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6.250.14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芗剧 的原始碼
←
芗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芗剧.jpeg|有框|右|<big>芗剧戏曲</big>[http://sp.xijucn.com/images/img/2017922241458111.jpg 原图链接][http://sp.xijucn.com/qita/14693/ 来自 戏曲大全 的图片]]] '''芗剧'''原名歌仔戏,是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其足迹遍及于龙溪、晋江、厦门、[[台湾省]]及[[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 ==简介== 芗剧,原名歌仔戏,亦名子弟戏,起源于漳州<ref>[https://www.sohu.com/a/205000193_523140 芗剧源流来历],搜狐,2017-11-17</ref>。明末清初,[[郑成功]]率部收复台湾,把流传于漳州的“歌仔”(锦歌)、“车鼓弄”等民间[[艺术]]带到台湾,并与当地[[民歌]]小调结合,在农村、渔区广泛流行,出现坐唱形式的“歌仔馆”。清末,由于迎神赛会的需要,清唱的“歌仔馆”走上广场,出现化妆游行的表演形式,时称“歌仔阵”。此后,“歌仔阵”吸收梨园戏、四平戏和乱弹的剧目及表演艺术,在[[农村]]谷场、庙埕牵草绳圈地演出,民间俗称“落地扫”。逢年过节,也搭戏棚[[表演]]。因为是从“歌仔阵”发展起来的,故称歌仔戏。 芗剧唱腔特点是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旋律优美,节奏强烈,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曲调有七字仔调、杂念调、大调、倍思及其他民歌、时曲。伴奏[[乐器]]有[[壳子弦]]、大广弦、台湾笛、[[月琴]]等。唱词通俗,多用生动的民间语汇,乡土气息浓厚。 ==传统剧目== 芗剧的传统剧目大约有五百多个。最初多用歌仔戏的唱本,进入城市后,增加了[[历史]]题材的剧目,多是从其他剧种或[[小说]]改编来的连台本戏。当时多是幕表戏,没有固定台词和唱词。1939年后,[[艺人]]邵江海首先废除幕表制,编定本剧种的第一个[[文学]][[剧本]]《[[六月飞霜]]》(又名《六月雪》),以后又编演了《[[白蛇传]]》、《[[白扇记]]》、《山伯英台》、《陈三五娘》、《安安寻母》等三十多出戏,初步奠定了芗剧传统剧目的基础。 芗剧的传统剧目均为幕表戏<ref>[https://www.sohu.com/a/205717631_523140 芗剧的传统剧目 ],搜狐,2017-11-21 </ref>。《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吕蒙正]]》、《杂货记》被称为歌仔戏“四大柱”。30年代末,芗剧名艺人邵江海为改变幕表制,曾编演《六月飞雪》等定型戏,但普遍上演的剧目仍是幕表式的“提纲戏”。 芗剧历年来上演创作和移植的现代戏80多个,在全省名列前茅。90年代初,杨联源、[[方朝晖]]创作的《[[戏魂]]》,一举获得全国现代戏会演优秀编剧奖、[[文化部]]第二届文华剧作奖,成为历届文华奖福建省获此殊荣的少数现代戏剧目之一。在全省获一等奖的剧目还有《月蚀》、《侨乡轶事》。 ==视频== ===<center> 芗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芗剧《秦香莲》全集</center> <center>{{#iDisplay:f0750315grt|560|390|qq}}</center> <center>经典芗剧-歌仔戏《赌妻》全集</center> <center>{{#iDisplay:z0851se0f7b|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返回「
芗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