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1.63.1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肖三 的原始碼
←
肖三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肖三與葉華二.jpg|thumb|right| [https://image.jimcdn.com/app/cms/image/transf/none/path/s153eb6701aa310a3/image/i85716e0dfd83f445/version/1448751410/image.jpg 原圖連結] [https://images.search.yahoo.com/search/images;_ylt=Awr9DskZKXpe8mEAJexXNyoA;_ylu=X3oDMTB0NjZjZzZhBGNvbG8DZ3ExBHBvcwMxBHZ0aWQDBHNlYwNwaXZz?p=Emi+Siao&fr2=piv-web&fr=uh3_news_vert_gs#id=7&iurl=https%3A%2F%2Fhomurhomur.files.wordpress.com%2F2012%2F05%2Feva-siao.jpg&action=click「 革命詩人肖三-「肖三與葉華」] ]] '''肖三'''(1896年10月10日-1983年2月4日)生于湖南省湘鄉,是中國教育家[[肖岳英]]的次子。<ref>[https://prabook.com/web/emi.siao/1724872 肖出生於湖南省湘鄉,是中國教育家肖岳英的次子。]</ref>原名肖克森,筆名[[埃彌·肖]](Emi Siao)。中國現代詩人、翻譯家。 [[肖三]]精通俄語,法語,德語和英語。是第一位寫毛澤東傳記的作家。<ref>[https://thailand.kinokuniya.com/bw/9789888466542 毛澤東早期傳記 - 由斯諾,蕭三,蕭瑜]</ref> ==與毛澤東是同學== 是[[毛澤東]]早年就讀小學和師範時的同學。《國際歌》歌詞的主要中文譯者之一。 1913年,長沙第四師範學校併入長沙第一師範學校,毛澤東也因此入後者讀書,因此又與肖三同學。 1918年4月13日,與毛澤東、[[李維漢]]等創建「新民學會」。同年到北京,與毛澤東相從甚密。 <ref>[http://cpc.people.com.cn/BIG5/85037/85038/7243121.html 中國共產黨新聞>>史海回眸>>人物長廊毛澤東與蕭三 談《聊齋》]</ref> 1920年,到法國參加勤工儉學計劃。 1922年,加入中國少年共產黨,不久轉入中國共產黨,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北方區執行委員會書記。 1923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期間曾參與了拉丁化新文字工作,與[[陳喬年]]一起翻譯了《國際歌》。 1924年,回國,任共產黨湖南省委委員兼社青團省委書記。 ==用詩歌為中國共產黨而奮鬥== 1928年,肖三因跌倒腦受震蕩,在[[瞿秋白]]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到莫斯科療養。後到莫斯科在遠東聯邦大學任教,教授中國文學,從此開始了文學活動。<ref>[http://epaper.gmw.cn/zhdsb/html/201010/13/nw.D110000zhdsb_20101013_3-03.htm 中華讀書報.光明網 - 憲當代詩人·肖三]</ref> 肖三抱著「文藝上的革命功利主義」精神踏入文壇,他「決定用文藝、用詩歌當武器,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為共產主義理想而戰鬥到底!」 在蘇聯的十幾年裡,他用中文和俄文寫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和報告文學,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工農紅軍和土地革命,歌頌了中國共產黨和蘇維埃政權。 ==詩作-我記得...<ref>[http://www.zein.se/patrick/emisiao-en.html 肖三(Emi Siao)1896年-1983年]</ref>== 我記得... 我記得我的故居和童年時代。 我們一起走在牆上。 一條清澈的河水將地平線連在一起。 一眼望去的帆船在遠處飄來。 父親舉手時說話平靜。 “人類的生命像自來水一樣傾瀉。 看著河邊那大的白楊樹樹幹。 它們是我親手書寫和耕種的。 明年春天的色彩將翻一番。 我們的歌聲將越來越遠。” 我記得父親的耐心教導之聲, 就像他在世的高齡親戚一樣。 如此美麗的國家和領土如何 忍受敵人踐踏鐵蹄的壓迫? 肖三 - 1938 ===ÎÒǵá=== ×Ò×µ×êש±×© × Ò ×£ ××××Åש £Ô C×'OEYμOEμ¡ª¡ª¾UAedO»ö»EO©ù ¡°¡¢EEEu¾IIoA×÷£E®EAeμACa Aa¿'°¶EIACOe'oμANiAo©ø ECIOC×÷¡£EOOOAa³EE A'AeμA'ºE«μ ¼O±±ö¶μOºA© IOACμAeEuμ±¡±£u³¤©ouss¡ IO¼CμAC××»×»½I»aμAEuOo©ö ¾IIo»iμAAIAeEEO¾OUss'|¡£ OaNuAAAoμA°i¼O¹uIA ©o ÐÈÌ½ĐµĐÈ˵µÄúã©tét©u (1938Äê) 這首詩可以看作是由4 + 6 + 4行組成的十四行詩。前四行是引言,中六行說起父親和他的話,後四行重新連接到前四行,其結局頗為意外,幾乎是殘酷的。但是某些動詞形式可能會開放給其他解釋。詩中沒有說明兒子和父親是否獨自一人躺在牆上,河邊是否站著一棵或多棵白楊樹,是否會唱一首或多首歌... 這首詩的瑞典語翻譯包含與原著相同的押韻模式(a,a,b,b-c,d,c,d,e,e-f,g,g,f)並且它也被賦予了適用於十四行詩的節奏。 ==最早用詩歌向世界宣傳中國革命== 在當時的年代里,中國革命被重重封鎖下,在國內外多數人對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大肆誣蔑、醜化,進行歪曲宣傳。 