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2.14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花生白绢病 的原始碼
←
花生白绢病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big>花生白绢病</big>''' [[File:花生白绢病.jpg | thumb | 400px | 右 | 花生白绢病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n.sinaimg.cn%2Fsinakd20200519ac%2F264%2Fw640h424%2F20200519%2F7d52-itvqcca4954527.jpg&refer=http%3A%2F%2Fn.sinaimg.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2710288&t=2e5cfac2efc08e2141f4f87860e12580 原圖鏈接] ]] 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花生上的病害。花生各个生育期均可受白绢病菌侵染,主要为害植株茎部、果柄、荚果及根部。 花生白绢病是花生上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真菌性病害]],在美国和[[印度]]等主要花生生产国家发生普遍。白绢病在中国多数花生产区均有发生,来由于耕作制度改变、高产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和气候条件的改变,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发展为花生上重要病害之一,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可以从选种整地、合理轮作、测土配方、合理施肥、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开展综合防治策略。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花生白绢病 为害植物:花生 [[File:花生白绢病1.jpg | thumb | 400px | 右 | 花生白绢病 <br> [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19%2F1112%2F93d39e79j00q0v3c30023c000hs00bym.jpg&refer=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2710289&t=165716093c86662722b8449b2f26289d 原圖鏈接] ]] 为害部位:茎部、果柄、荚果及根部 病 原:齐整小核菌 == 病害学史 == 在中国,杨家珍报道,1957-1959年花生白绢病在安徽省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三年发病面积均达到70%以上,但随后未见有花生白绢病大面积发生报道。花生白绢病发生为害加重、分布区域逐年扩大,在山东、辽宁、河南、广东、江西等省部分产区大面积流行。 花生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在美国,1988-1994年白绢病造成花生产量年均损失7-10%,南方重病地损失达80%,仅佐治亚州每年经济损失高达3680多万美元。东南亚国家由白绢病造成花生产量损失10-25%,重病地可达80%以上。阿根廷不同年份花生白绢病发病率14-34%,每公顷产量损失150-570千克。日本Ikuko等报道筑波(Tsukuba)郊区花生白绢病发病率10-40%。中国山东、辽宁、河南、广东、江西花生白绢病发生地区,一般地块发病率10%左右,重病地发病率30%以上,花生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 病原特征 == 病原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 (Curzi) Tu. & Kimbrough.),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 形态特征 === 自然条件下该菌很少产生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主要靠无性世代产生的营养菌丝和菌核。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初期为白色,后变成黄褐色;菌丝呈辐射状生长,后期菌丝紧密聚集形成菌核,菌核初期为白色小球体,后期菌核增大变成黄褐色,最后变成黑褐色或茶褐色。菌核坚硬、表面光滑、圆球形,直径0.4-1.7毫米。 === 生理特性 === Punja1985年对花生白绢病菌菌丝生长、菌核产生、结构组成,以及萌发受到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气性)、营养物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综述。傅俊范等研究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0,菌核最适产生温度为25℃。该菌在PDA培养基生长最好,全黑暗条件下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菌核产生有抑制作用。病菌在多种营养物上都能进行营养生长,但只能在[[半乳糖]]或蔗糖作为唯一碳源和[[尿素]]或[[赖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产生菌核。 在麦芽培养基上低浓度铬离子提高菌丝生长速度,高浓度铬离子抑制菌丝生长。随着培养基中铬离子浓度提高(0.01-0.1毫克/毫升),菌丝和菌核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菌丝中总蛋白质含量减少,抗氧化酶含量增加。 该病菌具有广泛寄主范围,能侵染5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小麦]]、[[大豆]]、花生、芝麻、番茄、[[向日葵]]等一些重要农作物。 == 发病条件 ==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年,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种子也可带菌,病菌在田问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雨后马上转晴,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地、播种早的发病重。<ref>[https://www.tuliu.com/read-95592.html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技术详解!,土流网2019-02-12] </ref> == 危害症状 == 在高湿条件下,染病植株的地上部可被白色菌丝束所覆盖,然后扩展到附近的土面而传染到其他的植株上,在极潮湿的环境下,菌丝簇不明显,而受害的茎基部被具淡褐色乃至红色软木壮隆起的长梭形病斑所覆盖,在干旱条件下,茎上病痕发生于地表面下,呈褐色梭形,长约0.5cm,并有油菜子状菌核,茎叶变黄,逐渐枯死,花生荚果腐烂。 == 分布范围 == 花生白绢病在世界主要花生产区普遍发生,中国、印度、美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和南非等国家均有花生白绢病发生的报道。 == 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 病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层中。以菌核在2.5cm以下发芽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cm处几乎不发芽。 种子也可带菌。 翌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从植株根茎基部的表皮或伤口侵入,也可侵入子房柄或荚果。 病菌萌发生长要求的适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90%~100%、土壤含水量为40%~50%。 病菌在田间靠流水或昆虫传播蔓延。高温、高湿、土壤粘重、排水不良、低洼地及多雨年份易发病。 雨后马上转睛,病株迅速枯萎死亡。 连作地、播种早发病重 一般情况下,7月上旬便可见病株;后随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发病速度逐渐加快,至8月份的高温高湿季节达到高峰。 在7~8月份的阴雨季节温度高、雨量大、雨日多、降雨早的年份,发病一般重于常年;反之则轻,造成年度间明显差异。 发病越早,对花生的危害越重,产量影响越大,发生越晚,危害越轻。<ref>[http://www.1988.tv/news/143742 花生白绢病怎么防治?花生白绢病用什么药效果好?,火爆农化招商网2018-08-27] </ref> == 防治方法 ==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可以从选种整地、合理轮作、测土配方、合理施肥、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方面入手,开展综合防治策略。 === 选种整地 === 在种植前要选择产量较高、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比如:丰花1号、花育16、花育17等,同时还要保证种子无病,需要认真筛选、晒种、剔除发霉和秕种,并且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采用[[菌核净]]、[[多菌灵]]、[[灭菌唑]]、禾佑完成拌种,需要注意的是100克药剂搅拌20-25千克的花生种,从源头上抑制病菌生成。同时还要在地表撒施杀菌剂以达到消灭菌核的目的,杀菌剂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配比使用,分别为甲基硫菌灵、甲基立枯磷、菌核净、二氯异氰尿酸钠等化学药剂,搅拌均匀后施加在土表面,可以降低花生白绢病的发生。在完成花生收获后,还要及时的深翻土地冻垡,并利用70%甲基硫菌2千克/亩,加细土搅拌均匀后撒于土中,可以消灭残留病菌,减少田间越冬菌源。 === 合理轮作 === 轮作是一种生物学措施,既能够让土地得到利用,同时也可以让土地得到养护,需要注意的是,和花生一起轮作的植物要慎重选择,尽可能的避免重茬,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培养原则。轮作可以让土壤养分更加均衡,同时防止病虫害发展,让土壤性状得到改善,尽可能的保持、提高、恢复土壤肥力。比如:在发病率达到10%时,就要及时实行轮作,轮作时间控制在2-3年,如果土壤发病较为严重,要和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且轮作时间要控制在3年以上,从而有效减少菌源积累,降低发病概率,为后期花生种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 测土配方 === 测土配方施肥作为一种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以及作物需肥规律,协调好土壤、肥料、作物3者之间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证花生均衡吸收各种营养,同时还可以实现用地、养地,最终达到少肥、环保、高产、优质的目的。 === 合理施肥 === 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锌肥、钙肥、[[生物菌肥]]之间的施用要按照科学的标准,避免过度施肥,或施肥不足,对花生生长造成的危害。在实际应用中,适当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可以有效抑制花生白绢病的繁殖发生,并且能促进花生植株、根系生长,提高花生的抗病能力,达到控制花生白绢病危害的目的。例如:某花生种植户采用了有机肥45吨/公顷、草木灰7500千克/公顷,氮肥120千克/公顷,五氧化二磷90千克/公顷,氧化钾82.5千克/公顷,硼肥15千克/公顷。根据实际调查,在施用后发病率明显降低,病情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 田间管理 === 除了上述措施外,需加强田间管理,保证通风透光,建立良好的田间排灌系统、设立田内沟、外围沟,保证雨季可以及时排水,不会出现积水,同时在旱季也能够保证浇灌工作,彻底切断病原菌通过流水传播。生长中期还要除草防荒,最大程度避免病菌传播,7月中旬进入植株旺长阶段,要尽可能地抑制徒长,在株高达到35厘米左右及时控旺,植株最高控制在45厘米左右。同时还要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创造有利于花生健壮生长的气候条件,控制花生白绢病发生。除此之外,如果发现病株要及时的拔出,带出田外进行销毁,避免侵染范围扩大,花生收获后也要及时的清除病株残体,避免病害积累传播。 === 药剂防治 === 药剂防治是花生白绢病综合防治中较为主要的一种,一般应用在病害发生初期,一般可以应用在7月上旬发病前,每隔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药剂可以混配使用或者交替使用。药剂的选择极为重要,可以采用240克/升[[噻呋酰胺]]1500倍或者采用混合药剂,比如将菌核净、多菌灵、[[扑海因]]等混合在一起,还可以使用好力克代替多菌灵完成配制,每次用药3000-4500克/公顷。需要注意的是相连地块要共同防治,避免病菌残存、繁殖、扩展,以此压低病情指数。此外,在花生下针期可以使用粉锈宁乳油或者多菌灵可湿粉剂对根茎部,每穴100-200毫升,根据病情灌溉1-2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流行。 == 相关视频 == <center>花生白绢病的危害与防治 </center> {{#iDisplay:c31182lq78p|780|460|qq}} </center> <center>花生想高产,防治白绢病很关键!花生白绢病防治技巧!</center> {{#iDisplay:p0699i9l7as|780|460|qq}} </center> == 参考来源 == [[Category: 370 植物學總論]] [[Category:410 醫藥總論 ]]
返回「
花生白绢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