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243.1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的原始碼
←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1.jpg|缩略图|[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qqpublic.qpic.cn%2Fqq_public%2F0%2F0-2697117784-D01E9F241C0D286E044CBBD8858AAF91%2F0%3Ffmt%3Djpg%26size%3D98%26h%3D563%26w%3D900%26ppv%3D1.jpg&refer=http%3A%2F%2Fqqpublic.qpic.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sec=1625794069&t=fd2ca577e1b93cd23b5aecf555259901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8B%8F%E6%BA%AA%E4%BA%AD%E4%B8%8A%E8%8D%89%E6%BC%AB%E6%BC%AB%2C%E8%B0%81%E5%80%9A%E4%B8%9C%E9%A3%8E%E5%8D%81%E4%BA%8C%E9%98%91%E3%80%82 图片来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出自唐代[[戴叔伦]]的《[[苏溪亭]]》<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602a0d143e18.aspx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古诗文网] </ref>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无边无际;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春天来得晚了些,燕子还没有归来;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 注释 苏溪亭: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 漫漫:无边无际。 十二阑:乐府古曲中有阑干十二曲。 燕子不归:远方未归的游子。 汀(tīng):水边平地。 ==鉴赏== [[File: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2.jpg|缩略图|左|[https://ss1.baidu.com/-4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zhidao/pic/item/5882b2b7d0a20cf49d8071967d094b36acaf9963.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word=%E8%8B%8F%E6%BA%AA%E4%BA%AD%E4%B8%8A%E8%8D%89%E6%BC%AB%E6%BC%AB%2C%E8%B0%81%E5%80%9A%E4%B8%9C%E9%A3%8E%E5%8D%81%E4%BA%8C%E9%98%91%E3%80%82 图片来源]]] 该诗的首句写地点和节候,次句写倚阑人的形象;三四句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下的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ref>[https://hanyu.baidu.com/shici/detail?pid=d3129a53f99d46b1a522b2510a725568&from=kg0&highlight=%E8%8B%8F%E6%BA%AA%E4%BA%AD%E4%B8%8A%E8%8D%89%E6%BC%AB%E6%BC%AB%EF%BC%8C%E8%B0%81%E5%80%9A%E4%B8%9C%E9%A3%8E%E5%8D%81%E4%BA%8C%E9%98%91 苏溪亭 百度汉语] </ref>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 “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ref>[https://www.sohu.com/a/377091129_500680 每日一题丨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中小学生阅读 2020-03-02 10:17 搜狐网] </ref>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仲春。当时,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51 中國詩]] [[Category:821 中國詩論]]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