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86.1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臧福科 的原始碼
←
臧福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臧福科2.jpg|缩略图|[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8%87%A7%E7%A6%8F%E7%A7%91&correct=%E8%87%A7%E7%A6%8F%E7%A7%91&ancestor=list&cmsid=c3e6fb402dce93e1f2665fba400cf1bf&cmran=0&cmras=0&cn=0&gn=0&kn=10&fsn=70&adstar=0&clw=241#id=8cb76b2c1dd5aaeebd500a948d653285&currsn=0&ps=59&pc=59 原图链接][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4/13/13790267_639729861.shtml 个人图书]]] '''臧福科''' (1937年3月 ) 男,健管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东直门医院按摩科主任。 运用腕部松振法在腹部,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总结出“振腹疗法”适用于内分泌系统引起的疾病,如糖尿病、便秘、胆绞痛等内科病,痛经、闭经等妇科疾病,以及属于卡压综合征和无菌性炎症的范畴的骨科疾病,如部分颈椎病,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等。毕业后留校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工作,师承我国著名骨伤科专家刘寿山教授,深得其真传。五版全国中医院校教材《推拿学》副主编。 始终坚持临床、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于1992年创立“大成推拿学派”,在2003年10月创立“振腹疗法”,并以“振”法按摩术独步天下。曾任北京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主任,东直门医院按摩科主任;曾任全国中医药协会推拿学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曾任职全国推拿学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曾任北京市第七届正骨按摩学会委员;全国第一批按摩教授,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几名高级按摩专家之一,曾在[[美国]]、[[日本]]、[[瑞士]]、[[法国]]、菲律宾、南韩、[[香港]]、[[马来西亚]]等国讲学、出诊,受到各界好评。<ref> [http://www.dzmyy.com.cn/Html/Doctors/Main/Index_319.html]</ref><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324/13/13790267_639729861.shtml]</ref> == 贡献 == === 学术成果 === 师从北京中医学院骨科专家[[刘寿山]]教授,深得刘老真传。不仅继承了刘老关于正骨、治筋的一整套理论、方药和手法。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 1992年创立大成推拿学派。主张从整体观点出发,以中西结合为手段的治疗原则,强调手法在临床运用中,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派之医技,而应兼取百家之所长。 发表论文15篇,主编和协编专著10部。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特批国家级百名老中医《臧福科学术研究室》。 === 主要著作 === '''臧福科'''教授继承并发扬了刘寿山先生在正骨、治筋等方面的理论与治法,配合自身体会不断创新,将诸多心血所得,编著于《大成推拿术》、《推拿学》、《推拿基础学》、《中国推拿术》、《按摩病自除》等10余部著作中,其代表性专著《大成推拿术》于199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ref>[http://www.tushu007.com/ISBN-9787800897696.html 大成推拿术]</ref> === 论文选编 === 1.著名中医正骨教授刘寿山先生部分讲课内容的整理——伤筋。 2.浅谈刘寿山先生治筋手法特点 《北京中医药》1983年第02期。 <ref>[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BJZO198302004.html 浅谈刘寿山先生治筋手法特点]</ref> 3.治疗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的手法介绍 刘佑华 臧福科 季根林 刘兴福 《新医药学杂志》 1979年03期。 <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7903019.htm 治疗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的手法介绍]</ref> 4.推拿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 藏福科;赵作伟;刘长信;徐胜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987年第05期。 <ref>[http://wuxizazhi.cnki.net/Search/ZYYY198705021.html 推拿对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ref> 5.推拿治疗慢性喉炎13例 臧福科 刘宗保 葛英华 《中医杂志》 1983年04期。 <ref>[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YZ198304036.htm 推拿治疗慢性喉炎13例]</ref> ==== 振腹疗法 ==== 振腹疗法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提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总结出以振腹按摩为主的独特脏腑按摩治疗形式。广泛用于治疗内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近年来又开始应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周炎等伤科疾病,也有不错的效果。 1 振腹疗法的操作程序和主要手法 振腹疗法的整个操作分为背部操作和腹部操作。其中整个操作过程以振腹操作为中心,通督脉、通任脉、分腹阴阳、揉腹为基础手法,拿腹、推腹为结束手法。 1,1通督脉、分推背腰、调背腧、直推背部患者俯卧,操作者立于一侧。 1,1,1拿肩井:术者以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提拿肩井穴五遍。 1,1,2通督脉:以中指指腹紧贴大椎穴,食指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夹脊,沿脊柱由大椎穴捋至骶嵴,这是通督脉的起式,也是对脊柱的初步检查。 1,51,3分推背腰:操作者以两手拇指分别置于背部大杼穴两旁,余指分置两侧,拇指自内向外下方,沿背部肋间隙的方向分推至两侧腋中线。自上向下依次推到骶部。操作两遍。 1,1,4调背腧:以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或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重复5遍。上述两种操作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患者情况灵活选用。 1,1,5直推背部:沿督脉与膀胱经由上至下直推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各两遍。 1,2通任脉、分胸腹阴阳、调募穴‘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右侧。 1,2,1通任脉:术者用拇指指腹沿任脉由天突至中极做推法,双拇指一推一拉交替操作十遍。 1,2,2分胸腹阴阳:①分胸阴阳:术者两拇指置于胸前正中线,余指置于胸部两侧,沿肋间隙,自内向外分推到腋中线,边推边走到肋弓。②分腹阴阳:用两拇指置于剑突下,余指置于腹部两侧,沿肋弓向两侧分推到腋中线,边推边走到耻骨联合。 分胸腹阴阳临床可根据辨证随证分别运用,操作3遍。 1,2,3调募穴:十二募穴的操作包含在其它操作当中,临床可根据辨证随证加减。如在分胸阴阳时以拇指推法重点在中府、日月、期门、章门、京门操作,通任脉时以拇指推法重点在膻中操作,巨阙、中脘、天枢、石门、关元、中极,可选用点法或点振法操作。 1,3揉腹患者仰卧,术者坐于患者右侧。术者以右手小鱼际向内大鱼际向外交替揉法。操作,并以脐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移动操作5遍,逆时针再操作5遍。临床可根据补泻需要进行选择。 1,4振腹和我们以前介绍的不同振源振法的分类不同,振腹按摩仅采用腕振法,分为掌振法和指振法,以掌振法为主。 1,4,1操作方法:术者取坐位,肘关节自然屈曲,以前臂肌肉的不自主痉挛带动腕关节小幅度、高频率的屈伸运动,使产生的振颤通过手掌或指端持续作用于腹部和穴位。 1,4,2操作要领:振腹按摩掌振法操作时,术者手掌置于患者腹部,以劳宫穴对着患者神阙穴,掌根对患者关元穴,中指对患者任脉,食指和无名指对患者肾经,拇指和小指置于胃经。做指振法操作时,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指端作用于腹部的中脘、气海、关元、梁门、天枢、中极等穴位。操作时要求沉肩、垂肘、松腕,作连续快速的颤动,要求每分钟400-600次,持续操作15分钟左右。 ,5拿腹双手拇指置于腹肌一侧,余四指置于腹肌另一侧,相对用力,拿住腹部,慢慢提起、放下,缓缓松手,约3次左右。 1,6推腹手掌紧贴腹部,由右至左,由左至右在腹部做横向的来回往返推拉法10遍。 2 振腹按摩的作用原理 振腹按摩以振腹操作为主,依靠神阙穴的独特作用,配合调理任督二脉,脏腑的俞穴和募穴,以培元气、畅气机、调开合为法则,借一点而至全身。下面就围绕神阙穴的治疗原理展开讨论。 2,1神阙穴附近区域的解剖生理学认识,神阙穴又有“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环谷”、“生门”等名称。神阙意指神气通行之门户。《厘正按摩要术》云“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神阙穴位居中下焦之间,其上有脾胃肝胆,下有肾膀胱女子胞,胎儿出生前以此与母体相通,人出生以后,剪去脐带脱离母体,真元之气则聚于脐下,为生命的根本。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帝曰:何谓气交?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 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人禀天地之气而生,人身之中,以天枢2,32下分天地,天枢者,人气从之,神阙居中,为人身天地交通之门户。故中医认为,心藏神,肾藏志,脐为心肾交通的门户。 现代医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出生后,剪去脐带,成为腹壁的最薄弱处。其内为小肠,脐窝展中有股壁下动、静脉,分布有第十助间神经前支和内侧皮支。有腹腔神经丛,肠系膜丛,有腹腔节、肠系膜节、主动脉肾结、肠系膜下节支配腹腔和盆腔内的脏器和血管。 2,2神阙穴附近区域在原气运动中的地位原气由肾中精气化生,又有赖后天之水谷精气的充养。《难经·六十六难》认为:“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温煦激发各脏腑、经络和周身组织器官的物质。《难经·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藏六府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医学源始》云:“脐者,肾间动气也,气通百脉,布五脏六腑,内走脏腑经络,使百脉和畅,毛窍通达,上至泥丸,下至涌泉”。原气是三焦之原。而原气的输布又有赖三焦运行元气的功能。故《难经·六难》云:“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 脐位居中下焦之间,为原气之居所,先后天之交汇。