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6.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茶道六百年 的原始碼
←
茶道六百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茶道六百年</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13307/20220513052646-233202697_jpeg_3136_3408_559478.jpg/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140171254&now=https%3A%2F%2Fpic.baike.soso.com%2Fugc%2Fbaikepic2%2F13307%2F20220513052646-233202697_jpeg_3136_3408_559478.jpg%2F0&type=1&category=#simple_0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一部茶道史,是一部日本宗教、[[哲学]]、[[伦理]]与[[美学]]的发展史。阅读茶道史,是了解日本文化的捷径。 六百年茶道流变 ,成就日本人生活美的底蕴。 著名日本茶道研究专家桑田忠亲近百部精彩论著中的经典之作。 ==基本内容== 书名:茶道六百年 译者:[[李炜]] 类别:文化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6.2.1 开本:32开 作者:(日)桑田忠亲 ISBN:978-7-5302-1533-3 页数:243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装帧:精装 ==主要内容== 对很多人而言,喝茶也许是最寻常不过的事。但在日本,却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茶道。 为何发源于中国的茶,却能够在传入日本之后形成茶道? 《茶道六百年》记述了日本这一独特的传统技艺——茶道的建立与变迁。本书概述了茶道这一传统技艺的规范、著名茶具的由来、茶会的变迁、茶道的精神等。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茶道,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的生活文化与美学态度。桑田忠亲抛弃了艰深的理论证明和对空洞概念的叙述,通过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小堀远州、千宗旦等历史人物的奇闻轶事,以历代茶人为中心勾勒出茶道近六百年的历史变迁,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作者简介== (日)桑田忠亲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国学院大学名誉教授。1902年生于东京。1926年毕业于国学院大学。历任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研究员、立教大学讲师、国学院大学教授等职。专门从事日本中世、近世茶道史和文化史的研究。 桑田忠亲是研究日本茶道史的权威,于198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勋三等瑞宝章,1982年获得淡淡斋茶道文化奖。著有《千利休》、《武将和茶道》、《片桐石州和茶道艺术》、《日本武将列传》、《日本合战全集》、《德川家康决胜录》(与人合著)等。1987年5月5日去世。 ==名人推荐== 日本茶道中经常提到“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观念”,这三种精神强调的都是茶道对人的精神上的要求。茶道虽然有着各种规范,但只有通过人的内在觉悟才能称之为“道”。这也正是桑田忠亲在《茶道六百年》一书中所主张的。 ——止庵(作家、学者) 茶:滚滚红尘生活中的日常美,润喉,暖身,赏心悦肺。 茶道:沧桑俗世中的人间道,向天,向地,向神灵,归心于安。 对茶道有着深厚研究功底的桑田忠亲先生,在《茶道六百年》中为我们展现了融入俗世之中的茶道文化的流变。 ——郁乃(旅日作家、诗人) ==读者评论== 已故的桑田忠亲是研究茶道的著名教授,书中提到了茶道的开山鼻祖村田珠光、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等茶道历史上的核心人物。另外,正如桑田忠亲先生所说,茶道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而非茶道形式。为茶道的形式化倾向敲响了警钟。 ——日本亚马逊网站读者 ==精彩书摘== 1. 茶汤之中亦有佛法。 2. 珠光的茶汤,称作草庵的“侘茶”,是精神本位之茶,以尊重人的内心为宗旨。 3. 即使寻常之茶,自入茶院起至出茶院,皆如一期一会,敬畏亭主。 4. 所谓的茶之道,就是以品茶为媒介将人们的心与心连结在一起。 5. 俗世间存在许多不快之事,但至少在茶道聚会中,在茶席之上,能够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交往。促进这种交往就是茶道的根本意义,是最为关键之处。 6. 身处乱世之中,要努力在茶道世界建立和平的秩序,以此抵抗世间的无秩序,这就是利休的理想。 7. 茶道精神来源于普度众生的佛教思想,就像释迦摩尼不论阶级力求普度众生一样,大慈大悲的精神才应该是茶道精神的根基。 8. 当今的茶事、茶会变得过于形式化、娱乐化,或者说节日化。 9. 将“茶之心”运用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此改善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节奏紊乱的家庭生活和职场生活。[1]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茶道的建立 —能阿弥和珠光— 一 艺术家能阿弥 二 书院装饰规则的制定 三 台子装饰规则的制定 四 台子点茶 五 “东山御物”的制定 六 茶汤的创始人珠光 七 珠光主张的茶汤之道 八 珠光的茶汤改革 九 珠光流茶道的传统 第二章 茶道之大成 —绍鸥和利休— 一 关于堺城 二 堺城的茶系 三 绍鸥的一生 四 绍鸥的茶道 五 绍鸥的弟子 六 利休的发展 七 利休的权势 八 利休的死因 九 利休流茶道的传统 第三章 茶道的发展 —织部和远州— 一 利休七哲和古田织部 二 织部的一生 三 织部的茶道 四 织部喜好的茶器 五 远州的一生及艺术特征 六 作为建筑家、造园家的远州 七 作为陶艺家的远州和“中兴名物” 八 远州和茶道 第四章 茶道的普及 —宗旦和石州— 一 千宗旦的一生 二 千家十职的起源 三 三千家的成立 四 宗旦的茶室 五 宗旦的茶道 六 宗旦的交友 七 宗旦的轶事 八 宗旦的喜好 九 宗旦的流派 十 片桐石州的茶道 十一 石州的茶道经历 十二 石州的茶风 十三 石州的茶法 十四 石州的喜好 十五 石州的轶事 十六 石州流的各派 第五章 茶道的规范化 —不昧和不白— 一 近世封建社会的成立 二 武家茶的开端 三 柳营茶道的诞生 四 封建制度下的茶道观 五 家元制度的建立 六 松平不昧的石州流大名茶 七 七事仪式的制定 八 川上不白赴江户 第六章 茶道的近代化与现代茶道的模式 一明治维新与茶道界的变动 二 文明开化和茶道 三 家元制度的变革 四 家元制度的组织化和宣传 五 茶道界的民主化 六 茶道界的近代化之路 七 利休之后的茶道颓废 八 明治以后的茶事、茶会 九 对茶道的批判和改革论 十 对现代茶道的希望<ref>[https://www.doc88.com/p-1897431721617.html 茶道六百年]道客巴巴网,2017-02-04</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11 圖書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茶道六百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