家住夜,说是七天不离洞房床。如果是过七天,即"七焦"回娘家,可以在娘家过夜。去叫新娘的人,新郎要给红包,叫"押彩"。 娶亲 娶亲请假,叫花烛酒。外公、舅舅、姑父、姨父、等至亲要办喜联、喜烛、喜炮、鞋袜、果子四包。这叫"水礼"。酒席六餐。第一天晚上叫"起媒",媒人和舅舅坐主位。闽南风俗,不叫外公坐主位。说是外孙满月过周岁时,外公已坐过主位了,外甥结婚应让舅舅坐主位。第二天晚上是正顿,仍然是媒人和舅舅坐主位。洞房中摆一桌,是新娘和陪姑等人的席位。第三天中午时"谢媒",不同的是,新娘坐厅堂主位。两个早餐、一个中餐时闲顿。 新娘进门要举行婚礼,俗称"拜堂"。由福份好的、子女多的人主婚。(丧偶的人不许主婚)。主婚人要打扮新郎。先把新郎要穿的衣服都放在米筛上,米筛放在一个装有七星灯的禾桶(量稻谷用的器具)上,端下来,再让新郎坐在长凳上,把脚架在禾桶上,从头到脚穿起来。新娘进门,主婚人夫妇一个陪新娘,一个陪新郎。老式拜堂,上供24个"孝顺丸",表示24孝,还有酒、肉、鸡等祭品,地上铺席、棉被,新郎新娘四跪四拜,先拜天地,再拜祖宗,后拜亲友。被拜的亲友都要给红包,叫"拜敬礼"。现在用新式婚礼,简单多了。拜完亲友后,夫妻对拜,鸣炮奏乐送入洞,就可入席了。酒席散后,要闹洞房。进去闹洞房的人要双数,6个、8个都行。这些人在厅堂排成两行,新郎捧蜡烛火给舅舅,再把全合,被子、蚊帐、枕头等床上用品分捧进去,要等主婚人喝彩相请,一般要让他喝三遍彩才进去。在外跑堂的人要把凳子、茶杯、酒杯、酒菜、碗筷等东西喝彩送进洞房门口,让闹洞房的人喝彩出来接。洞房中分茶杯、酒杯、筷子、吃菜、挂蚊帐,开全合、吃果子、交杯酒、撤帐等都要喝彩。每喝一次彩后就要吹一遍喇叭。最后喝个"团圆"彩,闹洞房就结束了。结束时,也要奏乐放鞭炮。闹洞房最迟不要超过深夜12点。 第二年正月,去岳父家拜年,叫"做新客"。礼品是四个用红纸包成的果子包为一份,外加一个红包,这个红包叫果子骨。岳父家要双份,其他人家只要一份。凡接受拜年礼品的亲戚,要轮流摆酒请新客。清明节前,岳父家要请"回杯",那些请过客的亲戚都要来作陪,第二天,送姑爷回家,叫送清明。要回新客礼物:几个鸡蛋,把新客的果子折钱,再加果子骨,包成红包送还。 闽南风俗习惯,订婚不必给岳父家送节。可是近年来,受玉山本地人的影响,又新兴了一个风俗,凡定婚、结婚的男子,每年清明、端午、七月半、中秋、过年都要给岳父家送节。 出生孩子 出生孩子叫坐月。孩子一出世,首先要向娘家人报喜。娘家要送红糖、鸡鸡蛋等东西。亲戚朋友都要去送庚。以前大多送鸡、鸡蛋、面条等食品,近年大都用红包代替食品了。 孩子满月、过周都要请酒。以前,生一男一女请酒,再生就不清酒了。现在生的少了,无论生男生女,都请酒。满月、过周请酒,外公外婆做上座。 生日 10岁生日,一般只有外公外婆、姑姑、阿姨来送礼。这里有个说法:周岁、10岁外公外婆做,20岁爸妈做,30岁岳父岳母做,40岁自己做,50岁女儿女婿做。60、70大家做。 岳父岳母生日,女婿要送大礼。要送寿联、寿烛、寿炮、衣裤、鞋袜、寿桃饼、寿面、鸡、鸡蛋、蛋糕等礼品。岳父岳母双在,鞋袜要双副。寿桃饼要超过生日岁数10以上。 生日请酒,一般是三顿。头天晚上是暖寿,第二天早晨是一碗寿面,内加一个鸡蛋。中餐时正顿,非常丰盛。过去,早餐后,有人还要举行拜寿礼。寿翁如是夫妇都在的,要双双坐在厅堂正中上坐,让儿孙来拜,凡已婚的儿孙也要双双来拜。 建屋入宅 建屋先要请地理先生选地基、定字向、择吉日,架马起工,起工要请起工酒,去喝了起工酒,就一定要去帮工。