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4.7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苏如兰 的原始碼
←
苏如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苏如兰</big>''' |- |<center><img src=图片地址 width="300"></center> <small>[图片网址 来自搜狗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出生地 ;福建德化双翰 本名 ;苏如兰 出生时间;1781 性别 ;女 所处时代;[[清朝]] 去世时间;1801) '''目录''' 1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苏如兰'''(1781~1801) 别号梦香。[[福建]][[德化]]双翰人<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苏如兰(1781~1801) 别号梦香。福建德化双翰人],搜狗百科-baike.sogou.com/v... - 2024-11-29</ref>。苏履吉妹。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苏履吉妹。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古诗文网 - https://www.gushiwen.cn/...- 2024-10-21</ref>。她出身于“世掌丝伦美,家传翰墨香”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熏陶,聪慧好<ref>[http://2014.sina.com.cn/news/ 她出身于“世掌丝伦美,家传翰墨香”的书香门第,自幼深受家学熏陶,聪慧好],天眼查 - https://www.tianyancha.com/...- 2024-10-20</ref> 学,才思过人。6岁与兄履吉一起上学,对所学文章诗词过目成诵。她的老师苏生斋先生奇其人谓“蕙质冰心”。9岁能“遍指诸书,豁然通晓”,并“颇能诗藻”。其贯通诗 义,别其心裁,有矫矫不凡之致;作文有秉笔直书,流洒自然,幽妍雅秀之风。 由于封建礼教的偏见,如兰14岁便离开塾学,潜处深闺,恪守闺范,从事女红纺织,侍奉祖母、双亲。但她虽身处闺阁,手持针线,而心系诗书,每耽吟咏,继续自学钻研。 其卧室满是研匣笔床书本与诗文稿件,并常与她的嫂嫂张淑芳赠章唱和,故诗赋水平得以不断提高,造诣甚深。 苏如兰因14岁就“深帏闲门户”,与外界社会生活隔阂,所接触仅是些个人与家庭生活琐事。由于受生活阅历所局限,其作品所反映题材与内容,大都是个人读书、纺织、刺 绣、感怀,家庭天伦泼,比喻意趣形象。甚至在一部分作品中,有其独到之处,让人读后醒心悦目,余韵耐人寻味。诸如: '''孟春花园即事''' 独坐觉无聊,花园闲骋步; 会开桃李芳,为拟新春赋。 偶兴 更阑方就寝。晓起出兰房; 为问花开未?亲身到海棠。 '''咏并蒂兰''' 中庭芳草茁新葩,蕊结骈枝异各花; 自是国香推第一,故将双瑞入吾家。 '''祖母六十''' 操守当年出性真,老来更见岁寒身; 萱帏日永周花甲,柏树霜严历苦辛; 最喜金闺丸获古,还看玉砌桂兰新; 女孙欲取蟠桃献,王母传言百岁春。 苏如兰聪颖慧敏,博学多才,其才华原应得到充分发挥,为社会多作贡献,但因当时“男尊女卑”传统礼教和封建制度枷锁的束缚,得不到继续接受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 利和机会。她14岁就被迫离开塾学,抛弃心爱的笔墨书本,整天与无聊的针线、纺织打交道。她的自尊心受到沉重的打击和伤害,内心充满失意、忧郁、迷惘与空虚,其消 极、悲观情绪常流露于笔端。如《自咏》中写道:“嗟非男子躯,雒诵难终古”、“养女一何欢,依依劳恃怙”、“自分薄红颜,那堪费布缕”。又如: '''咏梅''' 春风未到谁为主, 春色先开尔不禁; 堪笑春来贪结子, 可怜春去欲酸心。 春日赏花有感 曾从窗外看,春色浓如许; 我欲向渠言, 未知花解语? '''望夜观月''' 人言三五月常圆,谁处深闺独稳眠? 错认晓妆光对镜,那堪夜坐冷侵毡! 多情本是晶莹极,静境真疑绰约偏; 宫里妲娥未相识,更阑仍自倚窗前。 双亲盼望早成名,催上鳌峰恨去程; 谬列雁行惭尔妹,渐舒骥足是吾兄。 风尘自昔多甘苦,云树于兹倍秀荣; 只恐归来难聚首,病中强起送文旌。 这些诗篇,是苏如兰、也是代表旧社会广大妇女对残酷的传统礼教与封建制度的泣血控诉和无情鞭笞! 苏如兰从小体质柔弱,文静内向,多愁善感,内心又长期受压抑,忧郁失意,加上疾病缠身,因此陷入极度悲观、痛苦、绝望之中。豆蔻年华,沉痼不起。她所写的: '''久病''' 病深空自暗消魂,强伴慈帏暮雨昏。 儿不红颜何薄命?羞看衫袖湿啼痕! '''暮春即事''' 积病经三月,羞观服既成。 廿年如一梦,春去倍伤情。 以上诗篇,实际是她的绝笔章。含苞待放的苏如兰走完了短暂的一生,茂年凋逝,时仅21岁。此前,她于18岁时曾先许配田阳(古地名,今址未详)某氏,原订于2l岁当年9月结婚,然未及出阁,已先驾鹤西去,使“闻其名者莫不为之叹惜”。 苏如兰的作品,生前披露很少,“惟于姑嫂间赠章获睹一二”。她去世时,兄履吉正就学省城鳌峰书院,准备秋试;秋试后返家,悲痛不已,无心收拾;后又继续远出从师,偶尔家居,鲜暇搜寻。嘉庆八年(1803)春,田阳长者林晓文先生向其兄履吉索阅如兰生前诗稿,履吉“归检旧箱,尘蒙虫蚀,半已花残”,大都散失,只集得部分残篇及生前与人题赠酬和遗稿35首。原稿未作删改,辑成《纫蕙山房诗草》,由连国香作序,苏履吉写志,林开琼、黄梓春等题词。道光十五年(1835),履吉将诗稿交由兰城(今兰州)耕余堂刊印,流传民间,为诗女留下遗音。她的一生极其短暂,才华初露瞬即凋谢,虽未给社会较大影响,但无愧是古瓷都德化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突出的女诗人之一。 词条标签: 苏氏人物德化人物 ==参考来源== [[Category:清朝其他人物]] [[Category:清朝书法家]]
返回「
苏如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