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86.2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羅貝托·波拉尼奧 的原始碼
←
羅貝托·波拉尼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波拉尼奧.jpg|thumb|right| [https://www.jintian.net/today/attachments/2012/02/1_201202162022021.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jintian.net/today/html/55/n-35755-2.html「 圖片來源:今天TODAY」] ]] '''羅貝托·波拉尼奧'''( '''Roberto Bolaño''',1953年—2003年)出生於[[智利]]的[[聖地亞哥]],智利[[作家]]、[[詩人]]和[[小說]]家。他是21世紀之交南美主要文學人物之一。<ref>[https://revistapolichinelo.blogspot.com/2011/05/documentario-roberto-bolano.html 紀錄片 - 波拉尼奧的家人和最親密的朋友談論他的生活,並揭示了他寫作的一些關鍵。]</ref> 據他的母親說,波拉尼奧剛剛三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學閱讀,7歲的時候就已經寫出一篇小說,講述幾隻母雞愛上了鴨子,令畜欄的其他動物感到愕然。 1968年,舉家遷到[[墨西哥]]城。他有青春期的叛逆之舉,經常逃學。後從高中輟學。[[波拉尼奧]]在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流浪漢,一次又一次地生活在智利,墨西哥,薩爾瓦多,法國和西班牙。<ref>[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show/72039.Roberto_Bola_o goodreads - 羅貝托·波拉尼奧在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流浪漢]</ref> 1977年,開始文學創作。 1993年,[[波拉尼奧]]四十歲才開始寫小說, 2003年,在巴塞羅那去世。 波拉尼奧的小說成就,讓人忘卻[[波拉尼奧]]從來都認為自己首先是一個詩人。<ref>[https://book.douban.com/author/323788/ 豆瓣讀書- 羅貝托·波拉尼奧智利詩人和小說家。]</ref> ==寫作的核心特徵== 1968年,搬到墨西哥城後不久開始於詩歌創作和參加左翼政治活動。 1973年,返回聖地亞哥。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參加了許多智利人認為即將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在那裡,他被[[奧古斯托·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的部隊俘虜。但被一名前同學(恰好是看守他的監獄人員),導致他免除可能的死亡,並獲釋返回墨西哥。但是,他的一些同時代人否認這一說法,並堅持說他從未去過智利。 波拉尼奧一生的標誌性之一(只能通過他自己的敘述來傳達)充滿了不確定性。 這反映了他寫作的核心特徵:他所創作的幾乎所有散文在某種程度上都是他自己生活的虛構版本歷史。 因此,他的傳記和小說之間的界線永遠變得模糊。 ==壓在文學金字塔最底端的無名青年== 1977年,他離開墨西哥四海遊走,以流動勞工的身份虛度了十年光陰。 他曾做過洗碗工、服務員、營地看守員、收廢品、碼頭工人、摘葡萄工人,還在西班牙東北部波拉瓦海岸景區販售廉價裝飾品。波拉尼奧成為被現代社會摒棄的詩人,並染上了毒癮。 1990年,波拉尼奧與一個[[西班牙]]女子結婚,生了一子一女,才決心戒毒,寫小說來養家。 1990年,兒子出生後轉向散文創作,認為小說比詩歌更能賺錢。寫出一系列短篇小說後,出版了《溜冰場》。 1993年,出版了《美洲納粹文學》。 1996年,出版《遙遠的星辰》。 ==聽波拉尼奧不動聲色的講述== 一位更願意自稱為詩人的作家。<ref>[https://cn.nytimes.com/books/20130517/cc17novel/zh-hant/ 紐約時報中文網 - 聽波拉尼奧不動聲色的講述]</ref> 在他寫小說時卻盡量迴避詩化的語言、回歸最平實的句子。 其實閱讀小說就像聽一個人講故事,而敘事風格對應的就是這個講故事的人的腔調和氣質。 