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86.13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纳浪镇 的原始碼
←
纳浪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纳浪镇'''为神山下的河谷地)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东南部,境内洮河 从西北向东南流经27.5 公里,西距卓尼县城35 公里,东与岷县毗邻,北与临潭县洮滨乡隔洮河相望,南、西与[[木耳镇]]大峪沟、达扎沟接壤,岷合二级路贯穿全镇,本镇为卓尼县群众居住最集聚(一个自然村为一行政村或两个自然村为一行政村)、地形最平整(全镇所有村庄都在河谷川区)、交通最便利(每一个行政村都在岷合二级路边,全镇只有一个自然村未通过二级路)的乡镇,也是全县气候、地形因素综合最好的乡镇。全镇共辖7 个村委会,13 个自然村,30 个村民小组,藏族占总人口的34.3%。全镇总面积216.26平方千米,海浪拔最低处为咀背后村高崖处,海拔2310 米,洮河河谷川区海拔最高点为羊化湾,海拔2469米,全境海拔最高点为西尼沟大小西岔与大峪沟桑布沟交接处的山梁(3679米)。全镇绝对无霜期130 天。本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纳浪沟、西尼沟兼营畜牧业,耕地面积7606 .25 亩,其中洮河沿岸河谷川地占总耕地的89 % ,粮食作物主要以油菜籽、小麦、洋芋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蚕豆、当归、黄芪、党参等。<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纳浪镇] </ref> ==概况== 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地处洮河南岸河谷地带。面积216.26平方千米,总人口7526人(2017)。辖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纳浪村,西距县城36千米。境南为迭山北坡边缘褶皱山地,北部为洮河南岸谷地。洮河河川平均海拔2390米。为半农半牧区。岷(县)合(作)公路贯穿全境。 '''沿革''' 1953年以前纳浪镇西尼沟村为岷县,1961年前温旗、羊化全部和朝勿、若龙部分为临潭县,1951年划为纳浪区域,1962年设纳浪乡,196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面积218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其中藏族占34%,辖西尼沟、大小板子、纳浪、若龙、朝勿、温旗、羊化7个行政村。 ==文化传承== 纳浪镇是藏汉混居乡镇,由解放前期卓尼杨土司的勒玛那旗(神山下部的旗),岷州卫的西尼沟村(1953年10月划入卓尼县)和洮州卫的温旗村、羊化村构成(1962年1月划入卓尼);勒玛那旗和西尼沟村为觉乃藏族村落,由杨、卢、蒙、梁、安、全六大姓氏的藏族组成,温旗村和羊化村为纯汉族村子,20世纪初期到文革这一时期,从邻近州县迁移而来的杂姓汉族人散居于各个村落,构成了纳浪镇民族结构。 '''藏族习俗''' 纳浪藏族自称"贝",汉人称其为"西番"或"三格毛",说藏语方言"番话",为拉萨贵族后裔,保持着特有的拉萨古藏族的贵族传统;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和苯苯(苯教) ,佛堂、白塔遍布各个村寨,每个藏族家族都有自己的经堂(苯教、宁玛派、格鲁派)。该区神山圣水遍布,村寨神山、圣水,家族神山比比皆是;传统特有的藏族婚礼,华贵的服饰配饰和复杂的婚礼仪式,还有婚礼与祭祀的祝词"善巴"、舞蹈"阿佳"传承着古老的历史;这里有异于藏区特有的"火葬"(贵族丧葬,其他地区只有活佛才有如此待遇)仪式,最后熟骨撒入洮河,回归自然。每当初一与十五,村寨桑烟袅袅,烟香阵阵。 