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76.2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聘礼 的原始碼
←
聘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聘礼'''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pìn lǐ,常指聘请时给的表示敬意的礼物。日常生活中,也多用于[[订婚]]时,双方互相馈赠的财物。一般为结婚的时候赠送对方的钱或物。出自《礼记·聘义》。<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491363/9d45Sf68y7IwEA5l4DJ8xnPzrYV6R56xJSwclB7pm_awezvOj21kYmlsCJglJybnlDZGj2lwmBYHF5FldXYwn2cVdXFk76hJmRFt2Wes9fa4UA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9-06-09] </ref> [[File:聘礼1.jpg|缩略图|聘礼[http://www.cnr.cn/gsfw/gsxw/tt/20160303/W020160303563582124279.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原百度网]]] *'''中文名''' :聘礼 *'''外文名''' :bride-price *'''拼 音''' :pìn lǐ *'''注 音''' :ㄆㄧㄣˋ ㄌㄧˇ *'''出 处''' :《[[礼记·聘义]]》 *'''定 义''' :中国旧时习俗 =='''词语概念'''== [[File:聘礼2.jpg|缩略图|左|聘礼[http://i1.hdslb.com/bfs/archive/ab9baa267a3014c81a95011e6689d275023318ec.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基本解释'''=== 1. [bride-price]∶订婚之礼。 2. [present]∶古代诸侯间相互聘问之礼。 ==='''引证解释'''=== 1. 古代诸侯间相互聘问之礼。 《[[礼记·聘义]]》:“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国语·周语中]]》“遂假道於陈 ,以聘於楚” 三国 吴 韦昭 注:“是时,天子微弱,故以诸侯相聘之礼假道也。聘礼,若过国至于境,使次介假道,束帛将命于庙也。” 《仪礼》聘礼第八:聘礼,君与卿图事,遂命使者。使者再拜稽首辞。君不许,乃退。既图事,戒上介,亦如之。 聘礼的礼仪:国君和三卿谋议聘问的事,于是任命卿为使者。卿(使者)再拜稽首辞让,国君不准许,于是退回原位。已经谋议出使之事,也同任命使者一样任命。 2. 订婚之礼。亦指订婚时所备的财礼。 [[File:聘礼3.jpg|缩略图|聘礼[http://dingyue.nosdn.127.net/5ioxfXLO01qYPePlGXrL7nno1V3TwD08D4Ni=78YwJgp01521775740341.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南朝 梁沈约 《[[奏弹王源]]》:“璋之下钱五万以为聘礼。” 清 李渔《[[奈何天·调美]]》:“若还果是年侄,自然没有做亲之理。既然如此,只得把聘礼还他。”沈从文 《[[阿金]]》:“这婚事 阿金 原是预备今晚上就定规的。抱兜里的钱票一束,就为的是预备下定钱作聘礼用的东西。”任德耀 《[[马兰花]]》第一幕:“这真是咱们姑娘的聘礼。” =='''民间聘礼'''== 民间聘礼必备的9样 梳子: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 梳子有“结发”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妇一生相爱相守,白头偕老。 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指百子千孙,幸福源远流长,同时也是对新人今后生活事业步步高升的祝福。 [[压钱箱]]:九宝中的第九宝是压钱箱,是婚庆中女方送嫁礼品之一,借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时也是女子婚后用于收藏心爱珍品之物。 [[如意秤]]:取材于传统婚礼仪式中用于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的如意秤,现作为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希望女儿今后的生活称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File:聘礼4.jpg|缩略图|聘礼[http://img01.cztv.com/201502/03/d5252de80b8ee2326cb6c95d714e5138.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镜子:代表圆满、完满,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丽,是对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满的祝愿;纵使时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托。 都斗:原是量粮食的器具,在婚嫁礼仪中用于彰显自家的财富雄厚、家境富裕,表示结婚之后也能过上丰衣足食、轻松无忧的富裕生活。 剪刀:是传统婚礼中的“六证”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装剪裁之用,婚嫁礼仪中寓意新娘婚后生活的绫罗绸缎、前程锦绣,共享人生的荣华富贵。 算盘:生活中用于算筹收入和开支的计算工具,婚庆礼仪中的千足黄金算盘,寓意新人对未来安宁富裕生活的理想与规划,能够合理的投资理财,赢得广茂财源。 =='''礼品清单'''== [[File:聘礼5.jpg|缩略图|左|聘礼[http://07.imgmini.eastday.com/mobile/20180701/20180701135256_f0287aa432cd811f5b73c57cf2786ebf_1.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男方礼品'''=== 以下的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聘饼]]:一担(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与数量视男家的经济状况而定。每款通常分两包。其中发菜是必须的,以取其发财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鲍鱼、蚝豉、元贝、冬菇、虾米、鱿鱼、海参、鱼翅和鱼肚等。 三牲:两对鸡,两雄两雌(如父母不全﹐这则一对已足够)﹔猪肉三至五斤起双飞(喜只飞),即一片相连开二,以表示丰硕诚恳的敬意。 鱼:大鱼或鲮鱼;意即腥(声)气;也表示有头有尾年年有余。 椰子:两对(父母不全可用一对),即有爷([[椰]])有子的意思。 [[File:聘礼6.jpg|缩略图|聘礼[http://n.sinaimg.cn/sinacn/w800h800/20180222/2e47-fyrswmv069080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酒:四支,表示爱情浓郁。 四京果:即龙眼干、[[荔枝]]干、合桃干和[[连壳花生]],以祝福子孙兴旺,亦含圆满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饼]]、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头到老的意思。 [[File:聘礼7.jpg|缩略图|聘礼[http://img.qqzhi.com/upload/img_1_2587910741D1441985858_26.jpg 原图链接]]] 茶叶、芝麻:因为种植茶叶必须用种子、故以茶叶作礼品,暗喻女子一经缔结婚约,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后悔,亦即“油麻茶礼”。 帖盒([[礼金盒]]):内有[[莲子]]、[[百合]]、[[青缕]]、扁柏、[[槟椰]]两对、[[芝麻]]、[[红豆]]、绿豆、红枣、合桃干、[[龙眼干]],还有红豆绳、利是、聘金、饰金、龙凤烛和一幅对联 香炮镯金:香(无骨透脚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镯(龙凤成对喜镯)。 斗二米:男方准备十二斤糯米、三斤二两砂糖,这是给女家做汤圆的,以取其圆满,甜蜜美满之意。 ==='''女方礼品'''=== 女方收受聘礼后,也会赠送男方价值相当的财物,称作“回礼”。女方出嫁时,娘家会在彩礼的基础上增添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财物随女方嫁至夫家,称为“嫁妆”。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491363/9d45Sf68y7IwEA5l4DJ8xnPzrYV6R56xJSwclB7pm_awezvOj21kYmlsCJglJybnlDZGj2lwmBYHF5FldXYwn2cVdXFk76hJmRFt2Wes9fa4UA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9-06-09] </ref> =='''数额'''== [[File:聘礼8.jpg|缩略图|[http://y1.ifengimg.com/ifengimcp/pic/20141122/2e6646da6e2938695ffe_size21_w410_h289.jpg 原图链接]]] 主要包括两部份:一是物品;二是礼金。这是没有标准的数字,也没有硬性的规定,视乎自己或自家的经济实力和两人婚后生活的计划来作综合考虑,来决定给多少聘礼。 一般聘礼的礼金都会凑成一个吉利的数字,如8或9的数字重复(例:888、9999),4和7尽量不出现在礼金数额当中。对于聘礼事情新人双方要互相商量互相理解,新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时,也要征得双方父母的意见,尽量说服双方父母,当然最好的方法就以新人婚后的生活基础及生活计划说明给家长听,同时还要说明会长久孝敬双方父母,让长辈们放心日后养老问题,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家和万事兴。 ==='''给聘礼时间'''=== 给聘礼要看情况,首先要看长辈们是否需要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规定,如果一方家长有要求,那就尽量按照要求去给;如没风俗要求,那可以在双方订婚宴的饭局中将聘礼交给对方家长就可以了。如果没有订婚宴,那也可以在领取结婚证之前双方家长见面之时给出聘礼即可。 =='''历史沿革'''== [[File:聘礼9.jpg|缩略图|[http://img1.imgtn.bdimg.com/it/u=2573839533,744191362&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6%B8%C0%F1%CD%BC%C6%AC&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源百度网]]] 中国古代把婚礼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古称“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其中“纳征”,即男家将送往女家,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 古代纳征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须用全鹿,后世简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礼文]]》中记载:“委禽奠雁,配以鹿皮。”《诗经。召南。野有死麋》中说:“野有死麋,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写的就是用野鹿向女孩子求婚的事。因为古代纳聘多执雁为礼,故送聘礼又叫“委禽”。当然,古代纳征也并非全用鸟兽为礼,像《卫风·氓》中所说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是以布为聘礼的例子。后来,纳征的礼仪越演越繁,成为六礼中礼仪最繁琐的过程之一。 到了宋代,茶叶被列为聘礼中的重要礼物,几乎成为不可或缺之物。从此,民间即称送聘礼为“下茶”、“行茶礼”或“茶礼”;女子受聘,谓之“吃茶”或“受茶”;所谓“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洞房里的“合茶”。据宋胡纳《见闻录》载:“通常订婚,以茶为礼。故称乾宅致送坤宅之聘金曰‘茶金’,亦称‘[[茶礼]]’,又曰‘代茶’。女家受聘曰'受茶'。”吴自牧《[[东京梦梁录·嫁娶]]》也谈到了[[宋代婚嫁]]中的用茶:“道日方行送聘之礼,且论聘礼,富家当备三金送之,……加以花茶、果物、团圆饼、羊酒等物,又送官会银铤,谓之'下财礼'。”吴自牧记载说,即使是贫穷人家,聘礼中茶饼也是少不了的,甚至连女家的回礼也多使用“[[茶饼果物]]”、“[[鹅酒茶饼]]”了。 婚姻“六礼”后来经[[司马光]]、[[朱熹]]等人简化合并,但宋代盛行的茶礼却为元明清各代所承袭。明代香山(今广东中山市)人黄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时撰成《[[泰泉乡礼]]》,书中记载:“近日纳采、纳徵者,止用细茶一盒,纳钗物其中,尤为简便,可以通行。”又云:“凡三等人户之下聘,用酒一埕、鹅二只、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岭南一带茶礼的流行。 =='''视频'''== {{#iDisplay:g30635d8y4z | 560 | 390 | qq }} {{#iDisplay:u0542l3ayfh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聘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