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33.23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脑颅 的原始碼
←
脑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621/868f2b89766e4bb5837c7bb982b1b7e7.pn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50658021_542810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脑颅'''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展台上一颗无可取代、熠熠闪光的明珠<ref>[https://www.sohu.com/a/316633117_161835 中国汉字: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搜狐,2019-05-26</ref>。汉字之美,美在庄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ref>[https://www.sohu.com/na/409127320_120712932 汉字演变简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汉字字形看五千年社会变迁],搜狐,2020-07-22</ref>。她的美,是无与伦比的。 ==名词解释== 脑颅由8块骨组成,包括成对的颞骨和顶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颅腔的顶是穹窿形的颅盖,由额骨、枕骨和顶骨构成。颅腔的底由蝶骨、枕骨、颞骨、额骨和筛骨构成。筛骨只有一小部分参与脑颅,其余构成面颅。 脑颅的组成 额骨 位于颅的前上份,分额部、眶部和鼻部。额鳞呈贝壳形,与鼻部、眶部之间的空腔称额窦;眶部为后伸的平位薄骨板,构成眶上壁;鼻部位于两侧眶部之间,呈马蹄铁形,缺口处为筛切迹。 筛骨 位于两眶之间,蝶骨体的前方,构成鼻腔上部和外侧壁。筛骨在冠状面上呈巾字形,分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筛板是多孔的水平骨板,构成鼻腔的顶,板的前份向上伸出的骨脊称鸡冠;垂直板自筛板中线下垂,居正中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上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骨片围成的小腔称筛窦。迷路内侧壁有两个卷曲的小骨片,即上鼻甲和中鼻甲。迷路外侧壁骨质极薄,构成眶的内侧壁,称眶板。 蝶骨 位于颅底中央,形似展翅的[[蝴蝶]],分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4部。蝶骨体为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被分隔为左、右两半,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体上面呈马鞍状,称蝶鞍,中央凹陷处为垂体窝。大翼由体向两侧发出,分为凹陷的大脑面、前内侧的眶面和外下方的颞面。颞面借颞下脊分上、下两部:上部是颞窝的一部分,下部构成颞下窝的顶。大翼根部由前向后外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通过神经和血管。小翼为三角形薄板,从蝶骨体的前上份发出,上面是颅前窝的后部,下面构成眶上壁的后部。小翼与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管。小翼与大翼间的裂隙为眶上裂。翼突从体与大翼连接处向下伸出,由内侧板和外侧板构成。矢状方向贯通根部的细管称翼管,向前通入翼腭窝。 颞骨 参与构成颅底和颅腔侧壁,以外耳门为中心分为鳞部、鼓部和岩部: 1.鳞部:位于外耳门的前上方,呈鳞片状。内面有脑回的压迹和脑膜中动脉沟;外面光滑,前下部有伸向前的颧突,与颧骨的颞突构成颧弓,颧突根部下面的深窝为下颌窝,窝前缘较为突起,称关节结节。 2.鼓部:位于下颌窝的后方,为弯曲的骨片。从前、下、后三面围绕外耳道。 3.岩部:呈三棱锥形,尖指向前内对着蝶骨体,底与鳞部相接。前面朝向颅中窝,中央有弓状隆起,隆起外侧较薄的部分,称鼓室盖,近尖端处有光滑的三叉神经压迹。后面中央部有一孔,即内耳门,通内耳道。下面凹凸不平,中央有颈动脉管外口,向上通入颈动脉管。此管先垂直上行,继而折向前内,开口于岩尖,称颈动脉管内口。颈动脉管口后方的深窝是颈静脉窝,后外侧的细长骨突为茎突。在外耳门的后方,岩部向下伸出的突起称乳突,内有许多腔隙称乳突小房,茎突根部后方的小孔为茎乳孔。 枕骨 位于颅的后下部。前下部有枕骨大孔,借此孔枕骨分为4部。前为基底部,后为枕鳞,两侧为侧部。侧部的下方有椭圆形突起称枕髁,髁下面的关节面与寰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 顶骨 四边形,位于颅顶中部。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脑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