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23.19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苏州木渎古城遗址 的原始碼
←
苏州木渎古城遗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苏州木渎古城遗址.jpeg|有框|右|<big>苏州木渎古城遗址</big>[http://b1-q.mafengwo.net/s15/M00/DA/EF/CoUBGV4esFuAA_yTABZlWWSRRRg559.jp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690x37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690x37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poi/5434840.html?sfrom=ginfo_img_poi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苏州木渎古城遗址'''又称苏州木渎春秋城址,位于[[苏州市]][[木渎镇]]、胥口镇穹隆山一带。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木渎古城址呈不规则状,[[城墙]]大致沿盆地边缘分布。其中,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相距约6728米,城墙外侧均有护城河等水面遗存,古河道穿过城墙上的水门连通城内外。城内有小城1座,城内尚存的235处土墩包含有东周时期大型建筑基址。结合城址周边分布的大量两周时期聚落、墓葬、严山[[玉器]]窖藏等遗存。可以初步认定木渎古城是一座春秋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城址<ref>[http://news.sohu.com/20110111/n278808594.shtml 苏州木渎发现春秋时期具有都邑性质的最大城址],搜狐,2011=01-11</ref>,规模大,等级高。 2010年被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遗址简介== 包括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胥口镇]]和[[穹窿山]]风景区三个乡镇的部分地区,四周环绕一圈山脉,通过四个山口与外相通。西南通过胥口与太湖连通。自2009秋季以来对该城址开展的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基本确定了古城址的年代和范围,发现了若干处重要的遗存,对城址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城址呈不规则形状,城墙大致沿盆地边缘而建。北城墙位于木渎镇的五峰村一带,残长1150米。城墙横截面呈梯形,上宽12.9~15.35米,底宽22.3~22.35米,现存最高处3.2米,堆筑而成。外侧城壕与城墙的走向一致,宽约15米左右,总长约1050米。另发现一处水门遗存,豁口处水道宽约13米。 2010年苏州木渎春秋城址被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ref>[https://www.sohu.com/a/221215419_736897 苏州考古遗址入围“文物界的奥斯卡”!],搜狐,2018-02-06</ref> 。 ==城墙遗址== 南城墙位于胥口镇的新峰村一带,城墙总体呈东西走向,总长约560米,在西端有一豁口,由此处城墙拐向南,形成“两墙夹一河”的布局。向南延伸部分城墙长约360米。城墙现存地表墙宽15~45米,也是堆筑而成。两段城墙之间的[[河道]]宽约12.3~13.9米,东北段呈东北-西南流向,南段拐为南北流向。河道内淤积层出土物包括印纹陶片、瓦片、铜镞、原始瓷碗、陶钵、木构件等遗物,显示其使用时期为春秋晚期。已钻探发现的河道总长约850米。 南城墙外东南侧发现淤土堆积,北边缘与城墙大致平行,南侧通向[[太湖]]。初步推断此片水面与城墙同时,即在城墙修建和使用时,在城墙的东侧和南侧分布着大片的天然水面,即城址东南侧的自然界限。南北两道城墙之间相距约6728米。 盆地东部的刘庄木东公路附近和西部的堰头村一带分布有推测为东、西城墙的[[遗迹]],相距约6820米。 ==视频== ===<center>苏州木渎古城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苏州木渎的春秋古城遗址</center> <center>{{#iDisplay:a07051oxciv|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苏州木渎古城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