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37.1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羊角拗子 的原始碼
←
羊角拗子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羊角拗子</big> ''' |- |[[File:羊角拗子5.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574302708&di=aa57810287e36855d30efd870fea007a&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photoblog%2F5%2F3%2F9%2F0%2F5390094%2F20093%2F29%2F1238329393535_mthumb.jpg 原图链接]]] |} [[File:羊角拗子6.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574302706&di=c8e233a3995f41737812f8567af5554f&imgtype=0&src=http%3A%2F%2Fimg1.tbcdn.cn%2Ftfscom%2Fi4%2F2005116329%2FTB2uublhVXXXXc4XXXXXXXXXXXX_%2521%25212005116329.jpg 原图链接]]] [[File:羊角拗子7.jpg|缩略图|[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86574504554&di=7748c42d4f91e40315df1714c4c2f201&imgtype=0&src=http%3A%2F%2Fimg0.imgtn.bdimg.com%2Fit%2Fu%3D1438594070%2C2527685390%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 '''羊角拗子''',中药名。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Strophanthusdivaricatus(Lour.)Hook.etArn.的[[种子]]。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肿,疥癣{{NoteTag|“疥癣”:“疥”、“癣”都是皮肤表面的疾病,人们常用来比喻有关痛痒,但无碍生命的小问题。 “疥” 是象形字,描述钻入人体的寄生虫尖头甩尾的样子,现代医学称之为疥虫。疥虫的腭体很小,位于躯干的前端,一半陷入躯干中,螯肢呈钳形,适宜于食用皮肤的角质蛋白。疥虫的躯干的后半部有几对杆状的刚毛和长鬃。疥虫往往是夜行昼伏,导致晚上病人皮肤往往瘙痒剧烈。疥虫一般侵袭毛发浓密处,比如阴毛、腋毛、头发等处,出现红疹,导致瘙痒。由于人抓挠极易引起皮肤破溃感染,愈合后造成脱发、局部形成疮疤,俗称疥癞或疥癞头。}}。<ref>[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y/yangjiaoniuzi.html 羊角拗子 中医世家]</ref> {| class="wikitable" |- | 中文学名 || 羊角拗子 || 科 || 夹竹桃科 |- | 别称 || 羊角拗、断肠草 || 属 || 羊角拗属 |- | 界 || 植物界 || 种 || 羊角拗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分布区域 ||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采收时间 ||秋、冬季 |- | 目|| 捩花目 || 毒性 ||大毒 |- |} == 性味 == 味苦,性寒,大毒。 == 归经 == 归[[脾]]、[[心]]、[[肝经]]。 == 功效 == 祛风通络,解毒杀虫。<ref>[http://ypk.39.net/c520140/ 羊角拗子的功效与作用 39药品通]</ref> == 主治 == 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肿,疥癣。<ref>[http://www.zw3w.com/10834.html 羊角拗子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百科 2020-02-24]</ref> == 药材性状 == 种子呈扁纺锤形,长约2cm,宽约5mm,基部钝,先端尖,顶部留有白色丝状长毛的痕迹。上部渐狭延长成喙状,近喙一侧有一凸起的棱线至种皮中部。表面棕褐色,有皱纹,微扭曲。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种仁,富油性。气微,味苦,有大毒。 以种子饱满、色棕;种仁色白、富油性者为佳。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达2米,全株无毛,上部枝条蔓延,小枝圆柱形,棕褐色或暗紫色,密被灰白色圆形的皮孔。叶薄纸质,椭圆状长圆形或椭圆形,长3-10厘米,宽1.5-5厘米,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缘或有时略带微波状,叶面深绿色,叶背浅绿色,两面无毛;中脉在叶面扁平或凹陷,在叶背略凸起,侧脉通常每边6条,斜曲上升,叶缘前网结;叶柄短,长5毫米。聚伞花序顶生,通常着花3朵,无毛;总花梗长0.5-1.5厘米;花梗长0.5-1厘米;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长5-10毫米;花黄色;花萼筒长5毫米,萼片披针形,长8-9毫米,基部宽2毫米,顶端长渐尖,绿色或黄绿色,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漏斗状,花冠筒淡黄色,长1.2-1.5厘米,下部圆筒状,上部渐扩大呈钟状,内面被疏短柔毛,花冠裂片黄色外弯,基部卵状披针形,顶端延长成一长尾带状,长达10厘米,基部宽0.4-0.5厘米,裂片内面具由10枚舌状鳞片组成的副花冠,高出花冠喉部,白黄色,鳞片每2枚基部合生,生于花冠裂片之间,顶部截形或微凹,长3毫米,宽1毫米;[[雄蕊]]内藏,着生在冠檐基部,[[花丝]]延长至[[花冠]]筒上呈肋状凸起,被短柔毛,花药箭头形,基部具耳,药隔顶部渐尖成一尾状体,不伸出花冠喉部,各药相连,腹部粘于柱头上;子房半下位,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无毛,花柱圆柱状,柱头棍棒状,顶端浅裂,每心皮有[[胚珠]]多颗;无[[花盘]]。[[蓇葖]]广叉开,木质,椭圆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膨大,长10-15厘米,[[直径]]2-3.5厘米,外果皮[[绿色]],干时[[黑色]],具纵条纹;种子纺锤形、扁平,长1.5-2厘米,宽3-5毫米,中部略宽,上部渐狭而延长成喙,喙长2厘米,轮生着[[白色]]绢质种毛;种毛具光泽,长2.5-3厘米。[[花期]]3-7月,[[果期]]6月-翌年2月。 == 药理作用 == # 对[[心脏]]的作用:正性肌力作用;减慢心率;减慢传导;对冠脉及心肌代谢的影响。 # [[子宫]]兴奋作用。 # 镇静作用。 # 利尿作用。 # 体内过程。 # 毒性:羊角拗叶、根及种子均有毒。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50"> File:羊角拗子10.jpg |thumb|150px|有框|右| 羊角拗子 File:羊角拗子2.jpg |thumb|150px|有框|右| 羊角拗子 File:羊角拗子3.jpg |thumb|150px|有框|右| 羊角拗子 File:羊角拗子4.jpg |thumb|150px|有框|右| 羊角拗子 </gallery> == 相关论述 == 《[[中药现代研究荟萃]]》:“强心,活血消肿,祛风杀虫。治心力衰竭,风湿,疥癣,跌打,疮肿。” == 视频 == <center>'''本草纲目里面记载的稀奇之物,此物名为羊角拗!'''</center> <center>{{#iDisplay:u0502cieu82 |480|360|qq}}</center> == 注释 == {{NoteFoo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Category: 414 中药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oteFoo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NoteTag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羊角拗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