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6.42.1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胡弓 的原始碼
←
胡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胡弓22.jpg|350px|缩略图|右|<big>胡弓</big>[https://img.mp.sohu.com/q_70,c_zoom,w_640/upload/20170509/3e3520d6a92f4854b9cc8cd2aff01955.jpg 原图链接][https://m.sohu.com/a/139358663_653249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胡弓'''(こきゅう)是[[日本]]的一种弓弦乐器。 ==起源== 最初见于文献是日本[[江户时代]]初期,略晚于三味线。起源未有定论,但一般认为和中国的[[二胡]]的关系较远,反而与[[东南亚]]的一些民族乐器相近。大致和日本地歌、筝曲的形成是同一时期,为当时的盲人[[音乐]]演奏家所使用、传承至今。 ==构造形状== 类似“缩小版”的三味线,制作的[[材料]]也和三味线类似。琴杆部分现多用[[红木]]、紫檀、花梨等木材,而琴身使用[[花梨]]木材,蒙上猫皮或狗皮。琴码是与三味线最大的不同之处<ref>[https://music.163.com/#/playlist?id=407262311 日本传统器乐•三味线的古朴与淡雅],网易云音乐,2016-6-23</ref>。不仅安放的位置不同,使用的形状、材质也完全不同。弦一般采用丝弦。一般是三根弦,另外也有四弦、五弦胡弓。明治后期的音乐家宫城道雄为加强低音部而改良的“大胡弓”等。弓杆部分使用[[紫檀]]、花梨、[[竹子]]等木材,也有涂上大漆的。弓杆部分并非笔直,而是稍微向内侧(弓毛方向),这是为了增加弓的弹力。 与小提琴一样。通常的弓可以从中央拆开成两部分。弓毛使用圆筒状的马尾毛,可以从弓杆上拆卸。日本三曲界使用的弓通常很长,超过70厘米、甚至全长一米的弓也不少见。弓毛的特征是毛量多,而且不绷直,而是略有松散。不过一些[[民谣]]系的流派使用的弓更细小一些。 ==演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身立在地上,用弓摩擦发声,姿势有些类似于[[蒙古族]]的[[马头琴]],不过依照日本传统习惯为跪坐在地上。与小提琴演奏时改换弓的角度不同,由于胡弓的弓比较长,所以拉弓的位置基本不变,因此要转动琴体本身。 ==音色调弦== [[调弦]]定调方面,小型三味线形状的胡弓可以与三味线同样定调,主要有“本调子”(即第二弦比第一弦高4度,第三弦比第一弦高8度。如从一到三依次为 D,G,D)、“二上调”和“三下调”(参见三味线的定调)。 在胡弓乐、地歌、筝曲中绝大多数使用“三下调”,即在“本调子”的基础上把第三弦调低小一度,第二弦不变,如从一到三依次为 C,F,bB。义太夫、民谣[[作品]]中也有不少使用“二上调”的。 ==乐曲作品== 日本民族传统乐曲形式“三曲”中,胡弓曾经是不可缺少的[[乐器]],并在江户时代盛行一时,但在明治时代逐渐被尺八取代。除了三曲合奏,也有独奏乐曲。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在盲人[[音乐家]]的发扬之下,形成了后世所称的“胡弓乐”。流派上基本可以分为[[大阪]]系、京都系、[[名古屋]]系三派,也有对应山田流筝曲的藤植流、松翁流等流派。演奏曲目上,一般习惯上分为“本曲”和“外曲”:原本为胡弓演奏而创作的就是“本曲”,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本曲曲目,如《蝉の曲 (名古屋派・吉泽检校作曲)》、《岗安砧》 (藤植流・作曲者不详)。还有和其他乐器交流的曲目,如与尺八交融的《鹤的巢笼》、与日本筝合奏的名曲《千鸟之曲》等等。著名演奏家有吉泽检校(名古屋系)等。除了古典作品以外,义太夫节、[[歌舞]]伎中也有胡弓的参与,另外日本从南到北的民谣中也有很多民俗作品和[[宗教]]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日本[[富山县]]富山市八尾地区<ref>[https://www.517japan.com/viewnews-65902.html 秋季盛典——おわら風の盆],日本通 ,2013-6-18 -</ref>演奏的《越中おわら节》。 ==视频== ===<center> 胡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日本传统胡弓演奏神秘园名曲《夜曲》 </center> <center>{{#iDisplay:d0520t2ml32|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返回「
胡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