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9.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罗先刚 的原始碼
←
罗先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罗先刚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罗先刚3.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so.com/view?q=%E7%BD%97%E5%85%88%E5%88%9A&src=tab_www&correct=%E7%BD%97%E5%85%88%E5%88%9A&ancestor=list&cmsid=9bc163c3347346aa3b1b37f55a5434f6&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54#id=dd51491504f07edff8a319c906f016ff&currsn=0&ps=57&pc=57 原图链接] [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48/tgc4gl7gin.html 来自名人简历网]]] | 图像说明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出生日期 = 1970年12月 | 出生地点 =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 职业 = 研究员、博导 | 知名作品 = 亚波长电磁学 }} '''罗先刚''',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现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10/luoxiangang.html 罗先刚 ] ,苍溪县地名网 </ref>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SPIE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s and photonics) ,IAPLE Fellow(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hotonics and Laser Engineering) 。负责研究所前沿基础技术研究科研管理工作、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负责情报信息和期刊管理工作。分管国家重点实验室。 罗先刚是2017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的有效候选人。201911月22日,罗先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ref> [https://alumni.ucas.ac.cn/index.php/zh/fengcai/yuanshi/2357-2019-10 罗先刚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大学, 2021-09-23</ref> 。 ==教育背景== 2001-05--2002-05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博士后 1998-09--2001-03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博士 1995-09--1998-07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硕士 1989-09--1993-07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士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细加工技术,亚波长电磁学、微纳光学、人工结构材料、电磁超构表面、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仿生光子和轻小型光学器件及系统。先后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多项973计划、863计划任务。 ==参选院士== 罗先刚是2017年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 ==研究成果== 提出在亚波长尺度调控电磁波位相、偏振和振幅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系列平面光学元件、亚波长结构天线和吸波材料,获多项奖励。 ==人物荣誉== 2005年起,先后获得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 先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 国际激光工程研究院(IAPLE)Fellow 。 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和优秀奖,指导的博士论文多次获得中科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 ==代表性著作== X. Luo, T. Ishihara, Surface plasmon resonant interference nanolithography technique. Appl. Phys. Lett. 84, 4780–4782 (2004). 2. Q. Feng, M. Pu, C. Hu, X. Luo, Engineering the dispersion of metamaterial surface for broadband infrared absorption. Opt. Lett. 37, 2133–2135 (2012). 3. W. Pan, C. Huang, P. Chen, M. Pu, X. Ma, X. Luo, A beam steering horn antenna using ac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 61, 6218–6223 (2013). 4. X. Ma, W. Pan, C. Huang, M. Pu, Y. Wang, B. Zhao, J. Cui, C. Wang, X. Luo, An active metamaterial for polarization manipulating. Adv. Opt. Mater. 2, 945–949 (2014). 5. M. Pu, X. Li, X. Ma, Y. Wang, Z. Zhao, C. Wang, C. Hu, P. Gao, C. Huang, H. Ren, X. Li, F. Qin, M. Gu, M. Hong, X. Luo, Catenary optics for achromatic generation of perfect optical angular momentum. Science Advances1, e1500396 (2015). 6. X. Luo, Principle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metasurfaces.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58, 594201 (2015). 7. D. Tang, C. Wang, Z. Zhao, Y. Wang, M. Pu, X. Li, P. Gao, X. Luo, Ultrabroadband superoscillatory lens composed by plasmonic metasurfaces for subdiffraction light focusing. Laser Photonics Rev. 9, 713–719 (2015). 8. Li et al.,Multicolor 3D meta-holography by broadband plasmonic modulation, Science Advances 2, e1601102(2016). 9.X. Luo, M. Pu, X. Li, X. Ma, Broadband spin Hall effect of light in single nanoaperture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Category:科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罗先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