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07.1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英国保守党 的原始碼
←
英国保守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英国保守党</big> ''' |- | [[File:英国保守党.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ssl.qhimg.com/t010c57c62d7f7406b9.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保守党 外文名: Conservative Party 领 袖: 鲍里斯·约翰逊 意识形态: 保守主义,英国统一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欧洲怀疑主义 政治立场: 中间偏右 总 部: 英国伦敦米尔班克30号,SW1P 4DP |} '''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是[[英国]][[议会]]第一大党。保守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保守党。现任领袖[[鲍里斯·约翰逊]],2019年7月23日当选。 保守党在1979-1997年间曾4次连续执政18年。2015年5月英国大选后,保守党获单独执政地位,卡梅伦组成保守党政府。支持者一般来自 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共开支,压低通货膨胀,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等。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欧盟制宪,不加入欧元区。 保守党是在20世纪的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出过[[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等著名首相。<ref>[https://tech.sina.cn/2019-12-13/detail-iihnzahi7182181.d.html 英国大选保守党大胜 通过脱欧程序已是时间问题 ]手机新浪网</ref> ==起源== '''英国保守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1833年改称保守党。其最高领导人称领袖、副领袖。党主席是第三号人物。在保守党执政时,其领袖出任首相。 保守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817年英国《保守党人》杂志上,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当代保守党主要指奉行传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政党。这些党大多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反对“第三条道路”。经济上主张实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 1983年6月,以英国保守党为首的17个国家的19个保守党共同成立了“国际民主联盟”(俗称保守党国际)。该联盟现有87个成员党和5个地区性组织。英国保守党现任领袖为鲍里斯·约翰逊,主席格兰特·夏普斯和安德鲁·西蒙·费尔德曼。 ==保守与统一党== 保守与统一党(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简称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也是全国拥有 最多党员的政党。按下院所占议席数计算,保守党现时乃英国第一大党。 有部分人认为,保守党是世上最古老的有组织政治团体,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纪,早期在国会的托利党派系,以至于活跃于16至17世纪时期,一种在议会内支持政府,称之为“帝党”的不正式派别。普遍认为,保守党与美国民主党的份量与地位相若,而美国民主党的历史则可直接上溯至18世纪。以选举的胜出次数计算,保守党是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政党,其前任党魁是特蕾莎。梅,她同时也是前任英国首相 (Prime Minister),并负责统率内阁。 由于保守党乃发展自活跃于18及19世纪的托利党,所以它的党员常常会被称作托利党党员(Tories),而保守党亦时常被干脆称作托利党(Tory Party)。