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00.2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罗艺军 的原始碼
←
罗艺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2018121717562062835.jpg|缩略图|四十年四十個第一: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採訪嘉賓羅藝軍]] '''罗艺军'''(1926- ),曾名毅军。电影评论家。[[湖北]]新洲人。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肄业。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历任中南文工团创作员,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辑,《电影艺术》编辑、副主编,中国影协电影艺术理论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影协第四、五届书记处书记和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闭委员,中男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著有电影论文集《风雨银幕》。<ref>[http://www.huaxia.com/hb-tw/2006/00480410.html 胡北台灣 ]</ref> ==簡介== 羅藝軍,1926年10月出生在湖北新州縣,在武昌上國小,抗戰時期在四川念中學,1944年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學習,1946年,轉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學習。1949年武漢解放之初,進入中南文工團任創作員。1953年,羅藝軍調到北京中央電影劇本創作所,在此任編輯期間學到很多電影方面的專業知識。1958—1960調入《中國電影》雜誌任編輯,該雜誌後改名《電影藝術》,文革前羅藝軍為編輯部副主任,作為全國唯一的電影理論刊物,羅藝軍強調加強其學術性,理論性,這一時期《電影藝術》對電影創新問題民族 化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發表過一些有創見、有學術價值的文章,這一時期《電影藝術》辦得較有特色和質量,頗受電影工作者和文藝界的注目和歡迎。十年動亂期間,羅藝軍下放勞動,1973—1978年任文藝研究機構編譯室編譯,與人合譯了貝拉·巴拉茲的《電影美學》、《七十年代美國電影》等,1978年調任《人民電影》負責人。1979—1982年,任《電影藝術》副主編,《電影藝術》復刊後,注意學術上的爭鳴,1992年主編出版了《1920—1989年中國電影理論文選》。著有電影論文集《風雨銀幕》 。<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7%BE%85%E8%97%9D%E8%BB%8D 羅藝軍]</ref> [[File:71L0WHDff5L.jpg|缩略图|《銀海沉浮錄(羅藝軍口述歷史)/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人物]]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罗艺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