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1.25.1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英埃蘇丹 的原始碼
←
英埃蘇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英埃蘇丹'''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easyatm.com.tw/img/c/246/nBnauM3X4IzN5gTOxYDN5QDN5QTM0EzNzITNzQTNwAzMwIzL2Q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8B%B1%E5%9F%83%E5%85%B1%E7%AE%A1%E8%98%87%E4%B8%B9 圖片來自easyatm] </small> |} '''蘇丹'''在1899年至1956年間,由[[埃及王國|埃及]]和英國[[共管 (國際法)|共同管治]],故此時期的蘇丹稱為「'''英埃蘇丹'''」。<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8B%B1%E5%9F%83%E5%85%B1%E7%AE%A1%E8%98%87%E4%B8%B9 英埃蘇丹]easyatm</ref> 为了同[[法属苏丹]]作出区别,英埃苏丹被称作'''东苏丹''',法属苏丹为西苏丹,直至1956年[[苏丹|苏丹共和国]]成立。 ==與埃及的合併== 1820年,[[奥斯曼帝国|鄂圖曼帝國]]的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 (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入侵並征服了蘇丹北部。這個地區打從上古的[[法老]]統治期間便與埃及在許多方面有相當大的關係,也曾經多次被埃及統治。由於穆罕默德•阿里試圖要對外擴張勢力、將鄂圖曼帝國取代,因此將蘇丹視為一個相當有價值的新領地。在他本人及繼承者統治期間,埃及與蘇丹成為一個單一[[政治實體]],其後所有王朝的統治者都致力於維護這個「[[尼羅河]]谷的聯合」。此政策在穆罕默德•阿里的孫子[[伊斯梅爾帕夏]]在位期間,更被進一步強化。 ===英國勢力的進入=== 當[[蘇伊士運河]]在1869年開通後,埃及和蘇丹在戰略及經濟上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引起列強的興趣,尤其是英國。十年後的1879年,大量的外國貸款成為列強逼迫[[伊斯梅爾帕夏]]退位的藉口,由他的兒子[[陶菲克帕夏]]取而代之。此舉激怒本來就對外國政府及商人很不滿的民族主義者;這股情緒隨著特費克的貪腐和無能逐漸升溫,最終爆發了[[埃及历史|阿拉比革命]]。眼看著情勢岌岌可危,特費克遂求助於英國。1882年,在他的請求下,英國發兵砲轟[[亞歷山卓]]、埃蘇兩地的主要港口,並隨後入侵之,又推翻[[艾哈邁德•阿拉比]]在[[開羅]]所領導的政權,再進而佔領埃及和蘇丹全境。之後雖然特費克得以重新掌權,然而英國也從此控制了埃及和蘇丹的事務。 ===馬赫迪革命=== 陶菲克為了答謝英國對王室的護衛,乃允許英國的佔領;此舉使埃及和蘇丹兩地民情更加激憤。當英軍駐紮在埃及北部,以護衛開羅、亞歷山卓以及蘇伊士運河等地時,反對國王和他的歐洲靠山之人士乃從中阻撓;相對的,在蘇丹的英軍因人數有限,革命終於爆發。群眾推舉當地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馬赫迪]]做為領導人,他自稱「[[马赫迪|馬赫迪]]」(意思是「救世主」),號召人民進行「聖戰」,驅逐外國侵略者,建立「普遍平等,處處公正的美好社會」。1883年11月,反抗軍集中4萬多優勢兵力,一舉殲滅英軍1萬多人。英方眼見情勢不對,只得再次任命曾任總督的[[查理•喬治•戈登|戈登]]來因應。 戈登抵達喀土穆後一個月,馬赫迪軍隊完成對喀土穆的包圍。1885年1月,他們攻陷喀土穆,戈登在逃難中被殺;同年6月馬赫迪病逝,阿卜杜拉(約1846年—1899年)繼位,稱哈里發(伊斯蘭教國家元首),他建立了統一的伊斯蘭封建國家──馬赫迪王國,首都設在[[恩圖曼]]。1896年,[[英国]]殖民军再次向苏丹发动进攻。1898年4月,喀土穆陷落,英国重占苏丹。阿卜杜拉率残部退守[[苏丹行政区划|科尔多凡]],直至战死。亂事被平定。 ===結束共管與獨立=== 即使英國在1936年結束對埃及的佔領(蘇伊士運河區除外),他們仍保留了在蘇丹的軍隊。開羅政府曾多次宣佈廢除共管協定、英國在蘇丹的活動是非法的、並要求英方完全承認[[法魯克一世]]為「埃及和蘇丹的國王」。 但直到[[埃及七月革命|1952年埃及革命]]後,才正式決定結束對蘇丹的佔領。1953年君主制被廢除後,埃及總統[[穆罕默德•纳吉布|納吉布]]以及[[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纳赛尔]]深知欲終止英國對蘇丹支配的唯一方法,就是埃及本身必須先放棄對其之主權。如此一來,他們便認為英國只能別無選擇的離開,之後果不其然地實現。 1954年,英埃雙方簽訂了保證蘇丹獨立的協定。而後在互相承諾的1956年1月1日這一天,[[蘇丹]]正式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同時也結束了和埃及長達136年的聯合與英國55年的統治。 ==歷任總督== *元帅赫伯特基奇纳,第一代伯爵基奇纳 (1899年1月19日 - 1899年12月22日) *弗朗西斯雷金纳德将军温盖特 (1899年12月22日 - 1916年12月31日) *少校李•奥利弗•菲茨莫里斯爵士 (1917年1月1日6 - 1924年11月19日) (被[[暗殺]]) *瓦西•斯特里爵士(1924年11月21日 - 1925年1月5日) (代理) **前蘇丹[[審判長]]及法務秘書 *杰弗里•弗朗西斯•阿彻爵士 (1925年1月5日 - 1926年7月6日) *约翰•路德•马菲爵士 (1926年10月31日 - 1934年1月10日) *[[中校]] 乔治•斯图尔特•赛姆爵士 (1934年1月10日 - 1940年10月19日) *休伯特•赫德尔斯顿先生 (1940年10月19日 - 1947年4月8日) *罗伯特•乔治•豪先生 (1947年4月8日 - 1954年3月29日) *亚历山大•诺克斯头盔爵士 (1954年3月29日 - 1955年12月2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90 文物考古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英埃蘇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