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1.246.5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荀子游学 的原始碼
←
荀子游学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荀子游学''',春秋战国故事。<ref>[https://www.gs5000.cn/gs/cqzz/26213.html 荀子游学] 中国历史故事网</ref> == 故事内容 == [[File:荀子游学.jpg|缩略图|right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815/a24068f6aad647b5a06c0ce5a3f09a8a.jpeg 原图链接]荀子游学]] [[荀子]],名况,赵国人,被人尊称为荀子或荀卿。荀子和[[孟子]]同为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与孟子相比,荀子所学更“杂”,他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诸子百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是战国诸子学的集大成者。 当时,齐国的稷下学宫是天下的文化、学术中心。稷,是齐国都城临淄一处城门的名称;稷下学宫,就是由齐国国君设立,建于临淄稷门附近的一所高等学府。该学宫初创于齐桓公田午,齐威王、齐宣王在位时都曾大力予以扩建。在其兴盛时期,稷下学宫汇集了天下学者多达千人左右,涵盖了当时诸子百家中最主要的如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各个学派。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接子、环渊、荀况等人都是有名的稷下先生。 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这些学者互相争辩、诘难,取长补短,是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范。 早在荀子少年时,他就曾出游齐国,在稷下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后来,[[齐湣王]]在位,不纳忠言,稷下先生多有离散,荀子也离开了齐国。 数十年后,年近五十、学有大成的荀子再次来到齐国讲学。此时,齐国是[[齐襄王]]在位,田骈等稷下先生大都已经去世,荀子成了年龄最长、资历最深的宗师。因为德高望重,荀子在此后三次被推举为稷下学宫的祭酒,成为稷下学宫历史上最后一位大师。 在此期间,荀子利用休假的机会到秦、赵等国去转了一圈。在秦国考察访问时,他还与[[秦昭王]]就“儒者是否有益于国家”这一命题展开过一次辩论。后来,齐国有人毁谤荀子,荀子便离开齐国,到了楚国。 在楚国,荀子被楚相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后来,春申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被自己的门人李园所杀,荀子随即也被罢了官。已经七老八十的荀子走不动也不想走了,便在兰陵安了家。 此后,荀子把他人生所余的精力都投入到着书立说当中。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深感当时世道、人心的险恶,发自内心地憎恶乱世的黑暗政治,厌弃那些不追寻常理正道而迷信巫祝的昏乱的君主,这些思想在他的着作中都有所反映。此外,荀子还在着作中对诸子百家的长处与短处做出了自己的点评。写完这饱含心血的几万字文章不久,荀子便因病去世了。他死后就葬在兰陵。 荀子的着作收录于《荀子》一书中,全书现存三十二篇,涉及哲学、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荀子认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肯定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荀子既坚持儒家礼治原则,同时也强调了政治法律制度的惩罚作用,主张礼治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针。 此外,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有两位着名的弟子——[[韩非]]和[[李斯]]。 == 参考资料 == [[Category:830 中國文學總集]]
返回「
荀子游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