日子到了,竖柱上梁。以前做杉木屋,竖柱需要很多人帮忙,东家必办酒席。亲戚朋友都要去送礼。岳父要办水礼:蜡烛、对联、鞭炮、梁喜(用彩布做成)、两个用红布做的五谷袋和抛梁用的4个大圆、一些小粽子、小包子和糖果之类的东西。其他亲友送红包。 竖柱的时辰大都选在晚上天亮以前。这大概是为了避免小孩和老人观看,不安全。上梁在白天。时辰到,要喊"诗句"(喝彩)把梁吊上去,梁中挂梁喜,两边挂五谷袋。上好后再抛梁。抛梁时,大边(左边)石匠师傅,小边(右边)木匠师傅。他们各提一壶酒,喊着"诗句"往上爬,到顶再把抛梁的东西吊上去。东家拉着被单在下面等。师傅喊着"诗句",用酒烧梁,然后把4个大圆抛在被单上,东家用被单包起来,放在米瓮里。师傅再把小粽子等东西抛下来,下面观看的人一哄而抢。抛梁完毕后,要出煞。木匠师傅(把墨师傅)头缠红布,手提一只大公鸡,一个徒弟手拿五尺杆,五尺杆上绑着鞭炮。徒弟点燃鞭炮,绕柱跑,师傅割破鸡冠,口喊咒语,绕柱追,并把鸡血点在每根柱子上。观众用木片拼命拍打着柱子。要追过一道河。这天,这个徒弟不准到新房来,也不用干活了。现在都建楼房了,不用上梁,这种风俗也就销声匿迹了。 房子建好后,要择吉日入宅。亲戚朋友也要去送礼。岳父要办水礼:对联、蜡烛、鞭炮、果子等。入宅时辰都选在天亮以前。在鞭炮声中,全家人抬着火种、饭甑等东西走在前,亲戚朋友各拿一样东西跟在后面。新房用鞭炮接。到了新房,要煮汤圆大家吃。 分家 俗话说树大开叉,兄弟大家分。分家也要请酒,亲友要去送礼,送碗、酒杯、或调羹。不买东西可直接送红包。岳父除送碗之类的东西外,还送松糕、袜底、包豆腐巾、裤子,裤子里装点钱。意思是让分开的家,手头松,有根由底,钱进库。 丧葬 人死了,马上要放三个大炮,一小串鞭炮,为死人送行。还要煮一大碗米饭。不煮烂,米下锅捞三下就装起来,要装得推尖,上面插上一双筷子,筷子中间放一个煮熟的鸡蛋,这叫"逃米饭"。死人床前要点香烧纸,床上要点一盏油,叫长明灯。族人听到炮声,都来到这吊丧,叫"探乌",家家户户都要送菜去,安排人去请地理先生和向亲友报丧。报丧人到亲友家,女主人要哭丧,煮点心给报丧人吃。否则,报丧人会认为背时。接到报丧后,要立即去吊丧,子女、儿媳都要跪哭,叫"孝人"。亲属要日夜守尸,说是防止鬼盗尸。 地理先生选好了出殡日子,要去看坟地。死者的长子要跟随去,选好坟地后,长子要跪在地上,向土地公分一块地葬坟,说完要在地上挖三下,然后让前来助工的族人们去挖。 岳父(母)丧,女婿要买猪头半三牲,叫猪头祭。还要买丧褥、坟砖、墓碑、给抬棺大将用的四条香烟和四双鞋(以前用草鞋,现在用胶鞋或皮鞋)。有钱人还请乐队。 来吊丧的亲友,或是挑三牲来,或是送钱。东家发给每人带孝用的一块四方白布。女婿要五尺(开两边),侄孙女,孙女婿、外甥、外甥女婿发三尺(开两边)。近年来有时兴送花圈和被单了。 入殓前,有钱人家,要请道士做"功德",超度亡灵。有做一天一夜的,有一天两夜的,最长做七天七夜。快到入殓时辰,亲人要为死者洗脸更衣。孝子要敲锣,到河里买水(打两瓢水,丢两枚铜钱或者硬币下去)。水买来后,要放在锅里打三下,舀起来,用一块白布放在水里沉湿,在死者脸上比划几下,算是洗脸。再把白布塞进死者手中。孝子要脱光自己的衣服,把要给死人穿的"寿衣"一件一件穿进自己的身上,然后脱下来,用麻绳穿起来,用没有秤砣的秤称一下,口中说:"一称翘上天,无人跟你争。"再把这些衣服为死者穿上。