在這個情況下,除了美國記者兼作家[[史沫特萊]]和[[斯諾]],衝破各種阻力,用通訊的形式向世界報道了中國革命的真實情況外,最早用詩歌及其他文藝形式向全世界宣傳中國革命的真相的,就是肖三了。 ==也是最早向世界宣傳魯迅的人== 肖三在蘇聯期間,同[[魯迅]]保持著密切的通訊聯繫。 他是最早在蘇聯向全世界宣傳偉大魯迅和介紹中國左翼文字的。 他曾代替魯迅出席蘇聯作家第一次代表大會,他寫了許多介紹魯迅生平事跡和紀念魯迅的文章,翻譯了魯迅的作品,還主持編輯出版了魯迅著作,他對魯迅的崇敬終生不渝。 ==中國新文字運動的先行者== 肖三還是中國新文字運動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年代,他就和瞿秋白、[[吳玉章]]、[[林伯渠]]等以及蘇聯著名的漢學家[[郭質生]]、[[龍果夫]]等人一起制訂了《中國新文字方案》。 在以後的幾十年里,他對我國的文字改革做了許多工作。長期擔任文藝界各種領導職務,為中國的文字和新詩歌運動作了長期不懈的努力。 作為溝通中外文化的橋梁和和平使者。 ==20年代聞名國際== 1920年代「愛彌·肖」(Emi Siao)早就在國際上聞名。他和國際和平和進步人士有著廣泛的交往,結識了法共的理論家[[沙裡·拉波波]]、越南的革命家[[胡志明]]、保加利亞的革命家[[季米特洛夫]]、土耳其的革命詩人[[希克梅特]],以及蘇聯等國的許多社會名流。 1930年代,他代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出席了在蘇聯哈爾科夫舉行的國際革命作家會議,並連任兩屆蘇聯作協黨委委員。在蘇期間,他除用俄語寫作並出版了詩歌、擁護蘇維埃中國宣傳中國革命和工農紅軍、宣傳魯和中國左翼文學,在國際上有相當的影響。 1939年,與[[鄧發]]等回國到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文協、文化俱樂部等部門工作,主編《大眾文藝》、《中國導報》、《新詩歌》等雜誌,發起並組織延安詩社,開展街頭詩、詩朗誦運動。抗戰勝利後,曾任晉察冀邊區文協常委和華北文協主任,編輯出版了民歌集《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1949年後,主要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曾任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局局長、作協書記處書記、對外文委主任、對外文協常務理事、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等職。 ==被當作蘇聯特務入監== 1961年,秋因請蘇聯人到家做客,被當作蘇修特務審查。 1967年6月,與妻子葉華被分別關押在秦城監獄。 1974年10月,釋放,但仍然受管制。 1979年,在[[胡耀邦]]的過問下平反。 ==一生追求光明== 1983年1月10日, 肖三因肺炎住進北京305醫院。他在病床上接見了黨史工作者,並口述給張家口市勞動技工學校的團員和青年一封信。 他在信中說: 「我雖然入黨60年, 但總的來說對黨對人民貢獻太小, 位高俸厚, 自覺慚愧。 再想起那些無數為黨犧牲的先烈們、 戰友們, 我心中更加沉痛。 李大釗、 瞿秋白、 蔡和森、 趙世炎、王若飛、 葉挺、 向警予, 以及毛澤東、 周恩來……每提起他們, 我總覺是一種力量,一種鼓舞人、激勵人的力量。」 肖三還向青年們談了希望, 他說:「除了毛主席說的『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以外,我希望你們讀點歷史,會使你們更了解中國的過去,會感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責任;讀點黨史,你們會更加熱愛我們的黨。 我殷切希望你們能夠意識到你們對中華民族所肩負的重任。」 他最後告誡青年們:「生命不息, 戰鬥不止,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一直是我的誓言。 」 1983年2月4日, 肖三在北京去世,享年86。 ==家庭== 剪不斷,理還亂的愛 — 肖三與葉華和甘露。 <ref>[http://www.readers365.com/mingrenlishi/073.htm 名人的往事與人脉 - 剪不斷,理還亂的愛 — 肖三與葉華和甘露]</ref> ===第一任妻子=== 1914年,與[[譚雪君]]結婚。 1922年,譚雪君病逝。 ===第二任妻子=== 1923年,與蘇聯籍[[瓦薩]]結婚。(不久因回國問題而離婚)。 ===第三任妻子=== 1935年,與德國籍[[耶娃]](後改中國名[[葉華]],入中國籍)結婚。 1943年,肖三與[[甘露]]外遇。與葉華離婚,葉帶著兩個孩子回到蘇聯。 1949年4月,訪問蘇聯,與葉華重逢,複合、再次結婚。 ===第四任妻子=== 1944年,與[[甘露]]。 1949年,與甘露離婚。 ===子女=== 長子[[肖立昂]]、次子[[肖維佳]]。 肖立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從事水下攝影。在《遠東間諜戰》、《開國領袖毛澤東》等影片中飾演[[史達林]],《開國大典》中扮演[[米高揚]]。<ref>[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5/05-06/7256484.shtml 中國新聞網 - 《國際歌》譯者后代憶二戰:幼時挨餓支援前線(來源:法制晚報)]</ref> ==著作== ===詩集=== 《和平之路》(1952) 《友誼之路》(1959) 《肖三詩選》(1960) 《伏櫪集》(1963) ===主編=== 《革命烈士詩抄》及續編也流傳甚廣。 ===傳記=== 《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1951) ==參考資料== [[Category:詩人]] [[Category:翻譯家]] [[Category:中国人]]
返回「
肖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