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42.21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舒芙蕾 的原始碼
←
舒芙蕾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舒芙蕾'''<b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3/Souffle_Kyoto01n2820.jpg/500px-Souffle_Kyoto01n2820.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www.wikiwand.com/zh-tw/%E6%A2%B3%E8%8A%99%E5%8E%98 圖片來自wikiwand]</small> |} '''舒芙蕾'''<ref>[https://wfox2012.pixnet.net/blog/post/96226082 舒芙蕾],痞客邦,Apr 08 Mon2013</ref>,是一種源自[[法國]]的[[甜品]],經[[烘焙]]後質輕而蓬鬆。 主要材料包括[[蛋黃]]及經打勻後的[[蛋白]]。Soufflé一字來自法語中一個動詞''souffler''的,意思是「使充氣」或簡單地指「蓬鬆地脹起來」-恰如其分地描述烘焙當兒蛋白與[[奶黃]]結合時的情況。 雖然這多是甜品,但可以以[[乾酪|起司]]或馬鈴薯變成正餐無味版本。 == 歷史 == 舒芙蕾確實面世的日子還未確實知道,但可肯定該食品是於18世紀後期於法國出現。其中一說指於1742年由Vincent La Chapelle(英語:Vincent La Chapelle)出版的《Le cuisinier moderne》已有關於'''舒芙蕾'''食譜的記載,直至1845年Eliza Acton(英語:Eliza Acton)推出的《Modern Cookery》一書將這種食品變得普及起來。 而在《牛津美食指南(英語:Oxford Companion to Food)》(Oxford Companion to Food)一書中則指'''舒芙蕾'''應於1782年才首次出現。 == 構成部分== 每份'''舒芙蕾'''都由兩種基本元素組成: 添加了香味的奶油汁或醬做成的底部,打勻了的蛋白,底部提供了整個食物的味道,而經打勻後的蛋白則容納空氣以提供膨脹的空間。 常用於底部的食品包括[[乾酪]][[巧克力]]、[[香蕉]]、[[檸檬]]或各式水果。當作為[[甜點]]的時候還會加上相當份量的糖。 則離開焗爐的'''舒芙蕾'''會有蓬鬆及脹起的感覺,在擺放5-10分鐘後就會慢慢倒下來(烘焙式甜甜圈也有類似現象,但傳統油炸式甜甜圈則不會出現這個情況),因此剛焗好的舒芙蕾應立即進食以避免失去口感。 對容器並無特定的要求,相反,各式各樣的小杯均是理想的盛載用具。較傳統的有'''舒芙蕾'''杯或用陶瓷製成的模子(英語:Ramekin)。這些容器大小不一,但一般外表都是白色、平底、圓形的瓷器,除了底部其餘部份均做了拋光處理,外圍壓有凹凸花紋。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餐飲業]]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舒芙蕾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