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5.1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良渚古城遗址 的原始碼
←
良渚古城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良渚古城遗址.jpg|350px|缩略图|右|良渚古城遗址[http://news.cjn.cn/gnxw/201709/W020170920359226990793.jpg 原图链接][http://news.cjn.cn/gnxw/201709/t3075418.htm 来自长江网 的图片 ]]]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于2019年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f>[http://www.sohu.com/a/325191774_260616 良渚遗址成为新的世界遗产,“中华第一城”确证五千年文明史] ,搜狐网,2019-7-6 </ref>。 ==地理环境== 良渚古城良渚古城遗址地处浙西山地丘陵与[[杭嘉湖]]平原接壤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脉的支脉,[[东苕溪]]和良渚港分别由城的南北两侧向东流过,凤山和雉山两个自然的小山,分别被利用到城墙的西南角和东北角。 ==外观特征== 良渚古城略呈圆角长方形,正南北方向,东西长1500~1700米,南北长1800~1900米,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 ==功能分区== 良渚古城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除了莫角山巨型台址,[[良渚古]]城中部位置还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末期最高等级墓葬——反山墓地。[[莫角山]]土台和反山墓地均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考古发现 。在城外北偏东五公里处为著名的瑶山墓地,曾出土大批最高等级的良渚文化玉琮、玉壁等礼器。有人从田野考古学角度判断,良渚古国的“首都”应该就在这里。 ==水利系统== 2016年3月15日,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并不是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5月16日,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f>[https://news.china.com/social/1007/20160316/22010472_all.html 杭州良渚发现世界最早水坝 比大禹治水早1000年(图)],中华网, 2016-03-16 </ref>。 外围水利系统位于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由自然山体组成,目前共有11条堤坝遗址,主要修筑于两山之间的谷口位置,分为南、北两组坝群,分别为[[塘山]]、狮子山、[[鲤鱼山]]、官山、梧桐弄等组成的南边低坝群及由岗公岭、[[老虎岭]]、周家畈、秋坞、石坞、蜜蜂弄组成的北边高坝群,构成了前后两道防护体系。根据初步的考古认识,该水利系统兼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功能,与良渚文化遗址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关。 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良渚古城易受到山洪的冲击,直至当代,[[东苕溪]]仍是杭州抗洪排险的重点区域。良渚人首先在外围兴建防洪设施,使整个遗址能趋利避害,兼得山泽之利而无水患之虞,从而使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同时,水利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也为日后良渚古国的管理机构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根据水利专家对溢洪道位置的估算,整个外围水利系统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了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的储水面,蓄水量可达275万立方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 外围水利系统与良渚古城紧密结合,除了水利科学的意义外,还将[[中国]]水利史由现知最早的春秋和[[战国时期]]往前提升了1000年。外围水利系统在坝址选择、地基处理、坝料选材、填筑工艺、结构设计、交通运输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科学性,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极高价值。同时,如此规模浩大的水坝营建,需要相当的管理组织能力,说明当时良渚已经具备了应对复杂需求的社会组织管理能力。 ==考古情况== [[File: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jpg|有框|右|[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517/d7824b976c2d4d75975316fa7acba1e6.jpeg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314694380_349182 来自搜狐网 图片 ]]]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 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 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又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这些大型建筑设施和珍贵玉器等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公里,1987年发掘出12座墓葬,还有一座祭坛。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公里,发现一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 1990年代中期,良渚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约近35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2000年后,[[浙江]]省和[[杭州]]市先后批准成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和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管理条例和保护规划,以加强良渚遗址的保护力度。 2007年起,在良渚遗址发现了占地约3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之后还在古城之外,发现了占地约8平方公里的外城郭迹象<ref>[http://www.taiwan.cn/xwzx/dl/shh/200711/t20071130_493219.htm 考古界重大发现!浙江发现四年前中国最大古城],中国台湾网 , 2007-11-30 </ref>。 2007年9月,在莫角山北侧的河池头村发现了东西分布的底部铺垫石头的类似遗迹,东段与雉山相接。10月下旬,在莫角山东侧找到了南北向分布的相关遗迹;11月找到了莫角山南侧的相关遗迹。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种底部铺垫石头的遗迹应是良渚文化时期围绕莫角山四周的古城墙。 12月,为保护良渚遗址,当地的农民需外迁安置,当地政府打算在瓶窑[[葡萄]]畈遗址高地西侧建农民房。在建房前,因为良渚遗址的特殊重要性,考古队先进场试掘。谁料一挖下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考古队员先发现了良渚时期的古河道,又发现了几块人工堆筑的石块。