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8.10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红袄军 的原始碼
←
红袄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4304fe98324f43958f66bb66739c598a.jpg|缩略图|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203/4304fe98324f43958f66bb66739c598a.jpeg 原图链接] [http://www.020bt.cn/33157279316472_100233331 来自广州百通网]]]<br> <p style="text-indent:2em;">'''红袄军'''是指中国金末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在[[蒙古]]侵金的同时,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纷纷举行了反抗金朝黑暗统治的武装起义,少者数万人,多者至数十万。起义者穿红袄作标记,故名“红袄军”。<br> <p style="text-indent:2em;">十三世纪初,金的辖地日削,[[女真]]贵族和各族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山东]]、[[河北]]农民纷起反抗。较大的的起义军,山东益都有[[杨安儿]],潍州(今山东潍坊)有[[李全]],沂蒙山有[[刘二祖]],河北有[[周元儿]]。 <br><br> ==基本信息 == {| |- | '''中文名''' || 红袄军 || '''来 源''' || 中国金末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军 |- | '''外文名''' || In the red jacket || '''时 期''' || 金朝 |} == 前情 == <p style="text-indent:2em;">女真人号为猛安谋克,即所谓女真屯田军,他们属于兵民一体的组织,金国迁徙他们到中原,目的是为了强化对中原汉族人的统治,利用女真鞑虏平民来监视镇压汉族百姓的反抗。由于是统治民族,处于生存优势地位,故人口增殖很快,人数很多,公元1183年的统计,共有猛安二百零二,谋克一千八百七十八,共为户六十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四,口六百一十五万八千六百三十六,按猛安谋克分布情况推算,迁居中原地区的大约200万人,徙住今内蒙一带的40余万人,留居东北地区的约有200多万人。<ref name="M1T"> [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833791/3b42uGUaRF4Pcc4FJ_23jxJL2yHQOOlIHtpW38qjU9h1MBvYfOCDXMVx3e1wDjPjOmLpMSt0GTj6spC_DFie_2kvTY-MFY_KPH5-gjGm18wkAWYX 金朝灭亡后的女真人.搜狐.2014-10-03] </ref> <p style="text-indent:2em;">女真人对汉民族百年以来的压迫统治,导致了金朝末年的民族矛盾和激烈冲突。 <p style="text-indent:2em;">蒙古与南宋两方面也对金朝进行夹攻,中原人民同时也发动了对猛安谋克的攻击,中原地区女真人的去向有二:其一,不少死于战乱。除了金末与蒙古、西夏、南宋交战中死亡的外,在与起义军的交战中被杀死的也不少。活动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数十万红袄军,“仇拨地之酷,睚眦种人,期必杀而后已。若营垒,若散居,若侨寓、托宿,群不逞哄起而攻之;寻踪捕影,不遗余力,不三二日,屠戮净尽,无复噍类”。<ref name=M1T/> == 红袄军崛起 == [[File:001XXUxHzy7e9doKEPuc8&690.jpg|280px|缩略图|左|[http://s9.sinaimg.cn/mw690/001XXUxHzy7e9doKEPuc8&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6b9fc10102x0om.html 来自新浪博客]]] <p style="text-indent:2em;">贞祐二年(1214年)杨安儿东取莱州、登州;郭方三据密州(今山东诸城)。进攻沂海两州;李全进攻临朐,扼穆陵关;棘七据辛河,有众四万;史泼立据宁海州(今山东牟平),有众二十万。金政府派重兵到山东,进行镇压。杨安儿败死,所部归其妹[[杨妙真]]统率。