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3.126.2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肿头龙 的原始碼
←
肿头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肿头龙</big>''' |- |<center><img src=https://p1.ssl.qhimg.com/t0109b903aef6bc20d7.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81420&sid=6194384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肿头龙'''生活在六千七百万年前,体长5米左右,头顶肿大,好像长着一个巨瘤,用两条粗壮的后腿走路,是鸟脚类恐龙的一种。脸部与口部饰以角质或骨质突起的棘状物或肿瘤;而头颅背部覆以突起的构,头骨顶部出奇的肿厚、隆起,厚度达25厘米。由于头骨肿厚,头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闭了。肿头龙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内陆平原和沙漠中。 =='''简介'''== 恐龙名称: 肿头龙 拉丁文名: pachycephalosaurus 恐龙体长: 4.5米(最大有5米) 恐龙体重: 1.5吨 生存年代:白垩纪末期 分布地点:美国蒙大拿州、南达科他州、怀俄明州、加拿大 辨认要诀:头颅为厚达23厘米厚的骨板覆盖 肿头龙的拉丁文意即"山丘状头壳的[[恐龙]]" 肿头龙科是[[恐龙]]是一类奇特的鸟脚类中小型恐龙。它们的头盖骨异常肿厚,并扩大成了一个突出的圆顶,头颅极其坚硬。它们的典型代表是肿头龙。 =='''评价'''== 肿头龙科恐龙的种类比较多,除肿头龙外,还冥河龙、倾头龙、剑角龙、平头龙、小头龙等,共有10多种。 实际上,到了距今1亿年至6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恐龙王国已经进入了它的黄昏期。可是就在这临近结尾的时候,恐龙大家族中又演化出了许许多多奇特的类群,这些新出场的"演员"们把恐龙世界的最后一幕上演得分外地辉煌。肿头龙类就是这些新出场的"演员"中非常独特的一群。它们区别于其它恐龙类群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头顶上的骨骼异常的肿胀曾厚,因此科学家们推测它们很可能像山羊一样,雄性之间靠经常性的以头相撞,胜利者就可以在群体中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发现于蒙古高原的胀头龙就是肿头龙类最早的代表之一。 胀头龙的标本只有一块残破的头骨,但是这块仅仅只有不到13厘米高的头骨其顶部的厚度却达到了10厘米!这么奇特的头骨只可能属于肿头龙类的,它的功能大概只能是为了抗拒彼此猛烈对撞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以使脑子和头部的其它器官不至于受到损伤。科学家推测,胀头龙身长2米,体重不到50公斤,在肿头龙家族中属于小型种类。 胀头龙生活在8千万年前的蒙古高原上。它们的栖息地是一种干燥,甚至在某些时候还有些沙漠化的环境。发现于同一时期的植物化石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它们都是一些耐旱的类型。不过,今天蒙古高原上的戈壁滩比恐龙生活的那个时代更加干旱。这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有更多来自海洋的水蒸气能够到达那里形成降雨,因此那时戈壁的气候比现在更为湿润,在雨季时节可以形成许多浅浅的池塘或湖泊。<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01733173463560&wfr=spider&for=pc 肿头龙]搜狗</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362 演化論]]
返回「
肿头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