振腹按摩既能培补先天之原气,又能增强脾胃之运化,并促进原气经由三焦布达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腠。《景岳全书》云:“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振腹按摩抓住原气的生发和输布两大环节,故能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 2,3神阙穴附近区域的经络学认识,神阙为任脉要穴,任脉循“神阙”,督脉贯脐中央,冲脉挟脐上行,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歧,同源而异流,皆交汇于脐,任脉为阴脉之海,经络之海,统摄手足三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统摄手足三阳;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为五脏六腑之海,调节十二经与五脏六腑之气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故脐为经络之枢,经气汇聚之所,带脉环腰腹一周,前平于脐,约束十四经使不妄行,加之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五官九窍。 脐旁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通过,足阳明胃经下挟脐,足太阳之筋结于脐,手少阴之筋下任脉,挟脐上行,阳明经多气多血与太冲脉的盛衰息息相关,太冲脉和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神阙穴为十二经脉之根,可总督人体诸经百脉,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为神气通行之门户,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枢纽。振腹按摩可激发经络之气,升降气机,调和百脉,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的功能。 2,4振法的气功学原理 振腹按摩时要求治疗室保持安静,患者衣带宽松,采用自然呼吸,平心静气,心无杂念,精神集中于医者手下,即神阙穴附近,脐下为下丹田,这符合意守丹田之意。随着手法操作和术者的诱导,术者之手与患者腹部逐渐进入共振状。在这个状态下,患者精神更加放松,身无挂碍,呼吸平稳,即进入所谓的入静状态。通过医患之间的相互配合逐渐达到调身、调息、调心的目的。从而达到内养真元,外达周身的目的。 2,5振法的现代医学观点 震动对生物体能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生物体的敏感性不同,震动可分高频、中频、低频三种,人类对低频震动敏感,对高频震动不产生生物反应。振法的频率在每分钟400~600次之间,属低频震动,据临床观察振腹按摩对人体的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均能产生良性影响。近10年来臧福科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东直门医院运用振腹疗法参与糖尿病和女性卵巢早衰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 振腹按摩的作用 神阙穴禁针,一般临床多采用灸法、敷药,在神阙穴的按摩操作时一般采用点按法,因为神阙穴的解剖特性,点按法并不十分适宜,相较于点按法而言,振法作用于神阙无疑是最合适的。 《古今名医方论卷一·香砂六君子汤》中柯韵伯曰: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盖人在气交之中,因气而生,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天枢者,人气从之,神阙穴为人身天地交通之门户。振腹按摩作用在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运用这个区域进行治疗,历代针灸文献有很多记载,《医宗金鉴》说:“神阙百病老虚泻,产胀溲难儿脱肛。”认为神阙穴是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肾、温补大元、益气固脱的作用。清代叶茶山《来采文编》认为:“任脉综要,自会阴至神阙多治男女血,神阙至巨阙多治腹中。”提出任脉诸穴以神阙为界,神阙至巨阙诸穴主治腹中疾病,神阙至会阴诸穴主治男女气血不调类疾病。 通过振法作用于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具有补脾益肾,益气养血,交通心肾,宁心安神,温经散寒,调理冲任,消积导滞的作用。主要用于脾肾亏虚之腹痛腹泻,气血虚弱,阳气亏虚之便秘、脱肛,气滞血瘀之腹痛,冲任失调妇人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男子阳萎早泄,精冷不育,膀胱气化不利之小便难、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等。 4 讨论 孙思邈曾提出:“腹宜常摩,可却百病”。运用神阙穴及其附近区域治疗疾病,历代医家有很多记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用一个穴位发展成多种疗法,并且涉及内、外、妇、儿诸多学科,这在中医学中并不多见。目前振腹疗法虽然己广泛运用于临床,但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和理论探索阶段,如何对它进行现代医学原理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07/08/950184_565689795.shtml 振腹疗法(臧福科)]</ref> ==视频== 1.臧福科-振腹疗法。<ref>[https://v.qq.com/x/page/a0539wc8p4z.html 臧福科-振腹疗法]</ref> {{#iDisplay:page/a0539wc8p4z|635|420|qq}}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中医]]
返回「
臧福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