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43.2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苏禄王墓 的原始碼
←
苏禄王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苏禄王墓</big> ''' |- | [[File:苏禄王墓.jpg|350px|缩略图|居中|[https://p1.cncnimg.cn/jdpic/4/3991_b.jpg 原图链接][https://dezhou.cncn.com/jingdian/suluwangmu/profile 来自 欣欣旅游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苏禄王墓 '''所属年代''':明 '''地理位置''':山东省德州市 '''修建时间''':永乐十五年(1417年) '''别 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 |} '''苏禄王墓''',又称苏禄国恭定王墓、苏禄东王墓, 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城北,是中菲友好历史的见证。 古苏禄王国位于[[菲律宾]]的[[苏禄群岛]]上,在我国[[明代]],古[[苏禄国]]同我国开始了密切的友好往来。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群岛上的三位国王――东王巴[[都葛叭哈喇]]为首,率家眷、官员共三百四十多人的友好使团来我国进行访问。辞归途中,东王不幸染病殒殁,明永乐帝闻讣,即派官员为东王择地厚葬,谥曰:恭定。其坟墓南侧有[[御碑]]、[[石人]]、[[石马]]、[[石羊]]、[[翁仲]]等附属[[文物]]。 [[苏禄王墓]]安葬着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刺和他的王妃及两位王子,是中国境内仅有的两座外国[[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于[[南京]]的[[浡泥国王墓]]),也是中国唯一的驻有外国王室后裔守陵村落的异邦王陵。 巴都葛叭刺苏禄王墓博物馆 1956年,苏禄国东王墓列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了德州市文博馆负责对苏禄王墓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new.qq.com/omn/20191222/20191222A005Y600.html 山东德州这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腾讯网 2019-12-22</ref>。 ==家庭成员== 墓主名讳:巴都葛叭答剌(译音)身份:苏禄国东王(谥号∶苏禄国恭定王) 王妃:[[葛木宁]](译音) 长子:[[都麻含]](译音) 次子:[[温哈剌]](译音) 三子:[[安都鲁]](译音) (长子回国继位,王妃及二位王子之墓在东王墓东南侧。) ==主要景点== 苏禄国东王[[墓肃穆]]壮观,周围护陵松柏常青,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分别为一对石虎、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倌、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 明、清两代,不少诗人、学者来瞻仰凭吊,并留下了许多诗篇。 今天的苏禄东王墓,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布局错落有致,交相呼应,别具一格。 [[享堂]]是[[祠庙]]的主体建筑,占地130多平方米,18根大红柱气势雄伟。古朴典雅的祠庙大门外,一对新雕刻的石狮雄踞左右。“古墓埋客帝,丰碑载友谊”。苏禄国东王墓是存留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座具有跨国意义的王陵,它揭开了苏禄与中国国际交往的新篇章,无论当时还是今天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ref>[https://www.y5000.com/tsfx/6427.html 此藩属国国王为何葬在中国?],中国历史网</ref>。 清朝诗人[[冯廷槐]]写遭“生为朝贵客,死作邵先贤”,高度评价了这位友好使者,对两国友谊所做出的贡献。 ==使团来访== 明朝[[永乐]]年间,国力逐渐强盛,[[中国]]海上的航运事业渐渐发达,造船业已居于当时世界先进行列。明成祖[[朱棣遵]][[明太祖]]遗训,遣使出访南洋15国。 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古苏禄国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酋长国。国内分为[[东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为尊。三王率领家眷、官员共340多人组成友好使团,“梯山航海,效贡中朝”,远渡重洋,从[[福建泉州]]登岸,经[[苏州]]、[[杭州]]沿京杭[[大运河]]至[[北京]],受到了[[永乐皇帝]]的隆重接待。明朝人[[张燮]]在他著的《[[东西洋考]]》第五卷中,称这次访问是“空国来归,鳞次阙下”。当明成祖[[朱棣]]得知巴都[[葛叭答剌]]一行已在福建泉州登岸后,便下令沿途地方官员隆重接待,派专使到应天府龙江驿专候,并由皇帝专使、留在应天的礼部尚书和应天府知府等在应天会同馆举行盛大宴会,为巴都葛叭答剌一行接风洗尘。后由总兵太监郑和陪同北上。使团到北京后,[[明成祖]]在奉天殿款待苏禄国王一行。