刘二祖遇害,其部下彭义斌等归李全统率。郝定自成一军。后李全与杨妙真在磨旗山(今山东莒县东南的马鬐山)会合,结为夫妇,合成一军。兴定二年(1218年,宋嘉定十一年)李全投宋。宋政府称之为“忠义军”,发给粮饷。沂蒙山区的时青等也跟着降宋,其余各部红袄军仍分散活动,兴定六年曾进攻柳子镇(在今安徽宿县西),袭击徐州的十八里寨等地。红袄军的坚持斗争,沉重的打击了金王朝的统治。但在领导人中出现了一些叛徒,除李全先投宋,后降蒙古以外,时青、国安用之流,更在宋、金、蒙古三个政权间反复叛降。他们的行动严重的削弱了红袄军的力量。 == 发展 == * '''益都杨安儿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金章宗泰和时,金、宋开战,山东各地群众相继起义抗金。益都县人杨安儿(原名杨安国,以卖鞍材为业,人称杨鞍儿),聚众起义。以后投降金朝,金朝加给刺史、防御使的官职。一二一二年,蒙古军围中都,金朝诏令杨安儿领兵戍边。杨安儿行至鸡鸣山,中途逃回山东,再次起兵抗金。以母舅刘全为元帅,攻打莒州、密州等地。一二一四年,金宣宗向蒙古屈膝求和。蒙古军退后,宣宗即集中兵力镇压山东各地的起义军。金宣招使仆散安贞败安儿军于益都城东。起义军转攻莱阳,金莱阳守将徐汝贤以城降杨安儿。登州刺史耿格开城郊迎红袄军。杨安儿遂称王号,置官属,立年号天顺。进而攻下宁海,进兵潍州。一些女真贵族的家奴也参加了杨安儿军。 <p style="text-indent:2em;">七月间,仆散安贞与沂州防御使仆散留家,安化军节度使完颜讹论等合兵攻杨安儿军。徐汝贤等率三州之兵十万拒战,转战三十里,数万人战死。起义军棘七等率兵四万列阵于辛河。仆散留家由上流胶西进兵,起义军损失甚重。仆散安贞军至莱州,起义军史泼立部二十万人在城东列阵迎战。仆散留家以轻兵攻城诱战。起义军损失近半数。仆散安贞以重赏招降,遭到拒绝,又派莱州黥卒曹全等诈降于徐汝贤以为内应。九月,金兵攻下莱州,徐汝贤被杀。耿格、史泼立降金。杨安儿与部下汲政等乘舟入海,被舟人陷害,堕水而死。安儿妹杨妙真号四娘子,勇悍善骑射,与刘福等收集残部,得数万人,与李全军合。 * '''潍州李全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潍州农民李全,人称李铁枪,与兄李福等起义,响应杨安儿,攻打临朐,进取益都。刘庆福、国安用、郑衍德、田四、于洋、于潭等农民军,都归李全指挥。杨安儿败死后,刘全、杨妙真等率余部万余人与李全军合。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合兵攻打完颜霆军。李全战败,率部众保东海,刘全分军驻堌上。一二一七年,杨安儿部下季先率领李全部下五千人投附宋朝。李全分兵攻破莒州,擒金守将蒲察李家。于洋攻下密州。李福攻下青州。宋朝授给李全京东路总管的称号。一二一八年四月,金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又夺回密州,李全军战败。阿鲁答又败李全军于莒州。九月,李全反攻密州,破密州城,获得大胜,擒黄掴阿鲁答、夹谷寺家奴,进而攻破寿光、邹平、临朐等县。红袄军继续壮大。 * '''密州方郭三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二一四年,密州红袄军领袖方郭三称元帅,攻据密州,进而转战沂州、海州。七月间,金仆散安贞军在莱州镇压了杨安儿红袄军后,派仆散留家率军攻打胶西诸县起义军。完颜伯德玩袭击密州,方郭三被杀牺牲。密州又被金朝占去。 * '''泰安刘二祖、霍仪等起义''' [[File:F2deb48f8c5494eed3a35ec820f5e0fe98257e59.jpg|280px|缩略图|左|[https://imgsrc.baidu.com/baike/pic/item/f2deb48f8c5494eed3a35ec820f5e0fe98257e59.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a212f2873b0cd97e1211a223&fr=vipping 来自百度]]] <p style="text-indent:2em;">泰安人刘二祖领导当地农民起义,转战淄州、沂州。一二一四年,仆散安贞军在莱州镇压杨安儿后,宣宗下诏,向刘二祖等招降。刘二祖红袄军拒不投降,继续战斗。一二一五年二月,仆散安贞派提控纥石烈牙吾塔等攻破巨蒙等四堌及马耳山。刘二祖军四千余人战败牺牲,八千余人被俘。红袄军宣差程宽、招军大使程福被擒。仆散安贞又派兵与宿州提控夹谷石里哥同攻刘二祖军的据点大沫堌。红袄军千余人迎战。金提控没烈自北门闯入,另一军攻红袄军水寨。红袄军五千余人战死。刘二祖在作战中负伤,与参谋官崔天祐及杨安儿部太师李思温等一起被擒。红袄军余众退保大小峻角子山。金军追击,红袄军万余人牺牲。刘二祖被杀就义。十月,仆散安贞因镇压红袄军有功,升为枢密副使,在徐州行院事。 <p style="text-indent:2em;">刘二祖牺牲后,余部在[[霍仪]]领导下继续抗金,并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彭义斌]]、石珪、夏全、[[时青]]、裴渊、葛平、杨德广、王显忠等统领的起义军,都聚集在霍仪的麾下。一二一六年春,霍仪率红袄军数万人攻邳州,与金邳州刺史、徐州界都提控纥石烈桓端作战失败,退保北山。霍仪部转战沂州,围攻州城。金同知防御事仆散撒合向纥石烈桓端求援。桓端出兵,内外夹击。红袄军战败,万余人牺牲,霍仪战死。石硅、夏全等降金。彭义斌等率余部投归李全。 <p style="text-indent:2em;">兖州郝定等起义,杨安儿、刘二祖领导的红袄军相继失败后,另一部分余众,在兖州泗水人郝定领导下,逐渐结集发展到六万人。一二一五年冬,连续攻下兖州、滕州、单州及莱芜、新泰等十余县。郝定称大汉皇帝,设置百官。一二一六年春,派大汉宣徽使李寿甫等攻打临沂、费县境,被金军击败,李寿甫被擒。金宣宗命尚书右丞侯挚在东平行省事、权本路兵马都总管,镇压郝定军。五月,仆散安贞在镇压刘二祖红袄军后,又受命镇压郝定军。郝定战败,损失数万人。郝定退回兖州泗水。山东西路宣抚使完颜阿邻(汉人。本姓郭氏,蒙古围中都时,应李雄招募,有军功改姓完颜。)攻入泗水柘沟村。郝定被擒,在汴京英勇牺牲。 * '''真定周元儿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二一五年九月,周元儿领导的红袄军攻克深州、祁州、束鹿、安平、无极等县,遭到真定府金兵的镇压。周元儿及红袄军五百余人被杀牺牲。 * '''南阳等地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在山东、河北一带红袄军起义的同时,南阳五朵山农民千余人起义。金节度副使移剌羊哥领兵镇压,与起义军相遇于方城。起义军拒绝金军的招降,作战失败,大部牺牲。金宣宗采纳移剌买奴的建策,因南阳地区靠近钧州,强迫起义余众迁徙到归德、睢、陈、钧、许诸州之间,以防止起义者与宋人联合反金。 * '''胶西李旺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二一八年,李旺等起义军占据胶西,称黑旗军。金权知益都府田琢派张林等领兵镇压。孪旺被擒。起义群众在各地继续作战。起义军邹元帅在小堌坚守,被金莱州经略使术虎山寿军战败。起义军前锋于水等三十人被擒。起义军陈万户与金军激战,八百人牺牲。起义军又在朱寒寨与金军作战,失败。余众仍分布在胶西、高密的农村与海岛之间,坚持战斗。 * '''石州冯天羽等起义''' [[File:0ddd2c1c2f4cd7dc7ec0e91f44c2500b wmk (1).jpg|350px|缩略图|左|[http://02.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608/0ddd2c1c2f4cd7dc7ec0e91f44c2500b_wmk.jpeg 原图链接][http://mini.eastday.com/a/180608233550795-2.html 来自东方资讯]]] <p style="text-indent:2em;">一二一八年,石州冯天羽等数千人据临泉县起义。金帅府派兵镇压,被起义军击败。州刺史纥石烈公顺领大兵来招降。冯天羽等数十人迎降,公顺杀冯天羽。起义群众走保积翠山,继续战斗。金将王九思攻破寨栅,起义群众二千人牺牲。余众仍继续坚持战斗。起义军中的国安用等投降,起义被出卖而失败。起义群众被分置于绛州、霍州之间。 * '''济南夏全等起义''' <p style="text-indent:2em;">刘二祖、霍仪失败后,各地起义群众继续在夏全、石花五等领导下,坚持斗争。一二一七年,分布在济南、泰安、兖、滕等州的起义者两万余人同时举兵。金山东西路侯挚派完颜霆等领兵镇压。起义者千余人牺牲,夏全、石花五被招降。 == 外部链接 == * [https://www.sohu.com/a/250571357_663334 作为莒县人,红袄军的故事你了解吗?赶紧来涨姿势!]<br> * [https://new.qq.com/omn/20181026/20181026A1U4YD.html 南宋、金朝与蒙古三朝之敌的红袄军才是《水浒传》的素材?] * [https://new.qq.com/omn/20190619/20190619A05WRX.html 金朝后期,红袄军三大主力数十万人,为何起义没有成功?]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中國古代历史事件]] [[Category:农民起义军]]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红袄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