入殓时辰快到,抬死人的"大将"要包石灰包,按死者的年龄一岁一包。还用白布做一个枕头和一只公鸡,都用石灰装起来。入殓时辰到,敲锣打鼓,子女们披麻带孝把尸体从房间里抬出来,放进摆在厅堂中的棺材里,"大将"把石灰包做的公鸡放在身边。身上盖上棉被,要单数,盖无层或七层,不可盖九层。脚下放些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烟筒之类的日用品。手中塞点钱,说是让他下世不穷。大将放完石灰后,就去吃点心,准备抬棺材尾。大家都要头戴白布。道士或是地理先生扬着招魂幡修殓,唱着挽歌,中途要拜香。凡事比孝子大的人拜香,孝子要跪陪。拜香结束,道士要把"香仪簿"拿来读,把亲戚朋友来的祭奠礼仪读给死者听。修殓完毕,由四个抬棺大将盖棺材盖。听说要盖棺了,哭丧的人和看热闹的人都跑开了。紧敲锣鼓,四个大将盖棺材盖"嘿"的一声盖上去。然后,叫一个无子女的孤老人钉棺材钉(有子女的人不能做这事)。只准钉三个,还有一个留着,叫子孙钉。抬棺上路,孝子(长子)捧香炉,执招魂幡前头引路,其他子女随后,紧跟一人拿火把,灵柩居中,后面是送葬队伍。女儿、媳妇只能送到半路,就会被拦回来。出门鞭炮送。走几步放一张纸,放一个小炮,直到坟地。 坟墓做好后,子女儿媳要挑一担三牲、炒些甜玉米大大豆去"收山",在坟墓的风水沟绕圈。顺三圈,反三圈。还要向坟上撒些生菜籽和芝麻,一个人喊着:"芝麻撒上山,儿孙好做官;芝麻撒圆圆,儿孙做状元"。 以前,棺材的好坏,坟墓的大小,与家庭的贫富有关。富裕人家的人去世,棺材做的大,坟墓葬得大,用青石板、石条做成大花墓。青石板墓碑,左边刻死者的名讳、生死年月日时,享年多少。右边刻祀子祀孙德名字和立碑的时间。现在,不管贫富,都有青石板墓碑。 出丧后的这顿酒席更丰盛,凡发到五尺或三尺白布的人,都得发香烟,每桌一包。 长辈客人要回家,女儿、媳妇要哭送。 家中有老人去世,如果要办结婚喜事,要在当年,叫顺孝,否则,就要过三年,叫满孝。 做旬 从死者去死当天算起,7天为一旬。头旬用三牲祭奠。二旬是乞丐旬,祭奠时桌上要放一根毛竹梢,祭完后,用毛竹梢打两下,算式赶乞丐。三旬,至亲的亲戚要送三牲祭品来祭祀。东家要办酒席。只做三旬。 百日 从死者去世当天算起一百天,至亲的亲戚送三牲祭品来祭祀。但百日不准做满,一个儿子克一天。 周年 人去世满一周年,较亲的亲戚去送奠礼:三牲或红包。三年要做满。 阴寿 人去死后逢十岁生日也要做生日,叫阴寿,做到满百为止。做阴寿时一些较亲的亲戚要去送奠礼:三牲或红包。出嫁的女儿要送灵箱(红纸糊成的小纸箱),箱内装着纸糊的帽子、衣裤、鞋袜等物品。近年来,又增加了纸做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用具。有的还送灵屋,但不能多送,只可送一栋,而且百岁内仅送一次。 家乡是心里一首永远的情歌!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片净土,无论你走到哪儿都是心的归宿!仅于此文(载录中国三清山陈正永老师著)让所有的人了解下,生我养我教育我给我并给与了我深深爱的家乡--紫湖!还有家乡那道最美的风景--三清山,也随时欢迎我的每个朋友都来光临!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紫湖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