据《[[明史]]》载,三王携带了本国许多珍奇特产,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见东王"恭顺特达,聪明温厚”,以宾礼隆重接待。东王感激,请受章服。成祖“封为国王。赐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三王辞归时,朱棣又"各赐玉带一,黄金百两,白金两千,[[罗锦文]]绮二百,帛三百,钞万锭,钱二千缗,金绣蟒龙、麒麟衣各一",并"优加赐责遣官护归"。 [[史料记载]],苏禄使团在京居留27天,三王辞归,[[永乐皇帝]]又派人专程护送。东王病殒殁[[德州]] 1417年9月13日,到达德州以北的安陵时,东王突患急症,不幸染病殒殁。讣告到京,明成祖深为哀悼,派礼部郎中陈世启赴德州,为东王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谥曰:恭定。并为其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 ,明成祖亲自撰写悼文。 在明政府为苏禄东王所写的祭文中,赞誉东王“聪明特达,赋性温厚”。肯定了苏禄东王访华对两国友好关系所做的杰出贡献,“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对东王的逝世表达了“不胜痛悼”之情。 接着,明成祖又遣派使者对东王家属表示了深切慰问,并谕王长子都马含曰“尔以嫡长,为国人所属,宜即继承,用绥蕃服,今特封尔为苏禄东王,以继尔父之志。”劝谕都马含随西、峒王一起回国,并同意东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共10人留居中国,东王妃居丧3年,后再返德州,留居中国。 ==历史沿革== ===墓地修建=== 苏禄国东王墓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墓基坐北朝南,是一个占地约五亩的高台<ref>[http://www.cncn.net/blog/525706 苏禄王墓],欣旅通 2014-12-17</ref>。高台上的基体为圆形土丘,土丘下部围以石砌的护墙,墓前有明永乐十五年立的[[墓碑]]。 ===明朝时期=== [[明宣宗]][[宣德年间]](1425~1435年) ,在东王墓西南敕造[[清真寺]]一座,于温、安二姓各选掌教一人,负责宗教事务,每逢回教大典,掌教长率领温、安全体诵经祭墓,成为定例。 [[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北营村苏禄王的[[后裔]]和附近的[[穆斯林]]群众,共同捐资兴建了“北营清真寺”。[[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廷颁发“札符”任命[[温守孝]]为清真寺的掌教。 ===近代以来=== 鸦片战争后,随着清王朝的内忧外患。清廷长期不对南运河德州段的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进行维护和疏通,致使南运河连年泛滥、水患无尽,每次水患都惠及苏禄王墓和附属清真寺。 [[民国]]六年六月(1917年7月),德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南运河再次决口。大水过后,苏禄王墓前的大殿、配殿、清真寺及民房等建筑,均荡然无存了。御碑楼倒塌、御碑陷入泥潭,华表、翁仲、石兽等东倒西歪,王墓周围一片狼藉。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德州沦陷。日军在高大的王陵宝顶上修筑碉堡,[[抗战胜利]]后旋被拆除。 ===建国以后=== 1967年,[[文化大革命]]时,苏禄王墓险遭破坏,因明朝在安葬苏禄王时,宝顶下方的墓土用三合土异常坚固,王陵地宫未遭破坏。 1980年,[[国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关部门拨款,对已流散破损的翁仲、华表、[[石兽]]做了整形复原,14件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神道两侧。 1985年,德州市政府重建了地表建筑。祠庙内有陵恩殿、东西配殿和陵恩门,并增添了回廊,新建一座牌楼,由大书法家[[启功]]和[[谢稚]]柳书曰“芳名远播“”聪慧永传”。在东王墓前重新复制了“故苏禄国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设置了石供桌、石香炉。 1997年,德州市政府投资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扩建工程,御碑楼维修工程,修仿古围墙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绿化工程]]初具规模。 ==建筑特点== 苏禄王墓占地80余亩。苏禄王墓是一处以王陵、享堂、御碑亭、牌坊、神道和清真寺、碑廊为主的陵园式古建筑群。周围有护陵松柏,神道入口为新制汉[[白玉石]]牌楼一座,神道两侧有六方石望柱一对,石像生六对,分别为一对石虎、一对石狮、一对石马、一对石羊、一对马倌、一位文臣和一位武官。永乐帝朱棣御笔撰写的神道碑在神道南端东侧。王妃葛木宁及东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之墓在王墓东南侧。绿化工程 ==沧海桑田后人再访德州== 1731年,苏禄苏丹亲自来朝并拜谒了苏禄东王墓。 1980年,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并会见了东王后裔。 1995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太子[[伊示买基兰兰]]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 1999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再次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并参加了德州'99经贸洽谈[[联谊会]]。 