觉乃藏族由羌、氐、吐谷浑以及鲜卑等古代少数民族的融合,在纳浪藏族中尤为明显。有白石崇拜的习俗,在房顶四角镶嵌柱状白色石头,有辟邪之用;崇尚黑色,妇女不分年龄喜着黑色沙茹帽(其他地方觉乃藏族喜红色);纳浪藏族喜欢居住在土木结构的苫子房、瓦房、四合院土楼和瓦楼,楼房人居住在一层,二楼为库房。 由于近年来的小康村的建设,传统房屋格局被打破,人们修起了新型的二层小洋楼和新型砖瓦房,传统住房只留下小量的一部分。 '''汉族习俗''' 该区又是多种汉族文化的交汇区和过渡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汉族集聚于此,各种汉文化交汇融合,有集聚该区西尼沟村与大小班子村的岷洲汉文化,集聚于温旗、羊化的洮州(明代南京屯兵后代)汉文化。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二,端午节以及婚丧嫁娶,各种汉文化又以特有的习俗来庆祝。<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文化传承] </ref> ==历史遗迹== 以齐家文化为主、并交错寺洼文化特征的朝勿大族坪遗址,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以寺洼文化特征为主的大板子遗址;以土著二号文化与寺洼文化混交织的纳浪寺坪遗址;以寺洼文化为主的石坡遗址等。有齐家、寺洼两文化墓葬互相连接、交错现象的朝勿大族坪墓葬群。特殊古墓葬区-温旗卢家坟,从出土文物特征表明,上自原始墓葬,下至秦、汉、唐、宋、元历代俱全。 纳浪村有清末传统古民居卓尼碉楼两座,当地政府正在申请保护。 ==历史名人== 纳浪格西·阿旺丹巴(1895-1974),安多卓尼纳浪村人,出生于纳浪村小族梁氏家族。在拉萨正月传昭大法会上,以优异的成绩荣获拉仁巴格西学位,受到三大寺僧众的崇敬,故称"阿热格西仁宝钦"。受到十三世达赖喇嘛·图丹加措的特别嘉奖。被麦扎仓赤钦活佛·达巴仁宝钦、喳阿活佛·外赛仁宝钦尊为上师,教授显密诸论。 高凤西(1892-1942),字竹岗,藏名钦饶加措,号碧云山人,卓尼县纳浪镇羊化村人,民国时期洮州知名教育人士,于1938年编写成《五凤苑汉藏字典》、《辞类集成》、《翻译著名作》等。 ==自然资源== 境内森林、草场等植被覆盖面较大,形成大面积的西尼沟林地,大班子沟林地,沙盖沟-纳浪沟林地,朝勿沟林地;深沟、高山林地以次生的云杉、冷杉林为主(纳浪沟、西尼沟),浅沟和洮河南岸半山区以针阔混交林、竹树混交林和阔叶落叶林(大班子沟),为本地区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毛竹,支持建设,经济外汇和烧柴;有天然高山草甸草场西尼沟草场和纳浪沟草场,成为本地区第二产业畜牧业基地,该区有优良畜种牦牛、犏牛、藏羊、山羊、绵羊,黄牛等,生产出大量优质的酥油、肉和皮毛等畜产品。 该区在洮河南岸,有多条支流汇入,较大的有西尼沟河,纳浪沟河,大班子沟河,形成了密集的水网,利用便利的河水可以为农田提供灌溉,保证农业生产;也可以大力发展水电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能够发展水产养殖,增加经济。 该区有多种野生两栖、爬行、哺乳类动物以及马鸡、磐羊、麝、羚羊等国家保护的珍禽异兽;还有黑木耳、蕨麻、狼肚、蘑菇等具有开发前景的山珍野味。 由于该区有天然、绿色的资源,还有传统古朴的觉乃藏族文化,有发展旅游业的很大潜力,其中以纳浪沟和西尼沟比较集中: 纳浪沟,由五条支沟组成,南北走向十五公里,面积77.9平方公里,位于纳浪村南山中,沟内林木茂密、森林草甸广布、河谷宽阔,山顶分布着神奇的三座天池。 西尼沟,位于纳浪村向东顺洮河而下4公里处的西尼沟村南部,沟口东侧是风景秀丽的九洞山风景区,西侧是雄伟茂密的口子崖,沟南北长17公里,由三个支沟组成,沟中落叶林密布,草场宽阔,景色秀丽。 该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纳浪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