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05.7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總兵 的原始碼
←
總兵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總兵''',亦稱大總戎<ref>《幼學瓊林》:都督稱為大鎮國,總兵稱為大總戎。</ref>,正式的名稱為'''總兵官''',為中國[[明]][[清]]兩朝的武官[[清朝官職表|官職]][[軍階]]名稱,實施期間約為14世紀末至20世紀初。該名稱於明朝為武職虛銜差遣,由勳爵兼任,公侯超品;相對文官虛銜為總督,為部堂官的差遣。清朝則通常為正二品;比敘今之[[軍長]]。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官|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官|游擊]]、[[都司]]、[[守備]]、[[千總]]及[[把總]]。 ==簡介== 14世紀-17世紀初之明朝時期,總兵為無品級之武官官名,其統轄兵士、編制定員、位階皆無一定,通常為公侯或地方都督兼任。清朝之後,軍權歸為各省[[巡撫]]之文官,而聽從巡撫之總兵武官則改為正二品,視駐地,統轄兵員多寡相差甚多,大約於一萬五千名至數百名之譜。一般來說,清朝於全中國設有總兵定員83名,其中,陸路總兵約佔70名,水路則為13名,統轄中國[[內地十八省]]614防營約63萬兵力。 史上最有名的總兵官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明武宗|朱壽]]」 ==參見== *[[清朝官職表]] [[Category:中國古代武官]] [[Category:清朝軍事]]
返回「
總兵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