尽管在整个20世纪之中,保守党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时间皆掌领了政府,不过保守党自从于1997年大选败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以后,它一直处于反对党的状态。 保守党甚少使用它的正式党名──保守与统一党。这个正式党名乃自1912年,保守党与自由统一党合并后所起的。该党与保守党一样,在1886年至1921年期间,一致主张阻止爱尔兰从联合王国分裂开来,并且与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及爱尔兰共和主义者处于对立局面。在地区上,保守党在[[苏格兰]]有统一党作为它的盟友,该党甚至已经在1965年起改称“保守党”。同样地,在北爱尔兰地区,保守党亦曾经长年得到北爱尔兰统一党的支持,而传统上保守党党鞭更会兼任该党党鞭;可是,由于两党后来在1973年就《桑宁代尔协定》的问题上出现分歧,以致两党出现分裂,所以现时保守党在北爱尔兰是与北爱尔兰统一党分开运作的。 ==口号标志== 保守党以往以“自由火炬”为党的标志,但现今已改为使用一棵绿色的[[橡树]]作新标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党又采用了新的口号, 该口号为“以改变迎接胜利──不列颠的胜利”(Change to Win – Win for Britain)。传统上,保守党的官方颜色为红色、白色和蓝色,但蓝色则最为常用,以区别于工党的红色(在坎布里亚部份选区,保守党却会选用黄色,以象征当地朗斯代尔伯爵的家族纹章)。 ==组织结构== 大抵上,我们可以看到保守党之组织架构内存有数重的明显对照;一方面,党领袖的选举以及地区候选人的人选,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团体所主导的,但在另一方面,有关财政安排、举办选举,以及制订政策方针的工作,却会由保守党竞选总部负责。最后,党魁的工作则主要是处理党的日常核心事务,并在咨询其管治班子的情况下,订定政策。由此看来,这种权力分散的组织架构是不常见的。 与工党的情况一样,保守党近年正面对党员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尽管自卡梅伦在2005年12月当选党魁后,保守党党员人数一度有回升的迹象,但踏入2006年以后,人数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党员总人数甚至要比卡梅伦上任党魁的时候还要低。不过话虽如此,保守党现时尚大约有290,000名党员,仍然是英国党员人数最多的政党;至于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则分别大约有200,000和70,000名党员,两者加起来的人数仍要比保守党的低。惟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保守党从不向公众公布该党的确实党员人数,所以外间很难作出确切的估计。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党都要交25英镑会费,但22岁以下的人士则只须交5英镑的会费。另根据选举委员会的纪录,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 守党在2004年的收入大约为2千万镑,但支出却是2.6千万镑。 ==发展历史== 保守党的前身是托利党,该党曾经在1671年至1681年期间的皇位继承排斥危机中,支持约克公爵(即后来的英皇詹姆士六世及二世)有权继承英国君主之帝位。后来经过多年来与辉格党处于对立的局面以后,托利党自乔治三世登基,至1832年的《大改革法案》通过为止,皆基本上掌握了筹组政府之权力。“保守党”这一名词,则最初由乔治·坎宁在1820年代提出,后来由约翰·威尔逊·克罗科尔(John Wilson Croker)在1830年代提出建议成为党名,并最终正式获罗伯特·皮尔爵士决定采用。 自英国之[[选举权]]在19世纪不断普及以后,在德比勋爵与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带领下,保守党的政策方针也渐渐地贴近民众,其中,《1867年改革法案》更是在保守党主导下通过的。在1886年,保守党复与约瑟夫·张伯伦新创立的自由统一党组成联盟,此后在索尔斯伯利勋爵与亚瑟·贝尔福的领导下,两党更横扫朝野达20年之久。不过到了1906年,由于两党在自由贸易议题上意见不合而分裂,致使保守党在当年大选中大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守党加入自由党所筹组的联合政府。这个联合政府后来曾由自由党的戴维·劳合·乔治出任首相,但至1922年因为保守党的退出而垮台。此后,保守党在两战之间卷土重来,并先后由安德鲁·博纳·劳和斯坦利·鲍德温出任首相,但这种优势亦曾一度在1930年代初,遭工党筹组的国民政府盖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保守党的丘吉尔复领导了战时的联合政府,但是在1945年大选中,保守党却意外地败于日益壮大的工党。 