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35.8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翠绿针毛蕨 的原始碼
←
翠绿针毛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e61190ef76c6a7ef7d3b4a36fffaaf51f3de6685?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xODA=,g_7,xp_5,yp_5/format,f_auto"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baike.baidu.com/pic/%E7%BF%A0%E7%BB%BF%E9%92%88%E6%AF%9B%E8%95%A8/7662197/1/e61190ef76c6a7ef7d3b4a36fffaaf51f3de6685?fr=lemma&ct=single#aid=1&pic=e61190ef76c6a7ef7d3b4a36fffaaf51f3de6685 翠绿针毛蕨]</small> |} '''翠绿针毛蕨'''植株高60—11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红棕色、具毛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50厘米,下部粗4—6毫米,禾秆色,基部被灰白色的短针毛,向上光滑;叶片几与叶柄等长或略长,下部宽20—50厘米,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不变狭,四回羽裂。<ref>[http://www.zhiwutong.com/latin/Thelypteridaceae/Macrothelypteris.htm 针毛蕨属Macrothelypteris 植物通]</ref>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60-11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先端被红棕色、具毛的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0-50厘米,下部粗4-6毫米,禾秆色,基部被灰白色的短针毛,向上光滑;叶片几与叶柄等长或略长,下部宽20-50厘米,先端渐尖并羽裂,向基部不变狭,四回羽裂;羽片10-12对,互生或近对生,斜上,柄长1.5-5厘米,基部一对最大,长24-30厘米,中部宽达10厘米,长圆披针形,渐尖头,基部略变狭,圆截形,第二对起向上的羽片和基部一对同形,但基部不变狭,渐次缩小,具短柄,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10-15对,互生,平展,基部一对略缩短,其上的长5-6.5厘米,基部宽2.5-3厘米,长圆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平截,对称,具短柄,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10-15对,长1-1.5厘米,宽4-7毫米,披针形,钝头或钝尖头,基部圆截形,下延,彼此沿小羽轴两侧以狭翅相连,羽状浅裂或深裂达2/3;裂片长约25毫米,宽约1.5毫米,矩圆形,圆头,边缘全缘或略呈波状。叶脉可见,侧脉单一,斜上,每裂片2-3对。叶为薄草质,干后草绿色,下面被较多的、长约1毫米,开展的针状毛,上面沿小羽轴有较多的短针毛,叶轴禾秆色,下面光滑,有光泽。孢子囊群小,圆形,每裂片1-2枚,生于基部侧脉的近顶端;囊群盖小,圆肾形,绿色,膜质,背面略有1-2根长柔毛,成熟后不见。孢子圆肾形,周壁表面具较稀的小刺状和小穴状纹饰。染色体2n=124。 == 生长环境 == 翠绿针毛蕨生长于山谷林下阴湿处,海拔750米左右。常见。 == 分布范围 == 翠绿针毛蕨产自[[江苏]]南部、浙江、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庐山、井冈山)、福建北部和湖南(衡山)等地。韩国南部和日本中部及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日本。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翠绿针毛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