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1.10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細菌外膜 的原始碼
←
細菌外膜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革蘭氏陰性菌胞外被膜的結構'''<br><img src="https://www.itsfun.com.tw/images/f1/af/nBnauMGN0E2M2UjZzUmMiVWO1UTMwQ3Lt92Yuc2cthWcuw2cz5SMw9yL6MHc0RHa.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www.itsfun.com.tw/%E9%9D%A9%E8%98%AD%E9%99%B0%E6%80%A7%E8%8F%8C/wiki-0655365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small> |} '''細菌外膜'''是構成[[革蘭氏陰性菌]]的結構之一。其組成與細胞膜截然不同,比如說,許多革蘭氏陰性菌外膜的外小葉都含有脂質部分充當[[內毒素]]的[[脂多醣]]。此外,還有一些細菌比如[[大腸桿菌]]的外膜經由博朗脂蛋白|Braun's lipoprotein與其[[肽聚糖]]相連。 在細菌外膜中,可以找到孔道蛋白|Porin這一成分。 ==臨床意義== 如果[[脂質A]]([[脂多糖]]的一部分)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話,那麼它就會激活TLR4,從而引發中毒反應。脂質A很具有很高的免疫原性,並且能誘發免疫系統的攻擊性反應。這會導致患者出現發高燒、呼吸急促、血壓降低等症狀,並能誘發可致命的內毒素休克|Toxic shock syndrome。在培養中,細菌外膜可能會脫落並作爲外膜囊泡的邊界膜。另外,細菌外膜還會參與動物組織中的宿主-病原體接口|Host-pathogen interface上革蘭氏陰性菌將其生化信號傳遞到宿主或靶細胞的過程。 ==生物合成== 外膜的各個部分均是從合成部位穿越細胞膜的親水和疏水層到達細胞外的,但目前其機制和能量源尚不完全明確。[[脂質A]]的核心部分以及[[脂多糖|O型抗原]]是在細胞膜朝向細胞質一面的膜上合成,並通過兩個獨立的運輸系統被運出細胞。其中,Wzx(RfbX)爲O型抗原的轉運蛋白,ABC轉運蛋白|ABC transporterMsbA負責將脂質A的核心部分從細胞膜的內小葉翻轉至外小葉。隨後,O型抗原的重複單元會在[[周质空间|壁膜間隙]]中被Wzy[[聚合酶]]聚合,並由WaaL[[連接酶]]將之與脂質A連接。 [[脂多醣]]的轉運物質由LptA、LptB、LptC、LptD、LptE五種[[蛋白質]]組成。這一事實可以由以下證據支持:在上述5種蛋白質的任一種缺乏時,都會阻斷脂多醣的組裝通路,並導致相似的外膜的生物合成受損。此外,每個[[細胞區室]]中這五種蛋白質中的任一一種所在的位置都揭示出了脂多醣組裝通路的機制。 脂多醣在從細胞膜內被轉運到細胞膜外時需要LptC的參與。LptE會與LptD結合爲一個複合體,這個複合體會參與脂多醣在外膜的外小葉上的組裝,它包膜合成過程中不可或缺。 == 補充 == 外膜比[[细胞质膜]]的[[磷脂质]]<ref>[http://cht.a-hospital.com/w/%E7%A3%B7%E8%84%82 磷脂],A+醫學百科</ref> 含量低,但[[脂多糖]]的含量则比较高。外膜的[[蛋白质]]与[[细胞质]]膜不同,主要部分为数种[[蛋白质]]所构成。其主要[[蛋白质]]的部分与特异的内面的[[肽葡聚糖]]以共价键结合。[[脂多糖]]存在于外膜的最外层。在外膜中仅知有[[磷脂酶]],在细胞与外界的联系中,已看到有许多功能的[[蛋白质]],即有各种[[噬菌体]]、[[维生素B12]]、[[大肠杆菌]]素等的受体存在,而其一部分[[蛋白质]]则与[[DNA]]的复制、[[细胞分裂]]有关,此外,外膜对水溶性低分子物质容易透过,但对抗菌物质则是透过的屏障,它对革兰氏阴性菌间的透过性带来很大的差异。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細菌外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