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51.22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脚鹬 的原始碼
←
红脚鹬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红脚鹬</big> ''' |- | [[File:红脚鹬.jpg|缩略图|居中|'''红脚鹬'''[https://pic.birdnet.cn/forum/201905/31/172920gzq3zz9kx8oy5koz.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3911935-1-9.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红脚鹬</br> 拉丁学名:Tringa totanus </br> 别 称:赤足鹬、东方红腿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鸻形目 </br> 科:鹬科 属:鹬属 </br> 种: 红脚鹬 亚 种 6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br> 英文名称: Common Redshank </br> |} '''红脚鹬'''<ref>[https://www.birdnet.cn/thread-3511781-1-1.html 红脚鹬(附图)],新浪网,2018-11-7 </ref>(学名:Tringa totanus):体长[[28厘米]],上体褐灰,下体白色,胸具褐色纵纹。飞行时腰部白色明显,次级飞羽具明显白色外缘。尾上具黑白色细斑。虹膜黑褐色,嘴长直而尖,基部橙红色,尖端黑褐色。脚较细长,亮橙红色,繁殖期变为暗红色。幼鸟橙黄色。 常成小群迁徙。生活于草地、湖泊、沿海等地,主要以各种小型动物为食。该物种分布广范,世界均有分布,繁殖于非洲及古北界;冬季南移远及苏拉威西、东帝汶及澳大利亚。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为夏候鸟和冬候鸟。春季于3-4月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离繁殖地。 == 特征 == 红脚鹬[[夏羽]]头及上体[[灰褐色]],具[[黑褐色]]羽干纹。后头沾棕。背和两翅覆羽具黑色斑点和横斑。下背和腰白色。尾上覆羽和尾也是白色,但具窄的黑褐色横斑。初级飞羽黑色,内侧边缘白色,大覆羽羽端白色,次级飞羽白色,第一枚初级飞羽羽轴白色。自上嘴基部至眼上前缘有一白斑。额基、颊、颏、喉、前颈和上胸白色,具细密的黑褐色纵纹,下胸、两胁、腹和尾下覆羽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具灰褐色横斑。腋羽和翅下覆羽也是白色。 [[冬羽]]头与上体灰褐色,黑色羽干纹消失,头侧、颈侧与胸侧具淡褐色羽干纹,下体白色,其余似夏羽。 [[幼鸟似冬羽]],但上体具皮黄色斑或羽缘,胸沾有皮黄褐色。胸、两胁和尾下覆羽微具暗色纵纹。中央尾羽缀桂红色。 叫声:飞行或歇息时发出独特的、具爆破音的尖哨音chee-wik;告警时发出较短的chip声<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6782.html 红脚鹬叫声],百问中文,2016-06-05 </ref>。 == 习性 == 红脚鹬非繁殖期则主要在沿海沙滩和附近[[盐碱沼泽地带]]活动。少量在内陆湖泊、河流和沼泽与湿草地上活动和觅食。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休息时则成群。性机警,飞翔力强,受惊后立刻冲起,从低至高成弧状飞行,边飞边叫。 主要以螺、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各种小型陆栖和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常在浅水处或水边沙地和泥地上觅食,常分散单独觅食。个体间有占领和保卫觅食领域行为。 == 生境 == 红脚鹬栖息于沼泽、草地、河流、湖泊、水塘、沿海海滨、河口沙洲等水域或水域附近湿地上。无论是平原、荒漠、半荒漠、高山、丘陵和高原以及泰加林地带等各类生境中的水域和湿地均有栖息。 == 繁殖 == 红脚鹬的繁殖期为[[5-7]]月。到达繁殖地的初期常呈小群活动,以后逐渐分散,成对进入各自的繁殖地,有时也呈数对集中在一处营巢繁殖。雄鸟求偶时两翅上举,在雌鸟周围不断抖动,头上下晃动,且不时细声鸣叫。通常营巢于海岸、湖边、河岸和沼泽地上。巢多置于水边草丛中较为干燥的地上,或沼泽湿地中地势较高的土丘上。一般较为隐蔽。巢多利用地面凹坑,或在地上扒一圆形浅坑,大小为直径15厘米左右,内再垫以枯草和树叶即成。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的形状为梨形,颜色为淡绿色或淡赭包,被有黑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41-49×28-32毫米。雌雄轮流孵卵,但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3-25天。 == 分布范围 == '''世界分布''':繁殖在欧洲;迁至非洲、印度及东南亚越冬。 '''中国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有繁殖记录。迁徙时常见于中国的多数地区,结大群在南方各省、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及年代''' |- | 1 || [[红脚鹬新疆亚种]] || Tringa totanuscraggi || Hale, 1971 |- | 2 || 红脚鹬克什米尔亚种 || Tringa totanuseurhina || Oberholser, 1900 |- | 3 || 红脚鹬冰岛亚种 || Tringa totanusrobusta || Schioler, 1919 |- | 4 || 红脚鹬东亚亚种 || Tringa totanuserrignotae || Meinertzhagen, R & Meinertzhagen, A, 1926 |- | 5 || 红脚鹬指名亚种 || Tringa totanustotanus || Linnaeus, 1758 |- | 6 || 红脚鹬乌苏里亚种 || Tringatotanusussuriensis || Buturlin, 1934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等级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 视频 == 红脚鹬的早晨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n0155qqtk55 |640|380|qq}} </center> <center> {{#ev:youku|XMzcwNDYyOTA5Ng|640|inline|红脚鹬 |frame}}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红脚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