由于这一遗迹位于良渚的最重要地带———[[莫角山]]遗址西侧平行约200米,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是莫角山遗址的西城墙。于是,省考古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在莫角山周边的考古调查,并得到了批准。 在古城墙边的[[护城河]]里,还发现了很多碎陶片,都是良渚文化晚期的。正是这些出土的陶片让专家在2007年作出判断:良渚古城的年代下限是公元前2300年。 2009年9——10月在首都博物馆举行的新中国考古事业60周年献礼展上,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被介绍为“公元前2400年”,反山12号大墓出土的“琮王”的年代被介绍为“公元前2600年”。但因为反山墓地的形成年代应该与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是大体一致的,所以反山墓地出土的“[[琮王]]”的年代实际上就是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 2011年3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还与[[北京]]大学碳14实验室合作,对从良渚古城叠压城墙中发掘出的一系列样本进行碳14测年。十几组数据显示,良渚古城城墙的年代大致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间。 2016年3月15日,经专家实地考察确证:[[杭州]]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并不是最早的水坝),距今已经有4700至5100年。5月16日,[[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工程的调查与发掘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价值== 良渚古城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系列玉器,揭示了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遗址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为中国5000年文明史提供独特的见证<ref>[http://www.sohu.com/a/326009335_281408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伟大实证——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搜狐网 , 2019-07-10 </ref>。 良渚文化是分布于环太湖地区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遗址和文化命名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瓶窑两镇。国家文物局曾明确提出,在发现的代表中国早期文明的大遗址中,良渚遗址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露的原有认识,标志良渚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发展阶段。这是继20世纪殷墟发现之后中国考古界的又一重大发现,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文明史研究进程和考古学发展。同时,良渚古城的发现将[[莫角山]]大型土台遗址、反山贵族墓地和莫角山周边众多遗址点组合为一个整体,为研究良渚遗址的整体布局和空间关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余杭良渚这里,还有[[嘉兴]]南、[[上海]]东、[[苏州]]、[[常州]]、[[南京]]一带;再往外,还有扩张区,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苏]]北部,接近[[山东]],良渚人为了占领这里,还曾经打了一仗;再往外,还有影响区,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带。 可以看出,当时“良渚”势力占据了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文物遗存==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总量达1万余件。其中,玉器主要作为随葬品出土于分等级墓地,总数不少于7000件,材质以透闪石为主,器型包括玉琮、玉钺、玉璧、三叉形器、冠状饰、锥形器、玉璜、半圆形饰、柱形器、玉镯、玉织具、玉纺轮等,以及圆雕的鸟、龟、鱼、蝉等动物形玉器。 玉琮是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器类。这种内圆外方,蕴涵着“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筒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原创器型,是对神人兽面纹所蕴含的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琮也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玉器。 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单位面积最大的器类,这种有孔的圆形玉器,不仅选材独具特色,而且自早到晚体现出追求圆大和精致并重的器形变化趋势,彰显出其日益重要的地位。玉璧在后世演化为祭天的专用玉礼器,影响比琮更为深远。 [[玉钺]]也是良渚玉器中的重要器类,被认为是王权或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主要出土于高等级的男性墓葬。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钺,器身两面都雕琢着凌驾于飞鸟之上的完整神人兽面纹饰,是“王权神授”的直白表露。 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纹饰主题,也是神崇拜最直观的表现。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部是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的面目,下部是飞禽的利爪。这种人与兽复合、人在复合中处于显要与主导地位的纹饰,展现了环太湖地区早期稻作文明阶段的信仰特征<ref>[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2-01/5565785.shtml 揭秘“琮王”神人兽面图像:良渚玉器的灵魂(图)],中新网 ,2013-12-01</ref>。 神人兽面纹在良渚古城遗址内大量发现,也遍布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并且形象统一,形态稳定,在玉器上位居核心位置,应当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乃至唯一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 不过,良渚文化墓葬中蔚为大观的用玉情景,不仅表明以[[琮]]、[[璧]]、[[钺]]等玉器为载体的精神信仰,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建立在等级分化基础之上的规范化用玉制度业已形成。这种精神信仰功能跟社会政治、人伦 功能并重的用玉制度,恰恰体现出良渚时期发生在生产技术、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上三位一体的变化内容,从而成为疏解环[[太湖地区]]出现区域性早期国家的重要例证。 ==良渚博物院== [[File:良渚博物院01.jpg|有框|右|良渚博物院[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511085432,3524149889&fm=15&gp=0.jpg 原图链接][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znews/201806/t20180626_7624608.shtml 来自浙江在线网 图片 ]]] 坐落在美丽洲公园内,公园有很大面积的湖面,湖内水草丰美,四周树林环绕,初冬时节更显妖娆,树林五彩缤纷,树叶有红的、黄的、绿的,好似良渚博物院漂亮的外衣。