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208.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胄叶线蕨 的原始碼
←
胄叶线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529胄叶线蕨.jpg|thumb|35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529.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weiyexianjue.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胄叶线蕨''',水龙骨科植物,土生植物,根状茎纤细,长而横走,卵形至披针形而先端渐尖至尾尖,褐色,具粗筛孔,全缘或近全缘。叶远生,柄长,与根状茎相连接处的关节不明显;叶脉网状,侧脉通常仅下部明显,不达叶边,稍曲折。叶无毛。生于山谷疏林下。国内外均有分布。 * 中文学名:胄叶线蕨 * 拉丁学名:Colysis hemitoma (Hance) Ching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纲:[[蕨纲]] * 亚 纲:[[薄囊蕨亚纲]] * 目:[[真蕨目]] * 科:[[水龙骨科]] * 亚 科:星蕨亚科 * 属:线蕨属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25-6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生鳞片;鳞片黑褐色,卵状披针形,长2.91 (1.0-4.6) 毫米,宽0.6 (0.2-1.0) 毫米,长宽比4.99 (3.52-6.05) ,顶端长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有小齿。叶远生;叶柄长5-30厘米,淡棕色,上部有狭翅,疏生鳞片;叶片阔三角状披针形或戟形,长10-25厘米,基部宽3-1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截形,常有一对近平展的披针形裂片或边缘分裂为2-6对不规则的裂片;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3-10厘米,宽0.6-1.8厘米,有时基部不分裂而为阔楔形,全缘或呈波状;侧脉明显,稍斜展,小脉网状,在每对侧脉间有2行网眼,内藏小脉分叉或单一;叶纸质或草质,上面无毛,下面幼时沿叶脉和叶轴疏生小鳞片。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网状脉上,在每对侧脉间排列成一行,伸达叶边,连续或有中断,幼时有盾状隔丝覆盖,易脱落。孢子极面观为椭圆形,赤道面观为肾形。大小为(21.3-30) 23.6微米x 41.9 (35-47.5)微米。单裂缝,裂缝长度为孢子全长的1/4-1/3。周壁表面具球形颗粒和缺刻状刺。刺表面有颗粒状物,有时刺会脱落。<ref>[https://plant.cila.cn/tujian/weiyexianjue.html 胃叶线蕨]</ref> 本种与C. wrightii很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种叶片基部边缘通常具有不规则的条裂。秦仁昌(1937)在中国蕨类植物图说中描述本种时虽然未提到隔丝,但在图中却绘有“叶体下面小脉上囊群中的鳞片”。在线蕨属中,只有C. wrightii和本种的孢子囊群上具有鳞片状隔丝,说明二者有密切的联系。Nooteboom(1997)认为本种可能是C.macrophyllus和C. elliptica的杂交种。有待细胞学证明。 == 分布范围 == 产自浙江 (泰顺) 、江西 (安远、大余、会昌、南丰、南康稀齑拔、福建(南靖、南平、三明、上杭、沙县、武平)、湖南(宜章、永顺)、广东(大埔、乐昌、连山、罗浮山、南雄、曲江、始兴、翁源、新丰、信宜、阳春、阳山、英德)、海南(临高)、广西(扶绥、临桂、龙州、平南、三江、瑶山、昭平)、四川(荣县)、贵州(赤水、平塘)等省区。分布于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 == 生长环境 == 生长于山谷疏林下。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胄叶线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