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40.10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膝關節置換術 的原始碼
←
膝關節置換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膝關節置換術.jpg | thumb | 400px | 膝關節置換術 <br> [https://kknews.cc/health/jm46lzp.html 原圖鏈接] ]] '''膝關節置換術''',用一個外形與骨曲線相吻合的金屬組件,代替原來的[[股骨]](大腿骨)表面。[[脛骨]](小腿骨)表面通常置換為平坦的金屬組件,以及作為[[軟骨]]的光滑塑料成分。[[膝關節]]底面亦可置換為塑料或金屬和塑料相結合的植入物。 [[膝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慢產生、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它與老化、關節受傷、基因、個人體質、肥胖、過度使用有關,通常發生在膝關節內側,而產生所謂的“O”型 腿現象。 慢性膝痛和生理殘障的常見原因是[[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和[[創傷性關節炎]]是最普遍的病因。 退化性關節炎通常在 50 歲後發生,亦可能和家族病史有關。軟骨變軟並磨損,硬骨直接磨擦而引致痛楚及關節僵硬。目前是施行人工關節置換術最常見的原因。 風濕關節炎則由滑膜增生引起,能導致關節發炎及水腫,能損壞軟骨並最終令軟骨磨 損、關節僵硬及痛楚。 創傷性關節炎通常在嚴重的膝傷後發生,骨折或韌帶撕裂逐漸令軟骨接磨損,引起膝痛並破壞功能。 當關節炎較嚴重時,關節面軟骨會嚴重磨損破壞,甚至出現變形,往往會導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時保守治療多成效不彰,人工關節是最佳的選擇。其它如類風濕性關節炎,於較嚴重時亦常考慮人工關節置換。<ref name=“stm">{{cite web |url=http://www.stm.org.tw/stm_health14/資料-新/B10-1全膝關節置換手術.pdf | title=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language=zh | date= | publisher=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種類== 最常見的是把整個人工關節表面都換掉,即「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它只是將外面破壞的那一薄層關節面切掉,換上一層人工關節面。第二種,只把壞掉的某一部分某一小塊換掉,即「人工膝關節單髁置換術」,好比我們修房頂,哪兒漏水,我們就補哪兒修哪兒,而不是把整個房頂都修一遍。相比第一種方法,這種「單髁置換」屬於微創,切口小費用低,手術快更安全。但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把整個關節都換掉」。<ref name=“kk">{{cite web |url=https://kknews.cc/health/3bv8vy.html | title= 膝關節炎晚期患者 人工關節置換是首選治療方法| language=zh | date=2016-07-04 | publisher=每日頭條 | author= | accessdate= }}</ref> ==手術適應症== 第一種,「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適應症:①嚴重關節畸形,明顯外翻或內翻;②嚴重疼痛,經其他治療不能緩解;③功能障礙,無法坐立、行走、爬樓的。存在上述三種情況之一,就要考慮做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了。 第二種,「人工膝關節單髁置換(主要為內髁)」適應症:①輕度的膝骨關節炎,僅有內側關節的輕度退變,其他部位完好;②膝關節活動度至少有90°以上,伸直欠缺的角度小於 5°,膝內翻小於10°並能夠通過外力糾正;③前交叉韌帶功能正常;④體重小於90 kg。如果同時具備上述四點,就可以選擇做「單髁置換」。<ref name=“kk"/> == 參考資料 == {{reflist}}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膝關節置換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