在1951年,保守党于大选击败了执政工党。在此后历任的保守党政府,尽管丘吉尔、安东尼·艾登爵士、麦美伦和亚历克·道格拉斯-霍 姆爵士大抵上继续推行了一些相对自由之贸易限制,以及减少国家干预经济,但事实上,保守党已经不得不面对现实,接受了工党执政时所留下的“福利国家”理念,以及一系列的工业国有化政策。 希思在1970年至1974年出掌的保守党政府,有两点是最值得留意的。第一点是,他曾经尝试与日益好勇斗狠的工会进行抗争,可是连连遭受挫折;至于另一点是,他任内带领英国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英国是否加入欧共体,向来都是保守党党内最具争议性的议题之一。在早期,丘吉尔就曾强烈渴求欧洲出现一个“欧洲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不过他本人却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或者是任何一 类欧洲的联邦组织,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后来麦美伦则渴望英国加入欧共体,但建议却在1963年年初遭到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拒绝而泡汤。至于希思成功带领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党内有关的争论仍始终不断升温。 2017年6月9日当地时间,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组建一个新政府,保守党计划在北爱尔兰民主联盟党的支持下执政。 2019年6月7日,特雷莎·梅正式辞去执政党保守党领导人一职,但她将继续留任首相,直到新首相产生。6月16日,汉考克宣布支持约翰 逊成为保守党领袖。7月23日,鲍里斯·约翰逊当选执政党保守党领袖。 ==领袖选举== 英国保守党领袖选举规则是1965年2月由当时该党党魁霍姆勋爵制订的。按照规则,保守党领袖由保守党下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任何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必须获得过半数、并且要比对手领先总票数的15%的票才能当选。如果第一轮选举产生不出领袖,就必须举行第二轮选举 ,在第二轮选举中,下院议员只要有人提名均可参加,获过半数的简单多数即可当选。如果在第二轮选举中,候选人均未能获过半数的票, 就得进行第三轮选举。这时只有在第二轮得票最多的前三名议员才能成为候选人进人第三轮选举, 这也是最后一轮角逐, 得票最多者就成为保守党领袖。 这一规则对保守党作为执政党时颇为不利,因此受到党内一些议员的批评。 一国保守主义是保守党党内自20世纪初至1970年代的主流传统[[思想]],历史上好几位保守党首相,诸如鲍德温、麦美伦和希思等等,都对此十分看重。“一国保守主义”之名,乃出自于本杰明·迪斯雷利,此信仰重于社会的凝聚力,并对相关的“社会制度与组织”给予支持。至于这里所指的社会制度,传统上则指可维系社会上不同利益团体、等级于和谐状态的制度,而现今更会将种族与宗教也包括在内。而这些制度与组织的显着例子则计有福利国家、BBC和地区政府等等。部份支持一国保守主义会连带支持欧盟,但同时也有不少一国保守主义 者对此表示强烈反感(如彼得·塔普塞尔爵士)。现时保守党内较重要的一国保守主义者有祈淦礼、聂伟敬和达米安·格林,而他们更常常被归类成“托利党改革派”及“弓派”。另外,有关一国保守主义之思想亦散见于埃德蒙·伯克的着作。 ==保守主义== 保守党内另一主流思想是自由市场,或者说是撒切尔主义。自从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上任党魁以后,经济自由主义者逐渐成为党内的主要势力。这派别的人士一般主张减低直接税税率、对公共服务实行私有化、终止国有工业,和淡化福利国家的色彩。至于在社会政策方面,撒切尔主义者则未见有很明确的立场;撒切尔夫人本人是一位虔诚的卫理宗教徒,因此在社会政策上,其立场是保守的。不过,她却容纳了不同的支持者,当中,波蒂略是自由主义者,但同时间,夏伟林与大卫·维维斯却是传统保守主义者。此外,很大部支持自由市场的保守党党员也是欧洲怀疑论者,他们认为欧盟的规章与限制对个人自由构成影响,从而使自由市场遭受干预,再者,他们也担心英国的主权会被欧盟挑战。所以,在众多撒切尔主义者中,只有极少数人是欧洲爱好论者,而其中又以里安·毕顿为代表。 不少[[欧洲]]怀疑论者都曾经从撒切尔夫人在1988年,于[[比利时]]布鲁日发表之反欧共体演说得到启发。当中,她表示到:“(在欧共体之下,)我们未成功拓展英国的领域,却只能把英国再增强成欧洲一般的水平。”另外,由于撒切尔夫人在任内亦曾与时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紧立起亲密的友谊,因此凡撒切尔主义者,亦大多会被认为是大西洋主义者。