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187.7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罗卷戏 的原始碼
←
罗卷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罗卷戏</big> ''' |- | [[File:罗卷戏.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罗卷戏 批准时间;2008年 非遗级别;国家级 遗产编号;Ⅳ-123 遗产类别;传统戏剧 申报地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 别称;喇叭戏 |}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流传于[[河南]]省[[汝南]]县及河南省[[邓州]]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罗卷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是其唱调多同是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在中音3到高音1之间。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音乐风格。同时,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后来群众便直接称为罗卷戏。 2008年6月14日,由[[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的"罗卷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历史起源=== 罗卷戏,戏曲剧种之一,俗称喇叭戏,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中州大地的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的。 罗卷戏中的"罗戏": 罗戏源于傩或傩戏。罗戏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和鼓板小五件为演奏乐器,还配置有两对大铙和两对大镲,俗称"四大扇"。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演出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传说[[唐太宗]]时期,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乐而模仿天宫的仙乐编出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罗戏"的主奏乐器是大唢呐(俗称大笛子)所以民间亦称"罗戏"为"大笛子戏"。 罗卷戏中的"卷戏": 卷戏是源于庙中老道士所演唱的经文,因为经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卷戏",其主奏乐器是小唢呐,所以民间亦称"卷戏"为"小笛子戏"。 因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达到两个剧种相互补益文武兼而有之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往往在一个剧目中上部唱卷戏、下部唱罗戏或甲角唱卷戏、乙角唱罗戏。因此,民国以后,群众就习惯直呼"罗卷戏"或"卷罗戏"而不加区分了。 ===发展过程=== [[File:罗卷戏1.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罗戏清朝初年流入汝南,戏以唱俗曲曲牌为主,其中尤以"耍孩儿"使用率最高。演唱上是男女同腔同调,只用真声,不用假声。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出演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 卷戏起源于明末时期[[汝南]]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它是僧人们在做道场和佛事时吹奏敲打哼唱着的一种音乐,僧人们称之为"卷调",后来又和当地的一些民间小调与传说故事融合在一起,使"卷调"逐步演变成了带有故事情节的"卷戏"。卷戏多演出民间传说乡土风情和男女爱情题材的剧目。 罗戏善演武场戏,卷戏善演文场戏,后来艺人们摸索总结,终于把两者合二为一。老百姓统一称其为"罗卷戏"。 ==文化特征== ===唱腔===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词格为七十字句,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个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一迭一迭的三长一短句组成,类似于[[中国]]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并且其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鼎盛时文人墨客加盟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顺口溜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着词牌似的唱法。 ===伴奏乐器=== 罗卷戏的音乐自成风格,主要伴奏乐器有筚篥、大笛、唢呐、笙、闷子等。演武打戏时,还加有3尺多长的喇叭羊角号。罗卷戏的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大镲、小镲、小锣、堂鼓、大鼓、梆子等,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加进了弓弦乐器,如二胡、板胡、曲胡及大、小提琴等,为其它剧种所少见。凡两军厮杀等场面,所有吹奏乐器、打击乐器一齐奏鸣,大有雷电交加,金戈铁马的壮观气势。 ===行当=== [[File:罗卷戏2.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生、旦、净、丑样样俱全,可以表演多种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当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舞蹈]]、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吸收进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表演=== 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代表剧目== 截至2008年,罗卷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铡美案]]》《南阳关》《李子精临凡》《[[朱洪武吊孝]]》《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花打朝]]》《四圣归天》为代表的剧目。 ==分布地区== 罗卷戏是流传于[[河南]]省[[汝南]]县及河南省[[邓州]]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初河南河南外,罗卷戏还流传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境内。<ref>[http://www.360doc.cn/article/7108612_505779358.html 邓州罗卷戏] , 360doc个人图书馆 2015-10-15 </ref>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罗卷戏是百戏之祖。锣戏源于“傩”或“傩戏”,是由旧时迎神赛会、驱逐疫鬼或举行酬神还愿仪式演变而来的古老戏曲剧种。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载,“罗戏流行于河南,历史悠久”。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 [[File:罗卷戏3.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1.罗卷戏不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抒情言志的方式,更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2.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传承现状=== 如今的年轻人不愿学演罗卷戏,传承断代,后继乏人,罗卷戏这个古老稀有的民间剧种随时面临着人亡歌歇、彻底灭绝的局面,造成了传承断代 、后继乏人的现象。 [[刘长科]],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孙三民]],男,汉族,2018年5月,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汝南县、范县申报,项目名称:罗卷戏。 ===保护措施=== 1988年5月,汝南县政府组织有关人员整理出版了《[[汝南罗卷戏音乐资料集]]》,对老艺人言传口授的词、曲进行了录音保存。 2004年9月,汝南县召开了"抢救、保护汝南'罗卷戏'打造汝南戏曲曲艺之乡"品牌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罗卷戏"是汝南县特色文化之重点,要全力抢救。 2005年7月,范县政府组织成立了"范县大笛子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 [[File:罗卷戏4.jpg|缩略图|右|300px|[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邓州市孔庄罗卷戏剧团有限公司、范县罗卷戏剧团、汝南县罗卷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获得"罗卷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ref>[http://henan.sina.com.cn/news/z/2015-01-15/detail-icesifvy3792436.shtml 邓州罗卷戏成为“国字号” 村级剧团保护“非遗”] ,新浪网 2015-01-15 </ref> ==社会影响== 2005年汝南代表队演出的罗卷戏《[[打金蛤蟆]]》和《[[海瑞搜宫]]》获河南省第二届民间文艺汇演金奖。<ref>[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4/luojuanxi.html 罗卷戏] , 博雅特产网 </ref> 2010年3月18日至4月3日,罗卷戏参加了河南(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2019年3月21日至25日,[[河南]]省[[濮阳]]市罗卷戏剧团受邀参于第四届中国鹿邑·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展演,并带来了罗卷戏《[[太原府]]》。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d0181kb4nf6|480|270|qq}} <center>罗卷戏——付电习</center> {{#iDisplay:h0860su0mep|480|270|qq}} <center>家在邓州-罗卷戏</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980 戏剧总论]]
返回「
罗卷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