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82.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药性切用 的原始碼
←
药性切用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cadeedcc/6eca420f8ef3dddc_n.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809/321909827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 内容简介 == 《药性切用》是清代徐大椿撰著的一部本草类中医著作,成书于清乾隆六年(1741)。 为《徐灵胎医略六书》、《徐灵胎医书三十二种》之一。但有非徐氏所撰之说。全书收药七百二十六种,分草、木、果、菜、谷、金石、水、火、土、禽、兽、虫、鱼、鳞、介、人十六部。每药依次阐述异名、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炮制、禁忌等内容,颇多个人见解。 == 作者简介 == [[徐大椿]](1693~1771年),一名大业,字灵胎,晚号洄溪道人,江苏吴江人,清代著名医学家、评论家。著作有《[[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医贯砭]]》、《[[医学源流论]]》、《[[伤寒类方]]》、《[[兰台轨范]]》、《[[慎疾刍言]]》、《[[洄溪医案]]》等。 == 内容预览 == 草部:(山草类)人参:大补,能回元气于无有,性味甘温,肺家专药。功用灵活,五脏之虚,随所引而至。五脏之阳,生阴生血,阳自生而阴自长。退虚火,止烦渴,所谓甘温能除大热也。若大虚衄,生噙咽汁,乃气不摄血,血脱益气耳。参条:补力稍减,有横行手臂之功。参芦:涌虚痰。参须:降泄虚逆。有一种小者,名太子参。气质稍嫩,其用不下大参。参叶:苦寒虽有泻热生津之用,而苦寒之性,不甚益人。虚甚者,忌之。珠儿参:甘寒微苦,入肺而泻热,补虚用代沙参之不及。性味稍沉,胃虚者,不宜多用。会兰参:补虚功在珠参之上,力近东洋。元虚挟微热而消渴者,较胜,其性甘凉可知。潞党参:味甘微温,补益中气。脏平无火,元气微虚者宜之。有一种西党参,微甘带辛,宜托药用。白党参:气味辛劣,用之发散虚邪,不入补剂。红党参:味甘性润,益血 …… <ref>[https://www.shutxt.com/gudai/27417/ 下书网]</ref> ==參考文獻== {{reflist}} [[Category: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药性切用
」頁面