有的小說讀起來像聽一個濃妝重彩的人站在打着聚光燈的舞台上高聲朗誦;有的小說讀起來像聽國家電視台的播音員報新聞;有的小說讀起來像聽犯了錯誤的學生念檢查。而閱讀波拉尼奧短篇小說的感覺大致是這樣的: 在一個街上籠罩着薄霧的夜裡,你坐在一個空蕩昏暗但燈光柔暖的酒吧或者咖啡館裡聽桌子對面一位多年不見的朋友講故事。你的這位朋友遊盪四方,閱歷甚廣,他講起故事來語速不緊不慢,嗓音略微沙啞但聲音十分柔和,不難看出,這位朋友年齡已是中年,經歷過一些大起大落,所以也沒有什麼故事會讓他激動到改變語速和語調的地步(最多也就讓你隔着桌子看到他眼鏡片後面閃過一道不易覺察的光)。 你發現自己沉浸到他的故事當中,因為這些故事經常會很精彩,也因為他講故事的語調讓你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不知不覺這個夜晚就這樣過去了。當黎明臨近的時候,你的朋友消失在晨霧瀰漫的街角,你們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 ==《荒野偵探》== 1998年,出版《荒野偵探》講述了一群激進的墨西哥詩人的故事,這些詩人被稱為“ 內臟現實主義者”。 這本書的開頭是該團體的一位年輕詩人的日記,但隨後它囊括了內心現實主義者的兩位創始人在墨西哥尋找一位難以捉摸的詩人並隨後進行環球旅行的歷險記。從50多位敘述者的角度來看。這部小說使波拉尼奧(Bolaño)成為整個拉丁美洲的文學明星,並贏得了享有聲望的羅慕洛·加里戈斯(RómuloGallegos)獎(西班牙語相當於布克獎)。<ref>[https://cread.jd.com/read/startRead.action?bookId=30198483&readType=1 羅貝托·波拉尼奧-《荒野偵探》-好評如潮]</ref> 1992年,波拉尼奧被診斷出患有慢性肝病。他繼續瘋狂地寫作,每年至少出版一本新書,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對即將死亡的迫在眉睫的認識。 ==餘生最後一本著作== 2000年,出版著名的《智利之夜》書中描述一位智利牧師灼熱的死亡之聲傳來,嚴厲譴責了從羅馬天主教會到皮諾切特政權的祖國的許多失敗。 2003年,波拉尼奧(Bolaño)在巴塞羅那一家醫院等待肝移植時去世,享年50歲。 ==詩作== ===一條通往文學的小徑=== 我夢想我是一個年邁多病的偵探 去尋找那些已經迷失了很久的人們 有時我偶然看向鏡中 認出了羅貝托·波拉尼奧。 ===二十歲自畫像=== 我出發,上路但從不知道 路會把我帶到哪裡。充滿恐懼, 胃部鬆弛而頭部轟響: 我覺得那是死人的冷風。 我不知道。我出發,我覺得可惜 這麼快結束,但同時 我也聽見那個神秘有力的呼喚 你要麼聽見要麼聽不見,而我聽見了 幾乎哭出來:一個可怕的聲音, 從空氣和海中誕生。 盾與劍。於是, 不顧恐懼,我出發,把我的臉 貼上死亡的臉。 我無法閉上眼睛不看 那奇特的景觀,緩慢而奇特, 即使嵌進一種極速現實: 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就像我,沒鬍子 或有鬍子,但都是拉丁美洲人, 把自己的臉挨上死亡。 ==著作== 波拉尼奧過世後其作品陸續被發掘出版,獲得高度贊揚。 ===主要作品=== 《2666》,長篇小說,在他去世後,於2004年出版。 被形容為「全景小說,它不僅是封頂之作,而且是給長篇小說重新定性的作品。同時它把長篇小說提高到一個令人感到眩暈的全新高度。」<ref>[http://www.ewen.co/books/zt/zt303.asp 羅貝托·波拉尼奧《2666》:一部氣勢磅礴的奇書]</ref> ===長篇小說=== 《荒野偵探》出版於1998年。 《護身符》出版於1999年,其主人公是《荒野偵探》(狂野追尋)中的一位次要角色。 ===虛構的百科全書式作品=== 《美洲納粹文學》出版於1996年。 《遙遠星辰》,1996年出版,故事基於《美洲納粹文學》的最後一章。 ===短篇小說集===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出版於2006年。 《回歸》(The Return )2010年出版。 ===翻譯成中文出版的作品=== 《荒野偵探》 《2666》 《地球上最後的夜晚》 《美洲納粹文學》 《未知大學》 《護身符》 《遙遠的星辰》 《智利之夜》。 ==獲獎== 1999年,小說《荒野偵探》榮獲[[羅慕洛·加列戈斯]]國際小說獎。(拉丁美洲最高文學獎) 2009年,小說《2666》獲美國書評人協會小說獎。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作家]] [[Category:智利人]]
返回「
羅貝托·波拉尼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