撒切尔夫人曾言自己哲学上的启发来自于埃德蒙·伯克与哈耶克;而与撒切尔主义有关联的派系则计有无回头派与保守党前进派等等。 ==传统主义者== 保守党传统主义者是保守党内的第三股势力,这派别的人士多数也是基石派(Cornerstone Group,俗称信义、旗帜与家庭派)的成员。 基石派的俗称,则反映出该派所支持的三大支柱──英国国教会、单一制的英国以及家庭。由此可见,基石派十分重视英国的安立甘传统,而且也反对英国的权力有任何形式之转移。因此,不论是权力下放至地方,抑或是与欧盟融合,基石派都是深表反对的。在另一方面,基石派又认为只有“传统”的家庭架构,才能够修补英国现时支离破碎的社会状况;建基于这种观点,大部份基石派党员会反对海外移民涌入英国,有些则会主张恢复死刑,而部份人士甚至曾在种族议题上发表极具争议性的言论。着名基石派党员包括有娜丁·多里斯(Nadine Dorries)、安德鲁·罗辛戴尔(Andrew Rosindell)、安·威特库姆(Ann Widdecombe)和爱德华·利尔(Edward Leigh)等,而其中威特库姆与利尔两人则是支持英国国教会的罗马天主教教徒。除上述人士以外,英国保守哲学家罗杰·史克鲁顿(Roger Scruton)也是 基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史克鲁顿曾在保守党传统主义之上建立出一套哲学观点,但其着述较少触及经济,反而主要围绕政治、社会、文化和道德等议题。由于保守党传统主义对种族与阶级等议题持较传统和保守的路线,所以一直都为部份人所抨击,而本身为同性恋者的保守党下院议员艾伦·邓肯就曾批评到,基石派有成为“塔利班的倾向”。 上面所提及的三大派系,并不是处于完全各自对立的状态,有时三派之中的其中两派会联结一起,并抗击其余一派。例如,基石派曾与一国保守主义派在星期日贸易的议题上,于国会成功击败撒切尔夫人;至于撒切尔主义派与基石派也曾在梅杰任相期间,携手反对有关欧洲统合的政策。同样地,并不是所有保守党党员也完全属于上面三派的其中一派。以梅杰为例,他当初出选党魁的时候,曾被视为是撒切尔主义派派出的候选人,惟他出任首相以后,却邀请不少一国保守主义派人士担当高位,其中,一国保守主义派中坚祈淦礼获委任为财相,而另一一国保守主义者夏舜霆则任副首相。 ==著名人物== 罗伯特·皮尔(1788年2月5日出生于布莱克本附近,1850年7月2日逝世于[[伦敦]])是英国政治家,他被看作是英国保守党和伦敦警察厅的创建人。皮尔是英国19世纪的一位卓越人物,他的政治策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他的政治策略的变化反映出他同时是一位爱国者和务实的政治家。就连他最强烈的敌人也承认他的说服力和正直。因此,他普遍称视为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之一,在英国许多地方都有他的纪念碑。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爵士,KG,OM,CH,TD,FRS,PC (Can)(Sir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军事家和作家,曾于1940年至1945年出任英国首相,任期内领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 美国、对抗德国,取得胜利,并自1951年至1955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对英国乃至于世界均影响深远。此外,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2002年,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丘吉尔获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 撒切尔夫人在1975年的保守党党魁选举中胜出,之后更在1979年大选胜出,成为英国首位的女首相。任内,保守党推行了一系列以货币主义为纲的经济措施,并且将工党在四、五十年代进行国有化的工业与公共事业,重新加入自由市场的元素,以及推行私有化。在这种背景下,保守党成功在1983年与1987年的大选中接连取得压倒性胜利。然而,由于撒切尔夫人的改革造成高失业的情况,另外,她又在某些议题上摆出强硬姿态(如英国矿工大罢工),所以她在社会部份领域中,极度不受欢迎。但是,撒切尔夫人政府最致命的一击,则要算是社区收费(被反对者称为人头税)的推行。基于撒切尔夫人在人头税一事上拒不妥协,结果使保守党支持者大幅流失,而党内矛盾更因此不断加剧。后来,撒切尔夫人在党内的地位遭到保守党议员夏舜霆挑战,最终促使撒切尔夫人在1990年被迫下野。 卡梅伦在2005年的党魁选战中,以134,446票对64,398票,击败了对手大卫·戴维斯,成为新任保守党党魁。