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176.8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草木樨状黄耆 的原始碼
←
草木樨状黄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草木樨状黄芪.jpg|thumb|400px|right|[https://plant.cila.cn/zhiwutu/tujian/2571.jpg 原图链接][https://plant.cila.cn/tujian/caomuzhuanghuang.html 图片来自园林植物网]]] '''草木樨状黄耆'''(学名: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直立或斜生,高30-50厘米,多分枝,具条棱,被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羽状复叶有5-7片小叶,长1-3厘米;叶柄与叶轴近等长。总状花序生多数花,稀疏;总花梗远较叶长;花小;苞片小,披针形,长约1毫米。荚果宽倒卵状球形或椭圆形,先端微凹;种子4-5颗,肾形,暗褐色,长约1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区。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草地或草甸草地。 草木樨状黄耆可作为梁地打草场,是适宜干旱寒冷地区种植及草场补播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 全草入药,苦,微寒;祛风湿,主洽风湿性关节疼痛, 四肢麻木。<ref>[https://www.baidu.com/link?url=VwXtbu8NdAMF3ACyNSpYv4Duy65DoVWd5B4tvkDV4XNWYIUFQFKfrygJ3Jk2Rz8aKikJ07hojsjJ9hWS5Ly5G_&wd=&eqid=b10bec3f000176b50000000260ebada7 草木樨状黄耆(cǎo mù xī zhuàng huáng qí)]</ref> * 中文名: 草木樨状黄耆 * 拉丁学名: 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 * 别 名: 草木樨状黄芪 * 界: [[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 目:[[蔷薇目 ]] * 亚 目:[[蔷薇亚目]] * 科:[[豆科 ]] * 亚 科:[[蝶形花亚科]] * 族:[[山羊豆族 ]] * 亚 族:[[黄耆亚族]] * 属:[[黄耆属]] * 亚 属:[[黄耆亚属]] * 组:[[假草木樨组 ]] * 种: 草木樨状黄耆 * 命名者及年代: Pall.,1776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直立或斜生,高30-50厘米,多分枝,具条棱,被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羽状复叶有5-7片小叶,长1-3厘米;叶柄与叶轴近等长;托叶离生,三角形或披针形,长1-1.5毫米;小叶长圆状楔形或线状长圆形,长7-20毫米,宽1.5-3毫米,先端截形或微凹,基部渐狭,具极短的柄,两面均被白色细伏贴柔毛。 总状花序生多数花,稀疏;总花梗远较叶长;花小;苞片小,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梗长1-2毫米,连同花序轴均被白色短伏贴柔毛;花萼短钟状,长约1.5毫米,被白色短伏贴柔毛,萼齿三角形,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带粉红色,旗瓣近圆形或宽椭圆形,长约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先端有不等的2裂或微凹,基部具短耳,瓣柄长约1毫米,龙骨瓣较翼瓣短,瓣片半月形,先端带紫色,瓣柄长为瓣片的1/2;子房近无柄,无毛。荚果宽倒卵状球形或椭圆形,先端微凹,具短喙,长2.5-3.5毫米,假2室,背部具稍深的沟,有横纹;种子4-5颗,肾形,暗褐色,长约1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ref>[http://www.yanquecao.com/detail/1031/ 草木樨状黄耆形态特征]</ref> == 主要价值 == === 饲料 === 草木樨状黄耆适口性好,家畜四季均采食,尤以春秋为多。在营养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比开花期分别高65.9%和28.8%。开花以后植株粗纤维含量迅速增加,适口性变差,但骆驼四季喜食,为其抓膘牧草。可作为梁地打草场,是适宜干旱寒冷地区种植及草场补播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 === 药用 === 全草入药,苦,微寒;祛风湿,主洽风湿性关节疼痛, 四肢麻木。 == 近种区别 == 据记载(植物分类学报18:368,1980)产于中国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洛隆黄耆(Astragalus lhorongensis P. C. Li et C. C. Ni)接近于该种,它与该种不同处在于小叶数目较多,荚果长圆形等。 == 主要变种 == 细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 Pall. var. tenuis Ledeb.):植株多分枝,呈扫帚状;小叶3片,稀5片,狭线形或丝状,长10-15(17)毫米,宽约0.5毫米。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区。生于向阳山坡、路旁草地或草甸草地。 == 生长环境 == 草木樨状黄耆为中旱生植物,适应性强,具有耐寒、抗旱、耐贫瘠、耐盐、抗风沙的能力。草木樨状黄耆是典型草原、草甸草原的常见伴生植物,在个别地段可形成建群群落。多见于碎石质、砾质轻沙或沙壤质的山坡、山簏、丘陵坡地及河谷冲积平原盐渍化的沙质土上或固定、半固定沙丘间的低地上。其野生种群多以油蒿-草木樨状黄耆+杂类草组成的群落;有的在沙丘间滩地以草木樨状黄耆+杂类草组成群落。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容易自然恢复,可形成几乎纯群落或混生群落结构。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俄罗斯、蒙古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及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 == 繁殖方法 == 草木樨状黄耆种子较小,播前需精细整地,有条件时施一定基肥,以利保苗和幼苗生长。由于种子硬实率较高,播前用砂石擦破种皮或用温水漫种均可。播种量7.5-11.5千克/公顷,播期可在早春墒情好的时候,也可在雨季抢种。条播行距20-30厘米,覆土1-2厘米,播后镇压,以利保墒。 == 栽培技术 == 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抑制,因此注意及时防除杂草。有条件地区,在早春或刈割后灌溉施肥,可增加产量。适宜刈割期在始花期到盛花期。种子生产田,在生长后期要避免水肥过量,造成营养生长旺盛,影响结实和种子产量。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后易落粒,因此要适时收种,一般在80%种子成熟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置通风干燥处贮藏。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草木樨状黄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