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94.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纳粹时期 的原始碼
←
纳粹时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纳粹德国</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1.hdslb.com%2Fbfs%2Farchive%2Favsas_i181026ws3upaqlgdjb8ks1givvwf8o7_0005.jpg&refer=http%3A%2F%2Fi1.hdslb.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72272128&t=2c4988e92bb4f3acfb59a90ed4039ea3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657455/ 来自 携程旅行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本名 纳粹德国 首都 [[柏林]] 常用语言 [[德语]] 面积 1939年[c] 633,786平方公里 人口 • 1939年 79,375,281 • 1940年 109,518,183 货币 [[国家马克]](ℛℳ) |} '''纳粹德国 '''(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land[d]),其正式国号沿用帝国时期和魏玛共和时期的国号德意志国(德语:Deutsches Reich),也称第三帝国(德语:Drittes Reich)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所统治德国的通称。 <ref>[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657455/ 纳粹德国], 马蜂窝, 2020-01-18</ref> == 简介== 在希特勒统治下,德国转变为[[纳粹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并且实施[[军国主义]]。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也常将该国称为[[千年帝国]](德语:Tausendjähriges Reich),但在短短12年后,德国便被同盟国击败,这宣告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盟军占领德国后,纳粹党被解散,纳粹德国不复存在,最后分裂成了受美国控制的[[西德]]、受[[苏联]]控制的[[东德]],直到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为巩固自身权力宣布其他政党为非法组织,清除国内政治反对力量。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头衔为“元首及帝国总理”。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追认了希特勒的这一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法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赤色分子和神职人员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更受欢迎。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并占领斯洛伐克。希特勒同与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达]]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墨索里尼]]领导的[[法西斯意大利]]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保加利亚王国]]、芬兰等国家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专员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战争局势在1943年2月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则得到了扭转。1944年西线英美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入纳粹德国首都柏林并占领德国国会大厦,阿道夫·希特勒于同日在柏林地下掩体里自杀,[[卡尔·邓尼茨]]接替希特勒成为纳粹德国元首。 1945年5月7日,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签署投降书,随后同盟国在6月5日签署德国战败宣言,纳粹政权瓦解。战后,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纳粹德国位于[[东普鲁士]]、[[西里西亚]]、[[但泽]]和[[东波美拉尼亚]]的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苏台德区被重新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恢复独立,德国西部的[[萨尔兰]]被法国托管,位于[[北海]]的[[黑尔戈兰岛]]被英国占领,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东德)和[[联邦德国]](西德)分别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与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的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原东德脱离华沙条约组织,以原西德作为两德统一后的主体。在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的俄罗斯在东德地区的驻军也于1994年撤离,原东德地区则在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的框架下成为无核武地区。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740 欧洲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纳粹时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