2010年5月11日(北京时间12日凌晨),英国女王授权英国保守党主席戴维·卡梅伦组建下届英国政府,现年43岁的卡梅伦由此成为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综观整个20世纪,保守党对美国的关系大致上奉行了大西洋主义,即是与美国,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一类和美国关系较密切的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另外,不论是北约还是英联邦,保守党大致对世上各种国际性联盟皆感兴趣参与。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保守党一直主张建立更紧密的英、美关系。例如丘吉尔在1951年至1955年任相期间,他就和美国的艾森豪政府建立起强而有力的友谊;至于继丘吉尔以后的麦美伦,亦大致上与民主党的肯尼迪政府维持起同等的关系。丘吉尔曾把英、美关系说成是一种“特别关系”,而这种说法后来亦为撒切尔夫人所采用,好让英国与美国时任总统罗纳德·里根携手对抗前苏联。保守党于1997年下野以后,历届党魁仍然寻求与美国元首维持友好关系,但这种亲善举动已不再为美国政坛所热心关注。 ==欧盟关系== 在1960年代与1970年代,保守党曾一度热心推动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然而,在撒切尔夫人任相期间,党内对欧洲事务的分歧却逐渐浮现,并且促使不少官员因意见不合而辞官。当中,撒切尔夫人的副首相贺维爵士因欧洲问题而请辞以后,更某程度上导致了撒切尔夫人的下台。继撒切尔夫人任相的梅杰,亦始终未能够平息党内在欧洲事务上的分化,而由于梅杰未能加快欧洲统合的进程,更使党内的不和进一步爆发。 在1992年,保守党党内就有数名支持欧洲怀疑论,并在党内有一定地位的议员,对梅杰的《马城条约》投下反对票,结果使梅杰非常尴尬,也使到其管治威信大受打击。 近年来有见英国独立党一类持欧洲怀疑论观点的政党在大选有明显的进步,再加上工党亦自觉无法从进一步的欧洲统合获得正面利益,因此保守党亦变得更立场明确地支持欧洲怀疑论。 保守党现为国际民主联盟,与其附属组织欧洲民主联盟的成员。此外在2006年夏天,保守党成为了支持欧洲怀疑论的欧洲改革运动创会会员之一,并脱离了主张欧洲统合主义的欧洲人民党,结束了维持达14年的的会员身份。 虽然如此,在2009年以前,保守党于欧洲议会内仍然是欧洲民主派的成员之一,而欧洲民主派则是欧洲人民党暨欧洲民主派入面的一个不正式派系。 作为第一大党,保守党现时在下院650席取得306席,与自由民主党合组联合政府,拥有女王陛下执政党的身份。 当地时间2017年6月9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将组建一个新政府,保守党计划在北爱尔兰民主联盟党的支持下执政。 特蕾莎指出,脱欧谈判将在10日内启动,将争取和欧盟建立一个能够确保长期繁荣的新伙伴关系。 这说明,虽然特蕾莎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丢失了一些席位,且党内对她也有批评之声,她还是将留任首相并组建新内阁。 在8日举行的英国大选中,最新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保守党暂取得318席,仍是下议院最大党。但未能取得过半数议席,失去下议院控制权,需要与其他政党合组联合政府。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2日晚公布的出口民调显示,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在当天举行的英国大选中获胜,并将取得议会下院绝对多数席位。出口民调显示,保守党在全部650个议会下院席位中预计将获得368席。 ==近期政策== 如图《1832-2005英国各党大选得票比率》所示反映出自1832年至2005年期间,英国各主要政党在历年大选中得到的选票比率。其中 ,早自托利党时期至今,保守党在大选中一直保有举足轻重的份量。 基本上,保守党一向主张对绝大部分的事务都减少政府干预。此外,他们亦向以反对进行进一步的欧洲统合而着称。很多评论员皆认为,保守党之所以在1997年大选以后持续处于弱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党内的欧洲爱好论者(以祁淦礼和夏舜霆为代表)与欧洲怀疑论者(以约翰·韦活和夏伟林为代表)的关系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过在近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革,现时保守党党内已大抵就欧洲统合问题达成一致的共识,即使有分歧也不如以往一般的公开。 至于在甘民乐上任党魁以后,保守党的关注点则开始转到一些比如环境、政府服务质素与教育一类被归类为与“优质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上。 另外在权力下放的议题上,保守党的立场则比较飘忽。在1997年的时候,他们曾经反对把权力下放到威尔士及苏格兰,可是对北爱尔兰却表态支持。