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248.10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苍狼白鹿—蒙古篇 的原始碼
←
苍狼白鹿—蒙古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B3DDF4" align= center| '''<big>苍狼白鹿</big>''' |- |<center><img src=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97F8FD642C4E1E0E50A4DF9A6B540885AAB2BEEF_size89_w721_h490.jpg width="285"></center> <small>[https://x0.ifengimg.com/ucms/2021_31/97F8FD642C4E1E0E50A4DF9A6B540885AAB2BEEF_size89_w721_h490.jpg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align= light| |} '''苍狼白鹿—蒙古篇'''蒙古族,是一个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关于蒙古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一只受天命而生的苍狼和一只白色的鹿在位于斡难河河源的不儿罕山下结合,生下一个儿子,传说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因此蒙古人又称自己为苍狼白鹿的后代。而苍狼与白鹿的神话传说,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图腾]]观念。<ref>[https://www.gugong.net/wenhua/23234.html 苍狼白鹿—蒙古篇 故宫历史网] </ref> 蒙古属东胡族系。源于东胡-鲜卑-室韦一脉。 蒙古是室韦诸部落中的一支,称为“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见于《旧唐书 北狄传》。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无力"的意思。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据《史集》记载,蒙古部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由于势单力孤被其他突厥部落所灭,仅剩下两男两女幸存于世,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生息繁衍,经过了400多年的时间,部落逐渐兴盛起来,分为许多支系。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一些蒙古人开始迁徙至宽阔的草原居住。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名叫勃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率领本部落的人迁到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定居下来,生活方式由狩猎转为游牧。 据《[[蒙古秘史]]》记载,孛儿帖赤那的的十二世孙朵奔篾儿干死后,他的寡妻阿阑豁阿又生了三个儿子,传说这三个儿子是感光而生的“天子”,因为他们是从阿阑豁阿洁白的腰里出生的,而以三子之一的孛端察儿为始祖的孛儿只斤氏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辽金时期,蒙古高原部族林立,而蒙古诸部之中,有四个强大的部落,克烈部、汪古部、乃蛮部、塔塔儿部。 克烈部(又称:克列夷、怯列、克列亦惕等)是辽、金时期蒙古高原的强大部族,居住地在土拉河、鄂尔浑河上游一带,信奉景教。克烈人在成吉思汗建国后被编入各千户,后来克烈人作为蒙古族的组成部分一直存在…… 汪古部是金元时期及其之前活动与内蒙古阴山东段地区的一个部族。汪故又名汪古、汪古惕、雍古、雍古多、永古、汪骨、旺古、瓮古等。汪古部信奉景教。汪古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迁居于阴山南北。明王朝建立后,汪古部元赵王汪古图、左承赵友德投降明朝。汪古部作为“降夷”,残部迁徙于宁夏贺兰山一带,而后汇入诸土达之中,汪古部也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乃蛮又称为奈曼、乃满、耐满、奈蛮等。相传最早居住于蒙古高原西部吉利吉思地区,游牧于杭爱山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带。乃蛮操突厥语,使用畏兀儿文字,信奉景教…… 塔塔儿在古代称为鞑靼,又作达怛、达旦等。其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所立的突厥文《[[阙特勤碑]]》,碑中有九姓和三十姓之分,为突厥统治下的一个大部落。唐末,突厥衰亡,达怛(鞑靼)部落逐渐强大,其名称遂成为北方诸部的泛称。宋、辽、金时期,塔塔儿部是蒙古部的东邻,他们游牧在阔连海子(今呼伦湖)、捕鱼海子(今贝尔湖)一带的广大草原。受金朝的统治。以前很强大,所以好多部落都以塔塔儿人自称。 十二世纪是蒙古高原各部群雄逐鹿的时代,各部之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相互联合,又为了掳掠而相互攻战。此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十余年的争战,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各部落,于1206年春,在斡难河旁建立了蒙古汗国。用新的千户制体系分封人口。战败的部落,如塔塔儿、克烈、乃蛮被瓜分到各千户。族属不同、社会发展不平衡、方言各异的各部在统一的汗权统治下,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基础、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十三世纪初,蒙古发动了一系列远征。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征战,以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为首的蒙古贵族,摧毁了众多的封建王国,征服了亚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和半个欧洲。在欧亚大陆上形成了一个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蒙古西征及四大汗国,将另有篇幅介绍) 在东亚,蒙古于公元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消灭金朝,为统一全中国作好了准备。此时,[[成吉思汗]]已死,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先后继任大汗。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从此,北京才逐渐成为中国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至此,蒙古族建立的元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 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在国内,为了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夏、回回、西域等地人口)、北方汉人、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底。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故而,在元朝统治初年,曾发生过多次汉族与南方各少数民族反抗蒙古暴政的起义,但都未能成功。因为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元朝年间,中国南方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纺织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出现了以黄道婆为首的一批手工业者,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物质的丰富使元朝的统治者生活逐渐奢华起来,同时也使蒙古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更加激化。在公元1308年至1333年的二十五年中,元朝先后历武宗、仁宗、英宗、泰定帝、天顺帝、文宗、明宗、宁宗至元顺帝共八代皇帝,由此可见当时元朝内部的斗争之激烈。 元朝末期,统治集团的骄奢侈靡以及相互之间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在重重压迫下,元末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发生的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其中濠州红巾军将领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开始北伐。元顺帝被迫北迁。1368年,明军攻入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同年,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建立了明王朝。但是北迁后的元顺帝及其后裔仍继续使用元朝作为国号,被高丽王朝称为“北元”。北元与明朝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在后来的二百多年里与明朝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明朝为了防范北元的侵扰,修复和重筑了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 明代蒙古地区也是封建领主制,只是元代之后,蒙古大汗的权威衰落,实际上大汗只是诸领主中的一个大领主而已。自达延汗征服右翼,统一蒙古本部后,形成了明代蒙古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制度…… 十六世纪后半叶,黄教传入蒙古,在俺答汗的大力推崇下,黄教迅速在蒙古各部内植根生长。逐步磨灭了蒙古族剽悍勇猛的个性,同时,藏医藏药也相继传入蒙古;在文化方面,著名的长篇史诗《江格尔》就是经过长期的充实和加工,在明代定型…… 明朝中晚期的蒙古,内部混战大大减少,尤其是达延汗之后,社会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了更高阶段的发展,同时畜牧业、狩猎业也有了一定发展,在蒙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蒙古地区的农业大力发展起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蒙古族在此之后也成为了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D%E7%8B%BC%E7%99%BD%E9%B9%BF/4523770?fr=aladdin 苍狼白鹿 百度]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國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苍狼白鹿—蒙古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