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37.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肩髎 的原始碼
←
肩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肩髎</big> ''' |- | [[File:U=411155400,406805252&fm=26&gp=0.jpg|缩略图|居中|[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img.byb.cn%2Fcontent%2F2020%2F06%2F182313500.22285700.jpg&refer=http%3A%2F%2Fimg.byb.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13116270&t=f6620a1885407d88f4c107f6934fb2c3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82%A9%E9%AB%8E&step_word=&hs=0&pn=6&spn=0&di=301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11155400%2C406805252&os=2791798820%2C3916773026&simid=3383352509%2C289442904&adpicid=0&lpn=0&ln=345&fr=&fmq=161052425487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byb.cn%2Fcontent%2F2020%2F06%2F182313500.22285700.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byb.cn%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jpeg%3Fsec%3D1613116270%26t%3Df6620a1885407d88f4c107f6934fb2c3&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kyk_z%26e3BvgAzdH3F15v_dacdm_z%26e3Bwfrx&gsm=7&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肩髎: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布有腋神经肌支和旋肱后动脉肌支。主治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及肩关节周围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目录== 1 命名 2 穴位解剖 3 穴位找法 ▪ 标准定位 ▪ 取法 4 操作方法 ▪ 刺法 ▪ 灸法 5 治疗效果 ▪ 原因 ▪ 效果 ▪ 功用 ▪ 主治病症 =命名= 肩髎 jianliao (SJ 14) 肩,指穴在肩部;髎,孔隙的意思。“肩髎”的意思是指三焦经经气在此穴位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到本穴后,因散热吸湿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就像从孔隙中漏落一样,所以名“肩髎”。 =穴位解剖= 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部)、[[小圆肌]]、大圆肌、[[背间肌]]。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经。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 所以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都可以影响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区域感觉消失。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 深抵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穴位找法= ==标准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 1、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2、垂肩,于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2寸,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处取穴。 =操作方法= ==刺法== 1、直刺1.-3.0寸,臂外展,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进针,深刺右透极泉,[[酸胀]]可扩散至整个关节腔,可有麻电感向下扩散。 2、向下斜刺2.0-3.0寸,,退针至浅层,再依次向两旁斜刺,,即"合谷刺",酸胀感可扩散至肩部,或麻电感放散至手指。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5分钟。 肩髎穴可以治疗肩周炎。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 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治疗效果= ==原因== 手持重物或进行激烈运动之际,会产生肩膀举不起来或疼痛、手臂困倦的症状,此乃因肩膀的三角肌轻度发炎之故。三角肌,就是我们将手臂举到正侧面的重要肌肉。肩膀即担任调整肌肉机能的作用。 ==效果== 本穴位可调整肱三头肌的状况。 如果长期持续手持重物,会产生连手肘都无法伸直的症状,此乃因肱三头肌过度伸展,致使血液循环恶化所造成的。 [[肩膀]]有重压感而使手臂抬不起或肘痛等的症状时,刺激[[肩髎]],可得到效果。治疗时,除了指压本穴位外,同时刺激肩髂(--190页)、臂臑,更可发挥治疗效果。另外,也用于因脑中风所造成的半身不遂。 ==功用== 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病症== 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针灸学·相关科技名词<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2788688010959623&wfr=spider&for=pc 肩痛不举找肩髎——肩髎穴!],腾讯, 2018-08-19</ref> ==视频== {{#iDisplay:z06187hhp0w |480|360|qq}}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90 人類學總論]] [[Category:413 中國醫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肩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