而后来在2004年,保守党亦曾反对过对东北英格兰地区实行权力下放。虽说保守党曾在1997年反对权力下放到威尔士及苏格兰,但后来在“新工党”政府之推动下,这两地始终实行了权力下放,而保守党更在有关地方实行权力下放后,对废除有关的改革表示反对。近年,保守党亦在西洛锡安问题上确立了自己的立场,支持只有来自英格兰的国会议员,才有权在仅关系到英格兰的事务上投票。保守党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现时实行了权力下放后,由于几乎所有苏格兰事务都转由新的苏格兰议会负责,这变得国会无法作出干涉。相反,由于英格兰没有自己的议会,导致来自苏格兰的国会议员变相有权对英格兰事务作出干涉。 ==经济政策== 诚然撒切尔夫人在任首相期间,英国经济曾出现过不少的波动。但人民真正对保守党理财能力失去信心的时候,却是始于梅杰任内的黑色星期三。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保守党政府曾动用上数亿元的英镑,企图防止英镑脱离欧洲汇率机制。保守党政府在黑色星期三的严重失误,再加上在1990年代初出现的经济衰退,使布莱尔与白高敦的工党成功在经济政策上压倒了备受批评的保守党。不过,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不约而同地有不少人士认为,布莱尔的“新工党”所拥抱的市场主导动力,以及公共事业现代化等等经济政策,其实不外是保守党一向主张的旧调。 工党在1997年大选后掌政后,遂立即打算赋予英伦银行独立的权力去制定利率。很多经济学者一直支持这种做法,因为这样可以使货币政策脱离政治因素的干扰,也可以避免时间不一致(在博弈论中,指施政者在落实已计划的政策时,发现对政府的利益不复存在,结果搁置计划的理论)的发生。此外,由于于不少国家(如新西兰)均相继在1990年代推行类似的政策,所以改革之声更日益高涨。保守党最初是反对这个提议的,因为他们担心英伦银行一日得以独立,他日英国将大有机会放弃英镑,并加入欧洲单一货币的行列;而他们亦担心此举会使英伦银行失去民主制度的监察。可是,由于金融界认为英伦银行独立将可使英国通货膨胀维持于低水平,所以他们对建议表达了强烈的支持,最终亦使保守党在2000年初接受了工党的建议。 保守党在经济政策上的另一焦点,相信是其历年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之立场。有鉴于党内欧洲怀疑主义的日益炽烈,时任党魁兼首相梅杰就曾经在1992年签订《[[马城条约]]》时,不顾祁淦礼、夏舜霆和杜瑞尔等的反对,在条款中订明英国选择留在欧洲单一货币体系之外。自此以后,保守党的历代党魁皆立场坚定地拒绝废除英镑。虽然保守党这一政策深受英国选民所支持的,不过由于欧洲议题之重要性往往在选民的心目中,连教育、医疗、入境和罪恶等事务也不及。根据欧洲议会在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9%的受访英国选民同意欧盟事务是英国的重要议题,因此,这部分地解释了为何保守党始终未能在大选将货币议题转化成选民的支持力量。 ==社会政策== 最近的数年间,保守党有不少“现代化论者”认为,保守党在1990年代与千禧年代初期之所以在大选中频频败北,主要是因为保守党长久以来与社会保守主义保持着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趋使保守党支持对已婚夫妇提供税务优惠、支持退休金与薪金脱钩,以及反对以公共资源供养有能力却不工作的人士等等)。在这种政策观的推使下,不少保守党党员曾作出批评,比如大卫·威利茨就曾尖刻地指出,保守党的社会政策犹如“向单亲父母宣战”;而前保守党主席马威尼亦曾直言保守党予人的印象,就如“如果你不是来自传统的核心家庭,就不会指望我们会理会你”一样。 自1997年开始,保守党党内曾不断就社会政策的定位展开辩论。有些好像波蒂略一类的“现代化论者”表示保守党应该修正他们在社会政策上一贯的立场;但夏伟林和大卫·戴维斯却认为保守党不可摒弃他们一直把守的传统价值观。有论者认为夏伟林等党魁采取这样的态度,也是保守党在选战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保守党党员杜丽莎·梅尔更曾着名地抨击到,保守党之所以有如此下场,是因为人民普遍感觉它是一个“使人难受龌龊的政党”。至于自卡梅伦上任以后,情况已渐有改变,现时“现代化论者”已能够在社会政策上发表更多的声音。 但是,保守党领导层近年在社会政策上的改变,并不一定获得所有人的支持。以保守而知名的记者彼得·希钦斯(Peter Hitchens)就曾批评到,保守党如此持续地默从于左翼正统思想,只会反映保守党是一个“没有用”的政党。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570 政治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英国保守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