[[美丽洲公园]]像绿叶扶红花一样,衬托出良渚博物院古老深邃的文明。 ===介绍展厅=== 博物院基本展览总主题为“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突出展示 良渚文明在中国和世界同类或同时期文明中的地位。在三个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展厅中,分别陈列“发现求真”、“[[良渚古国]]”和“[[良渚文明]]”三大内容。 ====第一展厅==== 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圣地”为传播主题。展出了从1936年发现良渚遗址,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到2007年确立良渚文明约七十年间,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 展厅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为人地相依,距今五千年前后的良渚遗址,位于环[[太湖]]流域的西南部。这里气候温润、水网密布、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为良渚先民提供了创造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历史舞台。 ====第二单元==== 为千年时空,1936年,施昕更发现良渚遗址。1939年,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指出以良渚遗址为代表的远古文化具有独特个性。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命名。良渚文化是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顶峰,上承[[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下接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三单元===== 为文明基石,先民们开辟沃野、种植水稻、养殖家畜,稻米成为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髹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四单元为国之中心,环太湖地区已发现600多处遗址,聚落分化明显。良渚古城作为都邑,有从属性的区域中心,良渚古城与这些区域中心的关系是单方向、向外辐射的。这种单中心的政治格局,使良渚古城成为良渚文化唯一的也是 最高等级的政治中心,显示出早期国家的管理层级与控制秩序。 ====第二展厅==== [[File:良渚先民劳作场景.jpg|260px|缩略图|右|良渚古国先民劳作场景复原蜡像[http://s4.sinaimg.cn/middle/6a01140ch97302bb3e5c3&690 原图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01140c0100nieo.html 来自新浪网 图片 ]]] 为文明圣地,用蜡像复原了良渚古国活灵活现的先民劳作场景、有实地揭取的良渚古城墙剖面、反映莫角山营建的大型油画。运用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全景式复原和再现先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示五千年前良渚古国的灿烂与辉煌。 第一单元为发现古城,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入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二单元为都城格局,良渚古城作为良渚文化的权力与信仰中心,规划合理、营建考究、结构完备、工程浩大。它与周边的山体、孤丘、河网、湿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山——丘——水——城” 的整体格局,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堪称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第三单元为水利文明,良渚遗址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国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建设史和规划史上的杰作。 第四单元为神王之城,良渚古城的规划和营建,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条件、先进的技术理念、稳定的社会秩序,统一的宗教信仰基础上。作为良渚王国的都城,良渚古城呈现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诸多特征,成为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的重要标志。 第五单元为早期城市,距今五千年前后,作为人类文明起源的几个重要区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早期城市,它们是区域内的人口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宗教中心和军事中心,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规划总面积有14.33平方公里,分城址区、瑶山遗址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区和谷口高坝区4个片区。城址由宫殿区、内城、外城组成,呈向心式三重布局结构,古河道贯穿其间。城址总面积631公顷,人工堆筑总土石方量约717万立方米。 ==出版书籍== 截至2018年5月,已出版《[[良渚文化刻画符号]]》<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news/2015/2015-06-02/244370.html 《良渚文化刻画符号》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作家网 , 2015-06-02 </ref>《[[良渚丛书]]》等专著十余部,为遗产价值提炼提供了翔实依据。 ==保护管理== 2001年12月26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杭州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 2013年,被国际考古界选入“2011—2012世界10项考古新发现”。 2013年11月22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杭州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修订)。 2018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视频== ===<center>良渚古城遗址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直播回看:申遗成功后 打卡良渚古城遗址</center> <center>{{#iDisplay:c0897o53alq|560|390|qq}}</center> <center>考古专家发现5000年前“良渚古城”用3D动画再现5千年前建筑风采</center> <center>{{#iDisplay:a06968x6mno|560|390|qq}}</center> <center>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介绍</center> <center>{{#iDisplay:y0895dpdrlg|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良渚古城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