2007年,菲律宾苏禄省副省长安娜[[傻依都利亚]]、[[苏禄苏丹依百拉吟巴金]]率领菲律宾苏禄访华团一行同德州北营苏禄东王后裔合影留念。 2013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梅裹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一行9人赴德州拜祭祖先<ref>[http://page.renren.com/600938524/note/919276253?op=pre&curTime=1387259428000 德州苏禄王墓迎来一批特殊客人:菲律宾苏禄王后裔],人人网 2013-12-5 </ref>。 ==六百周年祭祖== 2017年9月13日,"纪念苏禄东王首次赴华600周年"仪式在山东德州苏禄王御园举行。苏禄东王(长子)后裔[[扶格达尔-基拉姆苏丹]][[家族]]一行二十余人到达中国,先后祭拜了苏禄东王墓、王妃及王子墓<ref>[https://k.sina.cn/article_6429696576_17f3d6240001002jqb.html?from=auto&http=fromhttp 山东有一座王陵,一群菲律宾皇族前来祭拜并说里面埋的是他们祖先],新浪看点平台 2018-5-24</ref>。来自全国各地,因灾乱不得不离开德州的东王后裔,亦回到德州祭拜祖先,到者数百余人。 ==入籍中国== 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苏禄东王巴都喀·叭哈剌等三王率其属及随从头目三百余人的庞大使团来燕京访问,东王因病逝世于今山东德州,留王妃及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守墓并定居中国。后因其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与回族相近,后来便融入了回族当中。 雍正九年(1731年),当时的苏禄国王苏老丹来中国访问,途经德州时瞻拜东王墓,东王第8代孙温宗楷、安汝奇向其提出加入中国籍的请求。苏禄王苏老丹到京后立即摺奏清廷,很快得到清朝的批准,并取两位王子名字的第一个字:温、安为姓入籍中国。 苏禄东王后裔,仍以温、安二字为姓,信奉宗教伊斯兰教,至今已在中国传承近六百年(1417年至今),入籍中国二百多年(1731至今),传至二十多代。东王后裔早已融入中国,因[[历史]]上发生的几次较大的[[天灾]]与[[战乱]],已有不少东王后裔离开德州,苏禄东王后裔今已分布全国多地(因灾荒之年,外迁人口已无法统计)。 (2013年3月记) 现两姓中仍有"温安俩姓是一家,永世不通婚"的说法。 ==后人== ===温姓=== [[回族]][[温姓]],源出明朝时期融入回族的苏禄国<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7530880100u31l.html [转载<nowiki>]</nowiki>0322 姓氏略考-温姓-姓氏渊源],新浪博客 2011-11-3</ref>(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的苏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次子温哈剌。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因其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与回族相近,其后裔融入回族,取温哈剌名字首音为温姓。 ===安姓=== 回族[[安姓]](不全是)中一支,源出明朝时期融入回族的苏禄国(今菲律宾苏禄群岛)的苏禄东王巴都葛.叭答剌三子安都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因其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与回族相近,其后裔融入回族,取安都鲁名字首音为安姓。 ===夏、马、陈=== 夏乃[[马当]]、[[马丑斯]]、[[陈咬柱]]与温安二姓后人。 因苏禄东王后裔信仰伊斯兰教,风俗习惯与回族相近,明代皇帝从山东[[历城县]]迁来3户回族居民,[[夏]]、[[马]]、[[陈]]三姓(夏乃马当、马丑斯、陈咬柱)供东王守墓后人役使及通婚。(详情可见初中岳麓版历史教科书) ==保护机制== 195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把苏禄王墓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德州市文博馆]]正式成立,负责苏禄王墓保护与管理,隶属于德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政府专门为苏禄王墓设立的文物保护机构,开始发挥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文物]]保护作用 。 1988年1月13日,苏禄王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为保证苏禄王墓保护工作正常开展,德州市文博馆由德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德州市苏禄王墓管理处,编制10人,设正、副主任各一名。 2003年4-6月,首次规范建立健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禄王墓的记录档案。经过多方查阅资料、实地勘测形成的《正卷》、《副卷》、《备考卷》均通过了山东省文物局专家组的验收,并分别报送国家、省文物局和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存档 。 ==意义价值== ===外交价值=== 明成祖对苏禄东王后事、留华守墓人员的生活及苏禄政权交接的妥善处理,深得苏禄方的认可、赞赏与感激,为明王朝与苏禄关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永乐十九年 (1421年)四月,苏禄东王的母亲[[遣王叔叭都加苏哩]]入华朝贡,对明成祖给予苏禄东王生前、死后的礼遇表示感激;同时慰问留华守墓的苏禄人员。明仁宗时,苏禄再次入华朝贡,答谢明王朝对苏禄王及其留华后裔的礼遇,明仁宗厚赐苏禄使节。 明代中国与苏禄国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政治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这成为当时中国对外关系的典范,为以后中菲关系的继续发展,铺垫了良好的路基。 [[清朝时期]],中国与苏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苏禄王多次遣使入华朝贡,寻访苏禄东王守墓后裔, 双方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苏禄使团入华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奉国王[[母汉末母拉律林]]之命寻访明代永乐年间留华守墓的苏禄王后裔。 ===旅游价值=== 早在古苏禄王时期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随从东王带入中国领王,东王逝世后建立了一所伊斯兰教清真寺至今保存完善。苏禄王的后裔们与周边的[[中国人]]相处非常融洽,在宗教信仰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经验的同时,德州本地人对怀有异国风情的伊斯兰教怀有不同程度的喜爱和认可,接受[[地域性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菲文化典型的地域性文化产业将成为博物馆市场潜力的新突破口,也是一种发展遗址文化机制的可行性创新。国家和政府有效的提高德州该地遗址的人文生长的环境,提高苏禄王墓文化的品牌效益和社会认识度,对发展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提供硬实力。[[苏禄王墓博物馆]]也重点划分了旅游景点区域和传统特色旅游的产品带动了市场经济,丰富了市场经济和旅游经济内涵式的发展,加上中菲文化交流空间的拓宽与探索,使博物馆文化满足社会大众的也理期望。遗化文化推动了博物馆事业蓬勃向上发展,更挖掘了市场经济的潜力和发途。 ==文化活动== ===祭拜活动=== 1980年,菲律宾共和国驻华大使纳西索·雷耶斯博士同使馆人员专程来德瞻仰王墓,并会见了东王后裔。同年,在此拍摄了王墓纪录片。 1995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太子伊示买基兰兰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 1986年,中菲两国合拍大型传奇故事片《[[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 ,将这段历史搬上了[[银幕]],王墓逐渐成为中外知名的旅游观光点。 1999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苏丹王再次到德州拜祭苏禄东王墓,并参加了德州经贸洽谈联谊会。 2007年,菲律宾苏禄省副省长安娜傻依都利亚、苏禄苏丹依百拉吟巴金率领菲律宾苏禄访华团一行同德州北营苏禄东王后裔合影留念。 2013年,菲律宾苏禄东王后裔梅裹安姆·唐劳·基拉姆公主一行9人赴德州拜祭祖先。 2017年9月13日,“纪念苏禄东王首次赴华600周年”仪式在山东德州苏禄王御园举行。苏禄东王(长子)后裔扶格达尔-基拉姆(译音)苏丹家族一行二十余人到达中国,先后祭拜了苏禄东王墓、王妃及王子墓。来自全国各地,因灾乱不得不离开德州的东王后裔,亦回到德州祭拜祖先,到者数百余人。 ==纪念文字== 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 顾炎武《[[过苏禄东王墓]]》:[[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清朝诗人]][[冯廷槐]]写道:“生为朝贵客,死作邵先贤”。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门票免费 开放信息 周二到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交通信息 乘德州市1路、4路、19路、23路、27路公共汽车在共青团路、北陵桥下车。或坐出租车即可到达。 ==视频== ===<center> 苏禄王墓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血脉情缘系中菲 苏禄东王访华600周年 </center> <center>{{#iDisplay:d0550c9jtnz|560|390|qq}}</center> <center> 德州举行建国后最大规模祭拜苏禄国东王活动 </center> <center>{{#iDisplay:g0165dk4usv|560|390|qq}}</center> <center>外国皇帝 在中国唯一陵墓 山东古苏禄王国皇家守墓人传承21代</center> <center>{{#iDisplay:b055850gly7|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苏禄王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